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打包】2012届高二语文课件:第3单元 人情与世态(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3份打包】2012届高二语文课件:第3单元 人情与世态(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5 11:04:12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名垂
——《红楼梦》导读
民国周璇袁美云版
越剧王文娟徐玉兰版
林青霞张艾嘉版
欧阳奋强陈晓旭版
新版《红楼梦》
阅读的方法
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了解作者和背景;
做笔记,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等等;
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别号,又号芹圃、芹溪。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除夕或次年除夕。曹家的祖上本是汉人,约于明永乐年间迁到辽东,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清初时他的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曹家成为专为宫廷服务的内务府人员,家族开始发达起来。他的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而祖父曹寅小时也作过康熙的伴读。曹家几代人世袭江宁织造,成为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后被抄家,从此一蹶不振。曹雪芹一生经历了家庭极盛而衰的过程,饱尝人世艰辛世态炎凉,这给他创作《红楼梦》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从《红楼梦》的第一回来看,曹雪芹对这部小说似乎考虑过好几个书名,文中提及的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以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的版本我们可以暂时理解为80回本和120回本。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这里面包含了曹雪芹自身的家族和个人背景,以及他对人生的认识。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艺术结构中有特殊的意义,前五回不仅是全书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而且是整个悲剧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在这儿埋下了种子、形成了胚胎。
读《红楼梦》先要读懂前五回,读的时候要克服文字方面的困难。
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
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单独抽取出来而不损伤周围的筋络的故事。——蒋和森
浑然形成有机的整体,我们很难把其中的故事情节抽出来,独立成章。——鲁德才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第八回)
(宝玉)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三十回)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三十回)
袭人走来说道:“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转过大厅,宝玉心里还自狐疑,只听墙角边一阵呵呵大笑,回头只见薛蟠拍着手笑了出来,笑道:“要不说姨夫叫你,你那里出来的这么快。”焙茗也笑道:“爷别怪我。”忙跪下了。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了,是薛蟠哄他出来。薛蟠连忙打恭作揖陪不是,又求“不要难为了小子,都是我逼他去的。”宝玉也无法了,只好笑问道:“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我父亲呢?我告诉姨娘去,评评这个理,可使得么?”(二十六回)
兴儿连忙摇手说:“奶奶千万不要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只怕三姨的这张嘴还说他不过。好,奶奶这样斯文良善人,那里是他的对手!”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 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六十五回)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第三回)
花自芳忙出去看时,见是他主仆两个,唬的惊疑不止,连忙抱下宝玉来,在院内嚷道:“宝二爷来了!”别人听见还可,袭人听了,也不知为何,忙跑出来迎着宝玉,一把拉着问:“你怎么来了?”……又让他上炕,又忙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袭人笑道:“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十九回)
在小说的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第一回)
宝钗 →
探春 →
迎春 →
紫娟 →
湘云→
凤姐→
晴雯 →
袭人 →
莺儿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共18张PPT)
情真意切释猜嫌
一个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一个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 一个说:“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一个说:“我看别在这里哆嗦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厨师 裁缝 车把式 船长
符合人物的身份
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与特定的环境相吻合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去顽。因此黛
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回
材料补充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和姑娘们玩牙牌的时候,黛玉说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样的令词。
材料补充
“……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你印象中平时的林黛玉是什么样子的?
说一说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读一读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她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土地,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内心孤寂 渴望温暖
真诚问候 给予温暖
特定环境
敞开心扉
展现不为人知的一面
为什么黛玉总是展示给别人“孤高傲世”“尖刻小气”的一面呢?
符合人物的身份
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与特定的环境相吻合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是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要想别人怎样待你,你先要怎样待别人”的金科玉律。
——戴尔·卡耐基
沟通
谢谢大家
平时:孤高自傲
尖刻小气
此时:坦率真诚
通情达理
真实黛玉
真实丰满、立体感强的人物形象
平时的黛玉:
多愁善感 孤高自傲目下无尘 尖刻小气
谨小慎微 敏感多疑
此时的黛玉:
真诚坦率
通情达理
善解人意
温婉多情(共26张PPT)
人情与世态
话本的产生和类别
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中,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我们今天所说的小说实际上就包括了宋代的小说与讲史这两种。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宋代小说话本主要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及“三言”中。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这是一个突出的进步。
话本小说的基本体制:
题目
入话(相对独立)
正话(正题、正传)
篇尾(独立于故事之外)
关于三言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其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宋元旧本或明代话本,少数是冯梦龙的拟作。
关于作者
冯梦龙(1574一1646),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长洲(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弟梦熊,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也正因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中国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如果没有他的辛勤劳作和超出同时代人眼光百倍的见识,那些到明代已散佚殆尽的宋元话本以及在民间流传的歌谣、笑话、戏曲,都将自生自灭,使文学史上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冯梦龙的这些工作成就,实可与孔子删定《诗经》的意义并肩媲美!
冯梦龙对“三言”的工作:
统一体例,改订各篇题目。(本是各处成篇,改后如长篇小说的回目)
润饰文字。(接近书面语)
对作品的文字、情节、主题思想进行再加工创造。(主题增多、细节和心理描写增多)
二拍
二拍: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 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于明代崇祯年间。每集40篇,共80篇,内有1篇重复,1篇杂剧,故实有拟话本78篇。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演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寓有劝惩之意。
在内容和形式上继承了“三言”的精神,但其文学成就稍逊一筹。
凌濛初
凌濛初(1580~1644) 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对于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你有什么看法?
文章中的心理描写
金哥听说,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和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
老鸨听说,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老着脸走出来见了三官。
文章中的心理描写
在老鸨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公子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
心理描写的作用
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都德的《最后一课》,其中写了他的一段天真的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徙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以后,作者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玛丝洛娃在监狱里以犯人身份会见前来探视她的贵族地主聂赫留道夫,“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往下,就进入往事的回忆。起初,她心头掠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她想起他的残忍作为,想起他留给她的痛苦和屈辱。这些至今仍象磐石一样压迫着她,使她无法摆脱,她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于是记忆中那种爱情的幻境顿时化为泡影。但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利用他一下。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道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希望用对玛丝洛娃的描写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心理描写的技法
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
通过梦境幻觉来反映人物的心理。
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通过“意识流”的摹写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
写作练习
结合所学知识,对“得知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时的心理进行描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