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抵抗
民众抗日救亡
1933
沿长城进犯
长城保卫战
1935
华北事变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一二·九运动
1936.12.
西安事变
1937.7.7
七七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全民族团结抗战开始。
局部抗战开始
时空坐标: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基本史实;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理解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抗战初期:
1、主要战役
担负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依据《抗日战争初期形势图》和教材预习,找出抗战初期一系列大战役的时间、地点、起因、结果及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抗战初期:
1、主要战役
(1)淞沪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2)太原会战—时间;目的;结果
(3)徐州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4)武汉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担负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上海失守,南京沦陷;但粉碎日本三个月亡华企图。
太原失守;但取得抗战首次大捷——平型关大大捷
还有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忻口会战
徐州失守;但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武汉,广州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这抗战以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抗战初期:
1、主要战役
(1)淞沪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2)太原会战—时间;目的;结果
(3)徐州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4)武汉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原因:客观——敌强我弱;主观——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牵制日军;鼓舞人民;扩大影响;
担负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上海失守,南京沦陷;但粉碎日本三个月亡华企图。
太原失守;但取得抗战首次大捷——平型关大大捷
还有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忻口会战
徐州失守;但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武汉,广州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这抗战以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虽有局部胜利,但整体失利,短时间内丧失大片领土
3、作用:
(二)抗战相持阶段:
著名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2、结果:
【历史纵横】
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11个月,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全面抗战爆发后,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工厂大多受到战火威胁。许多民族企业家誓不以厂资敌,愿意为国民政府生产军用物资,纷纷上书要求国民政府协助安排工厂内迁。……截至1940年底,沿海沿江厂矿共内迁448家,复工后产品价值近1.46亿元,这一壮举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为中国抗战保存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摘自《中华民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和高校内迁壮举的历史意义。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课上探究: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抗战初期:
1、主要战役
(1)淞沪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2)太原会战—时间;目的;结果
(3)徐州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4)武汉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原因:客观——敌强我弱;主观——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牵制日军;鼓舞人民;扩大影响;
担负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上海失守,南京沦陷;但粉碎日本三个月亡华企图。
太原失守;但取得抗战首次大捷——平型关大大捷
还有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忻口会战
徐州失守;但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武汉,广州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这抗战以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2、结果:虽有局部胜利,但整体失利,短时间内丧失大片领土
3、作用:
(二)抗战相持阶段:
著名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间;背景;结果
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三)其他配合措施:
1、民族工业内迁
2、学校内迁
【史料阅读】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会属于中国?
这一论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结合上面两张抗战形势图,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和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革命圣地延安
结合上面两张图片,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所做的努力。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目的、斗争方式、作用
2、领导沦陷区工人运动——目的、斗争方式、作用
(一)抗战初期:
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
(二)抗战相持阶段
1、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百团大战
背景:
概况:
意义:
2、击退国民党反共高潮,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巩固壮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背景:
概况:
意义:
(1)经济: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政策
(2)政治:精兵简政;三三制原则;民主选举制度
(3)思想:文化建设;干部教育
措施:
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日意义重大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皖南事变”
中共和民主人士的抗争;共产党坚持抗争、团结、进步方针;
日军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目标;105团;20余万人;1800多次战斗;
打破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三)敌后战场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说“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并始终坚持。其次,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适合中国国情、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略与战术——游击战,并坚持持久战战略。再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在对日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课上探究:
三、东方主战场
(二)表现:
(一)背景:
1、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日进入相持阶段(1938)
2、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
3、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非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联系日益密切
……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牢牢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
……中国战场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有力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在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央视新闻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如何评价?
课上探究:
三、东方主战场
(二)表现:
(一)背景:
(三)评价:
1、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日进入相持阶段(1938)
2、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
3、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
1、抗击并牵制了日军主力:
2、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资源、情报上的支持:
3、积极倡导并参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非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联系日益密切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日军俄总兵力
1、对世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2、对中国: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1943年——改定新约运动
1945年8月15日——签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光复台湾
1946年5月——东京审判
目的:
内容:
意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迎接胜利的会议:
中共七大
2、胜利的进程
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历史纵横】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结合材料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目的、内容、意义?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在座很多人都是抗战的亲历者、见证者,经历了战火洗礼,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人类和平事业。
——习近平
结合习近平讲话的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课上探究:
(1)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支援是重要因素。
国内: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945年8月15日——签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光复台湾
1946年5月——东京审判
目的:
内容:
意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迎接胜利的会议:
中共七大
2、胜利的进程
3、胜利原因
4、胜利意义
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2020·全国Ⅱ卷高考·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
达70%,其中延安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安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学习效果检测:
2、(2020·江苏高考·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土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B
D
3、(2020.7·浙江高考·13)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4、(2019·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
C
C
5、(2019.4·浙江高考·13)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 D.台儿庄战役
6、(2019·全国Ⅰ卷高考·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D
C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