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0张PPT+5份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0张PPT+5份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25 21:54:16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单元: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
第二课时
物质的性质
第一课时:回





1、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
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能源
B、合成新物质物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2、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
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人类认识化学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使用
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顺序的是[
]
①石器
②瓷器
③青铜器
④铁器
⑤高分子材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②①④③⑤
C
D
A






1
物质的变化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点,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实验,如何观察呢?
实验(反应)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实验(反应)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实验(反应)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

由块状变粉末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的胆矾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二氧化碳气体等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⑴定义:
⑵特征:
⑶现象:
⑷判断方法: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形状改变、状态改变
如:破碎、挥发、扩散、蒸发、凝固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


发生了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⑸例子:
水的沸腾;将蓝色块状的胆矾磨成粉末;汽油、酒精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
⑴定义:
⑵特征:
⑶常伴随的现象:
⑷判断方法: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生成了其它物质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吸热)
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⑸例子:
木柴燃烧;铁的生锈;往石灰石中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注意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形状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化学
化学







D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4、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C







5、日常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B、用活性炭净化水
C、灯泡通电发光
D、牛奶变酸
6、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D
B
7、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8、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C
D







小结:
作业:P10
1、2
第二课时:回






1、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订正作业:
2、物理变化有:(1)、(4)、(6)、(7)、(8)
因为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有:(2)、(3)、(5);
因为变化时有生成新物质
3、答: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复习巩固:
1.(2010安徽)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
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B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1、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



知:物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知:物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实验1-5】
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鉴别物质:1、冰和水,2、铁和铜,3、食盐和糖,4、酒精和汽油,5、黑醋和酱油
从第一组中选择适当的词语的序号填入第二组的空格中:
第一组:(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2)木炭可以燃烧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4)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5)木炭是灰黑色固体
第二组:①属于物理性质

②属于化学性质

③属于物理变化

④属于化学变化

⑤属于化学现象

(5)
(2)
(4)
(1)
(3)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作业:













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