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学生卷+教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学生卷+教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5 19:35: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测试
满分150
A卷(100分)
第Ⅰ卷(客观题24分)
1、
基础知识(12分,共4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褪尽(tuì)  
枯槐(huái)  迸溅(bìng)
忍俊不禁(jìn)
B.伫立(chù)
侍弄(shì)
猥琐(suǒ)
荒草萋萋(qī)
C.颤抖(zhàn)
孱头(càn)
瞬息(shùn)
仙露琼浆(qióng)
D.沉淀(diàn)
忏悔(chàn)
矜持(jīn)
灼灼其华(zhuó)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
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B.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好像在试探什么。
C.?因为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了。
D.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刚去世,妈妈又因悲伤过度住进了医院,夏明家里真是祸不单行。
B.父亲告诫儿子说,你血气方刚,凡事要忍耐,切勿跟人处处冲突。
C.我们做任何事情,若不能坚持到底,就会垂垂暮老,何等可惜。
D.从看日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的柳暗花明。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2、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共4题,每题3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大)
C.
不蔓不枝(藤曼)
D.香远益清(更加)
6.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两狼之并驱如故
7.对下面语句翻译无误的一项(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才新鲜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是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吧!
B.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适合很多人吧!
C.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D.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你一样的是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陋室铭》中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苔痕上阶绿”在淡雅之色中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B.《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C.《陋室铭》多用对比,开头用“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对比陋室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结尾又用“诸葛庐”、“子云亭”对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与古代名贤居室比美。
D.《爱莲说》多用衬托,“菊之爱”与“莲之爱”,虽然二者在“保持独立人格”的意义上有相同之处,但作者认为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故以“菊之爱”衬托“莲之爱”。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76分)
3、
诗文默写(6分)
9.(1)根据上下文填空。(2分)(请选择其中两句填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②造化钟神秀,
。(《望岳》)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请默写出《登飞来峰》或《己亥杂诗》全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代文阅读(10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0.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中有哪些词用得精妙,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的藤萝?(3分)
12.你从文章第⑩段画线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中获得什么样的感悟?(4分)
5、
作文(60分)
目不识丁的阿长,居然买到了别人不肯买或买不到的《山海经》,这让童年的迅哥儿太意外了!夜行于哀牢山的两个人,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竟邂逅了梨花林中的小茅屋,这让人太意外了!那个被生死迷深深困扰的宗璞突然遇见了像瀑布一般盛开壮观的紫藤萝,这让她太意外了!成长的路上,总是因为这些意料之外,我们才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请你以《太意外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550字。
B卷(50分)
1、
诗歌赏析(4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①,便教莺语太丁宁②。
【注】这首诗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①造次:鲁莽,轻率。丁宁:同“叮咛”。
1.请概括诗人笔下春景的特点。(2分)
2.诗歌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赏析。(2分)
2、
3、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为学(有删减)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子何恃而往(凭)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做)
C.西蜀之去南海(离开)
D.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雇船)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本文与《孙权劝学》都使用了相同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请结合文本加以阐述。(4分)
4、
课外现代文阅读(22分)
(1)
名著阅读
6(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表述,与原著不符的一项(
)(2分)
A.《海底两万里》记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B.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地中海、红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C.尼摩船长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和学者。他勇敢刚毅,有着超人的智慧,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崇尚自由独立。
D.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例如,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名富有正义感、反对压迫的战士。请结合小说试举一例(简要概括)。(2分)
(2)
现代文阅读(18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
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7.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
分)
8.
第②自然段能否删掉?请说明原因。(4分)
9.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
分)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10.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理由。(4
分)
5、
语言运用(12分)
感动中国最孝女儿朱晓晖的事迹,深深感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七年级(10)班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
班里要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时间定在本周四上午10点至12点,
地点定在你班教室,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你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方××来做专题报告,见到方××时,你会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3)针对下面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
我学习工作忙,我钱赚得还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测试
满分150
A卷(100分)
第Ⅰ卷(客观题24分)
1、
基础知识(12分,共4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褪尽(tuì)  
枯槐(huái)  迸溅(bìng)
忍俊不禁(jìn)
B.伫立(chù)
侍弄(shì)
猥琐(suǒ)
荒草萋萋(qī)
C.颤抖(zhàn)
孱头(càn)
瞬息(shùn)
仙露琼浆(qióng)
D.沉淀(diàn)
忏悔(chàn)
矜持(jīn)
灼灼其华(zhuó)
【答案】D
【解析】A迸——bèng;B伫——zhù;C颤——ch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
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B.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好像在试探什么。
C.?因为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了。
D.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答案】B
【解析】稍——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刚去世,妈妈又因悲伤过度住进了医院,夏明家里真是祸不单行。
B.父亲告诫儿子说,你血气方刚,凡事要忍耐,切勿跟人处处冲突。
C.我们做任何事情,若不能坚持到底,就会垂垂暮老,何等可惜。
D.从看日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的柳暗花明。
【答案】C
【解析】垂垂暮老的意思是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答案】C
A语序不当“各类政府官员”应为“政府各类官员”;B搭配不当,去掉“模式”
D搭配不当,应是探究
2、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共4题,每题3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大)
C.
不蔓不枝(藤曼)
D.香远益清(更加)
【答案】C
【解析】应是动词,恒生藤蔓
6.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B
【解析】ACD是主谓之间无意义,B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7.对下面语句翻译无误的一项(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才新鲜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是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吧!
B.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适合很多人吧!
C.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D.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对于莲花的喜爱,像你一样的是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落实“鲜”“宜”“予”,自然就应该是C。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陋室铭》中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苔痕上阶绿”在淡雅之色中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B.《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C.《陋室铭》多用对比,开头用“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对比陋室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结尾又用“诸葛庐”、“子云亭”对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与古代名贤居室比美。
D.《爱莲说》多用衬托,“菊之爱”与“莲之爱”,虽然二者在“保持独立人格”的意义上有相同之处,但作者认为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故以“菊之爱”衬托“莲之爱”。
【答案】C
【解析】是类比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76分)
3、
诗文默写(6分)
9.(1)根据上下文填空。(2分)(请选择其中两句填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②造化钟神秀,
。(《望岳》)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请默写出《登飞来峰》或《己亥杂诗》全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念天地之悠悠,
阴阳割昏晓
山重水复疑无路
(2)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现代文阅读(10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0.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中有哪些词用得精妙,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案】“挨、接、推、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紫藤萝花竞相开放、活泼热闹的情态。
11.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的藤萝?(3分)
【答案】作者通过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和现在的紫藤萝花的繁盛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重新焕发生机的欣喜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悟。
12.你从文章第⑩段画线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中获得什么样的感悟?(4分)
【答案】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像紫藤萝那样用顽强的意志与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摇曳多姿。
5、
作文(60分)
目不识丁的阿长,居然买到了别人不肯买或买不到的《山海经》,这让童年的迅哥儿太意外了!夜行于哀牢山的两个人,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竟邂逅了梨花林中的小茅屋,这让人太意外了!那个被生死迷深深困扰的宗璞突然遇见了像瀑布一般盛开壮观的紫藤萝,这让她太意外了!成长的路上,总是因为这些意料之外,我们才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请你以《太意外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550字。
B卷(50分)
1、
诗歌赏析(4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①,便教莺语太丁宁②。
【注】这首诗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①造次:鲁莽,轻率。丁宁:同“叮咛”。
1.请概括诗人笔下春景的特点。(2分)
【答案】花开莺啼,生机盎然。(各1分
2.诗歌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赏析。(2分)
【答案】以乐景衬哀情(反衬)。(1分)因为“客愁”,所以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0.5分),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烦恼忧愁。(0.5分)
2、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为学(有删减)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子何恃而往(凭)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做)
C.西蜀之去南海(离开)
D.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雇船)
【答案】C
【解析】应为距离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答案】(1)到了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他到了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现出惭愧的神色。
(2)人们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国边境的僧人吗?
5.本文与《孙权劝学》都使用了相同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请结合文本加以阐述。(4分)
【答案】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
①《孙权劝学》中(通过鲁肃的感叹)把吕蒙学习前和学习后取得的进步进行对比,(0.5分)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1分)
②《为学》中把富和尚没钱买船南下和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南下进行对比,(0.5分)说明了学习只要立志并践行,再难也就不难了的道理。(1分)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3、
课外现代文阅读(22分)
(1)
名著阅读
6(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表述,与原著不符的一项(
)(2分)
A.《海底两万里》记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B.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地中海、红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C.尼摩船长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和学者。他勇敢刚毅,有着超人的智慧,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崇尚自由独立。
D.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例如,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名富有正义感、反对压迫的战士。请结合小说试举一例(简要概括)。(2分)
【答案】(1)B错误,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2)击毁英国船(主要)、“占领”南极、支援印度反英斗争等
(2)
现代文阅读(18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
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7.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
分)
【答案】①画粉画线的绝活;
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
③“两不记”的绝活;
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文章第③段指出“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以此引出④~⑧的内容,将每段描述的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第④段主要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第⑤段写的是父亲做出各种漂亮结实的盘扣的绝活;第⑥段写的是父亲有“两不记”的绝活;最后⑦⑧段写的是父亲裁剪时剪子与案板和谐结合的绝活。
8.
第②自然段能否删掉?请说明原因。(4分)
【答案】不能。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承接第一段对父亲一生做裁缝的总体介绍(1分)第二段简述其学徒生涯中师傅严厉的言传身教,引出下文写父亲高超的技艺,以及他的人格品质。(1分)在内容上,本段是后面内容的前提,是记叙的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更鲜明突出(1分)。
9.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
分)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答案】该句使用动作描写(1分)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1分)。
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1分);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句话,是对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动作描写,可抓住其中的“捏”“拉”“压”“拈”“弹”等词,分析父亲动作的连贯,表现这是他的绝活之一。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答案】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句话可抓住其中的修辞来分析,作者将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形象地表现出裁剪的样子与工作的辛苦,同时也符合他是一位乡间裁缝的特征。?
10.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理由。(4
分)
【答案】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分析。先分析所给的“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这一标题交代了父亲的职业,交代了写作的对象。而“一针一线皆关情”,“一针一线”交代了父亲的职业,并能表现他工作的认真细致;“皆关情”则能突出父亲对职业的情感,整个标题表现父亲是一位乡间裁缝,他用真情为乡间人服务,他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热爱。比起“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既能交代内容,又能表现主题,同时还更富有诗意,所以二者不可互换。?
思考点:1.表态
2.题目的区别
3.标题的作用
4、
语言运用(12分)
感动中国最孝女儿朱晓晖的事迹,深深感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七年级(10)班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
班里要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时间定在本周四上午10点至12点,
地点定在你班教室,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你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方××来做专题报告,见到方××时,你会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方叔叔您好!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中学生,我诚恳地邀请您参加我班召开的“感恩母爱”主题班会,对我们进行感恩教育,时间是本周四上午10点至12点,地点在我们七年级(10)班教室,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2)
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答案示例】弘扬中华孝道,培育文明新风
仁德光日月,孝道化春风
时时感念父母恩,点点回报养育情
行孝为做人之本,立德乃处世之基
百善孝为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针对下面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
我学习工作忙,我钱赚得还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不赞成将来再尽孝的观点。行孝要趁早,行孝只有现在时,而不是等待将来时。常回家看看,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行孝。一个总等待将来去行孝的人,是不会真正行孝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