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图片,它反映了哪件历史事件?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三、红军长征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宁汉合流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次北伐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材料一 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之治。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在改革币制的同时,国民政府在1935年还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增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国家资本也稳步增长。这时国家资本刚刚与私人资本持平,产业资本略高于私人资本。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较快发展的原因。
币制改革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材料四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火柴大王”刘鸿生
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起巨额财富。
这样的国民政府能带给中国一个怎样的未来?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
08.01
1927.09
1927.
08.07
八七会议
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南昌
起义
秋收起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10月初,起义军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组织领导。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了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土地革命
(中心内容)
工农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武装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
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根据地建设
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经验与探索。
经过几年的土地革命实践,各地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和方法,如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等等。
——中国网·新中国这
样走来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获得农民支持,他们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土地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材料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走“工农武装割据”伟大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材料一 为了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蒋介石作了多方面的准备,强调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材料二 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炮声已近,中央苏区却“内斗”正酣。政治上,发起所谓“罗明路线”斗争,矛头针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博古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控制了红军的指挥权。……(李德)这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3年和只有街垒巷战经验的顾问,不问中国国情,也不顾战争实际情况,只会凭着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博古、李德反对“诱敌深入”,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御敌于国门之外”,犯了冒险主义错误。
——人民网-党史频道-第二讲 独辟蹊径的革命
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国民党围剿:蒋介石准备充分,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
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中共内部出现分歧,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材料一 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1934.10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血战湘江,突破敌军四道封锁线
1935.1 遵义会议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
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错误军事路线错误
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肯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
遵义会议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1934.10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血战湘江,突破敌军四道封锁线
1935.1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
长征精神
课堂总结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政治
经济
宁汉合流
二次北伐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东北易帜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原因 过程 意义
民族工业的发展
1、(2016全国卷II)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课堂练习
A
2、(2018北京卷)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 “工农武装割据” 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 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井冈山道路 《论持久战》
C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中共中央决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 (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在今日以前,我们有一个根本错误……把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很大的“天然的不可以人力逾越的”一道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中国的革命前途,在客观上不会是这样,在主观上更不应该是这样……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行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
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
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工农运动的发展激励;
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共产国际的影响(任2点)
影响:“左”倾思想抬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