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我们”和“你们”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材料一: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你有自己的职业选择吗?你最在意的因素是什么?
1.你怎样看待马克思的人生选择?
一、呐喊:希望与失望的转折
1. 狂欢是别人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继续加深,中国人民继续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不懈探索、奋斗。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社会空前的思想解放。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根据上述材料和书本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材料二:
2、山东是我们的,谁也不能拿走!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方面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5月4日起
6月5起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1)五四运动历程(图册第88页——《五四运动形势》)
北京
学生
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游行示威
学生被捕
上海
工人、商人
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新申报》民国八年五月五日
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
3、我们选择呐喊,却不只是呐喊。
材料一: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何谓民族意识?有学者解释说:“民族意识,乃人民能巍然雄立于宇宙之要素,亦曰民族自觉。”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即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意识的全面高涨。
——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材料二:五四运动期间曾在中国的杜威曾说:“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民族/国家(the birth of a nation)的诞生,而出生总是艰难的。”
1、你认为杜威话语“nation”译为哪种意思较为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2、请试着从民族意识觉醒角度去探讨五四运动的性质。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具体史实,回答以下问题:
4、我们感悟,更是为了激励。
材料一: 1920年初,在李大钊的支持下,邓中夏等人组织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北京郊区的卢沟桥、长辛店,向农民、工人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演活动……1920年“五一”节前后,在北京,李大钊主持了北京大学理科召开的纪念活动;在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一些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举行纪念“五一”节的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 1919-1949》
材料二: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外而言,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滑、国家利权不断丧失的趋势,开始了中国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的过程。对内而言,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历程,工人阶级的重要性有了鲜明的表现,经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据具体史实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时,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已经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几个发展阶段。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民主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 ”
材料二: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时,各方面人士突出的却都是它的思想启蒙方面。伟大的五四运动到今天整整六十年了。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空前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一个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思想运动,来打破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旧传统,推动社会的进步。
——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材料一、二,结合书本第121页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简述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提示:可以从“救亡”“启蒙”两个角度出发)
二、布道:陈思和新潮的激荡
1、我们来说,你们请听。
材料一: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材料二: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主要是经过俄国十月革命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他们当时能读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是很少的。他们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就勇敢地投身于炽热的实践斗争中。他们的理论准备不够多,这是一个弱点。但是,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立即把它和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结合起来,这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后与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的思想有何不同?这种思潮在当时得以广泛传播的条件有哪些?这类思潮又是如何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72833802-FEF1-4C79-8D5D-14CF1EAF98D9}时间
人物
事迹
1918年
?李大钊
1920年5月
陈独秀
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在新青年上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创办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
1919年5月
1920年3月
2.我们想听,你们的心声。
材料一:(图片展示)
1920年8月版《共党产宣言》
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
阅读下列资料,你觉得译名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材料二:五四运动以后,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说译文陆续被介绍到中国,李大钊、梁启超、张闻天、朱执信等均翻译过《共产党宣言》的片断,但没有一个是完整的。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相信马克思主义,至少精通英、德、日文中的一种语言,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陈望道: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者、坚守者与实践者》
三、建党:信念与热忱的聚首
1、你们终于来了!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主要成员名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工人人数统计图
单位:万
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刊物
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内部条件、外部支援)
{912C8C85-51F0-491E-9774-3900AFEF0FD7}会议
时间
地点
会议内容
?
中共
一大
?
1921年7月23日
?
上海——嘉兴南湖
1、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选举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
1. 阅读书本第122页“学思之窗” 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提示:从斗争对象、目标、斗争方式、国际联系入手)
2. 结合具体历史背景,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哪些方面更完善?
2、你们带来了曙光!
2、你们带来了曙光!
最低
最高
材料一: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召开华盛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英、日、中、法、意、荷、比、葡九国。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其核心“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的原则。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都极力扩大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从经济上、政治上加强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
材料二:各国输入中国商品的净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1921年增至158.9,1922年又增至165.8。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金额,1918年至1922年的短短几年内,竟增加三倍以上。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新设立的工厂、银行,也迅速增加。
——两则材料均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那时,笼罩在中国的阴霾是什么?
帝国主义!
对内:
打倒军阀,建设和平。
对外: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实现民主完全独立。
共产主义社会
2、你们带来了曙光!
结合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型的政党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在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很快得到提高,工人运动开始出现蓬勃兴起的局面。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武汉、广东、湖南、直隶等省市和航运、铁路、采矿等行业相继爆发工人的罢工斗争。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现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香港海员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失败
何处是出路?
孤军奋战?
同仇敌忾?
四、革命:危机与机遇的交织
1、你们在想什么?
阅读书本第123页内容,并结合第124页的 “史料阅读”,分析国民大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1922年6日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这个文件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遭受痛苦的根源。文件还指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反对共同的敌人,使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下解放出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材料二:1923年,南方的革命形势发生很大变化。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大本营后,滇、桂联军多次击退叛军陈炯明、沈鸿英部的进攻,控制了珠江三角洲和广东中部地区。这样,在广东初步形成一个高举国民革命旗帜的根据地,并拥有一支数万人的车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初步现固,使渴望从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心中燃起新的希望,成为国民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阵地。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2、我们一起革命!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北伐的目标是什么?
2、实现目标的手段是什么?
3、取得了哪些成果?国民大革命结果如何?
“四一二”政变
3、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材料:蒋介石和汪精卫于1927年既已相继背叛革命,实行“清党”和“分共”。1928年4月,国民党军队继续进行“北伐”,夺取奉系军阀所占据的地盘。6月初,张作霖弃守北京,乘火车退往山海关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谋炸死。后张学良于1928年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国民党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这种表面的、暂时的统又为新的军阀混战所代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艰苦的年代,这就是土地革命时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上遇到严重挫折,接下来中国共产党将如何探索新的道路?
材料一:当我开始搜集传记材料的时候,我屡次发现:共产党员能够说出一切在青年时代所发生的事情,但只要他和红军接触之后,他就把他自己丢开了。如果你不重复地问他,你不会听见任何关于他自己的事情的。他们能够无限制地谈论每次战斗的日期和情形,以及几百几千个曾经来往过,而从未听见说过的地方;但这些事情好像只集体地对他们有意义。不是因为当做个人的他们,在那里做成了历史,而只是因为他们的红军到过了那里。在这红军后面,有一种意识形态的整个的有机的力量,而为着这种意识形态,他们是在斗争着。
——斯诺:《西行漫记》
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使过去的青年忘却个人,将个人融于集体、融于国家?现今社会什么情况下会涌现出这样的青年?
“我们”和“你们”也可以成为“他们”
我们将不负韶华,让年轻的身躯担负复兴的重任;
我们将不负韶华,让喷涌的热血铸就富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