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25.走进虚拟世界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问题与猜测
问题与猜测
戴上VR眼镜看屏幕上的画面,会有什么感觉?
“VR”(Virtual
Reality),中文的意思是虚拟现实。它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需要佩戴专业VR眼镜来感受。
探究与实践
了解
VR
眼镜的镜片结构。
探究与实践
做个VR眼镜。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放大镜要轻拿轻放,不要磨损、打碎镜片。
注意事项
探究与实践
1.手持放大镜片看手机画面,看清之后量出手机到镜片的距离。
探究与实践
2.找一个比手机稍小的盒子,在盒子的一面挖两个镜孔,装上镜片。两孔间的距离应与两眼距离相等。
探究与实践
3.按照量出的镜片和手机的距离,将盒子的另一面多余的部分剪掉。
探究与实践
了解VR眼镜技术的应用。
了解VR眼镜技术的应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
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
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25.走进虚拟现实
教学目标
1.了解VR眼镜的结构及其原理;知道VR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影响和变化。
2.能通过交流设计VR眼镜的方案,并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VR眼镜;对制作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
3.能从不同视角提出设计思路,采用新的方法、材料完成VR眼镜的设计与制作。
4.对VR眼镜现有的和未来的应用领域进行大胆畅想:知道过度使用VR眼镜可能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重点:了解VR眼镜的结构及其原理。
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VR眼镜;对制作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
活动准备:凸透镜、手机、卡纸、剪刀等。
活动流程
一、问题与猜测
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戴上VR眼镜看“过山车”的视频,提出问题:戴上VR眼镜为什么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这种戴上眼镜后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原因。
3.“VR”(Virtual
Reality),中文的意思是虚拟现实。它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需要佩戴专业VR眼镜来感受。
4.引出课题,为制作VR眼镜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探究与实践
(一)了解VR眼镜的结构。
1.教师出示VR服镜分解图,或准备实物进行拆分,让学生观察、了解各结构的名称及作用。
2.VR眼镜可分为:镜身、镜片和镜盖三部分,放大镜用来做做镜片。
(二)做个VR眼镜。
1.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卡纸、放大镜片、尺子、彩笔等),进行自主设计。
2.师生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放大镜要轻拿轻放,不要磨损、打碎镜片。
3.进行制作。
(1)测量手机的大小。
(2)做成的长方形盒子,盒的尺寸略小于手机的尺寸。
(3)测量放大镜清晰观看到屏幕显示图像时眼睛与屏幕的直线准确距离。
(4)测出学生的瞳距,在盒子上裁剪出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孔(直径比放大镜略小,且两圆心距等于瞳距)。
(5)将凸透镜片粘到两个圆孔内(放大镜平的一面朝外,可以保证不磨损镜片)。
4.对作品的外观进行评价。
(三)应用体验
1.VR眼镜做好后,应怎么使用呢?播放视频。
2.小组长取出教师事先准备的手机。
2.打开手机中的"VR"视频资源,把自制的VR眼镜扣在手机上观看,测试自己制作的VR眼镜。
三、拓展与创新
了解VR眼镜的应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前VR眼镜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VR技术的应用领域:模拟驾驶、学生观察虚拟世界、模拟手术等
观看视频:VR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3.数师引导学生畅想VR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25.走进虚拟现实
“VR”:虚拟现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