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6 10:2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侯永禄
请结合教科书162—163页,对1956-1957年的国家大事进行简要的历史解释(叙述事件内容并评价)。
中共八大(1956年)
叙述:论述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和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双百方针(1956年)
叙述: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思想(1957年)
叙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评价: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评价: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6年
1957年
中共八大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双百方针
1958年
1956年
1957年
中共八大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双百方针
三面红旗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跃进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大跃进
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材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
1958年
1956年
1957年
中共八大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双百方针
三面红旗
1960年
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八字方针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62年
七千人大会
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1965年
调整完成
1964年
四个现代化
1966年
文革开始
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2年
周恩来主持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1975年
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
1976年
“文革”时期
文革结束
结合教科书164——165页分析简要归纳文革发生的背景有哪些?根据时间线索梳理文革过程。谈谈对文革的认识。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文革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原因
2.过程
3.认识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活动探究:
结合初中八下教材第6、17、18课,分小组按时间整理出我国1956-1976年间的建设成就。
工业
农业
科技
国防
外交
文化教育
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合理工业布局,三线建设
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灾害能力
结晶牛胰岛素/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杂交水稻/青蒿素
两弹一星
外交打开新局面
思考:我国在这二十年间取得成就的原因?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
医疗事业蓬勃发展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庆油田!
——“铁人”王进喜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北京清洁工人时传祥
时代精神
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影响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总结: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改革开放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