(共16张PPT)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
第五章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属于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个三角函数定义之后,对定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是对三角函数基本知识理解的加深,对自己树立化归思想方法能力的提高.是以后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石,起着一个很重要的过渡作用.
教学程序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函数线的作图,具备一些三角函数的知识.
学习障碍---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对学过知识的掌握不太理想,作图能力较差。
教学程序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作图和分析图像的过程,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知识目标(数学运算):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能力目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
树立化归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学程序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法学法:
教法分析
----
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
学法分析----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得出公式并应用。
教学程序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问题探究
板书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板书
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出单位圆和任意角a的三角函数线。观察三角函数线所在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这个是本节课难点,应结合图像详细分析。
(用时大约8分钟)
情境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板书
结论:
1.平方关系
(1)公式:sin2α+cos2α=1;
(2)语言叙述: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
2.商数关系
(2)语言叙述: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商等于角α的正切.
(用时大约3分钟)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板书
例题采用书本例6和例7.其中例6是方程角度解题、例7是证明恒等式。这两题分别突出是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应重复强调过程。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例6化简结果的要求:(1)种类少(2)式子项数少(3)次数低(4)尽可能求出数值
.
例7证明恒等式的常用方法:
(1)左右(2)右左(3)左-右=0(4)左、右同等第三式
.
体会出化简与恒等一种数学思想,即化归思想.
(用时大约10分钟)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板书
在以上两个例子里,我们很好的用到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我们发现原来它们可用来化简三角函数式,也可以用来证明三角恒等式,那么就以上两个例题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1、通过方程角度求值。
2、证明恒等式
(用时大约3分钟)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板书
课堂训练
本节课练习采用书本184面练习1、2、4、5题。其中1、2题是突出利用方程解题,4、5题突出证明恒等式过程。
(用时大约13分钟)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板书
课时小结:
首先通过提问学生学习了什么内容进行总结,然后
老师进一步点评总结,特别突出两个公式的应用方法。
(用时大约5分钟)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创设情境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程序
归纳新知
强化训练
课时小结
板书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得出结论
3.两个例题
5.课时小结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1.创设情境
4.练习
1.课本P184
习题5.2
6、14
教学程序
第6题围绕方程角度利用公式解题
第14题利用公式证明恒等式。
布置作业: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结束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