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初中生物中考复习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初中生物中考复习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4-15 11: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初中生物中考复习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学案
考纲解读与考情预测
考纲解读 考情预测
1.在理解生物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了解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3.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4.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5.阐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并理解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措施。 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常以图表分析形式或者探究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是考查的重点。
课前预习与回顾
1.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物能够进行 ;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生物能和 ;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
2.生物圈的范围:岩石圈的 ,大气圈的 和水圈的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 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 与 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 部分和 部分。
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因素和 因素。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课堂探究与突破
一、认识生物 1、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下面是宋代诗人苏轼看到的一副景色,请你帮忙分析整理完成以下概念图:
植 物:
生 物 :鸭、河豚
微生物: 等
非生物: 等
结论: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是看有无 现象。
【典例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潮起潮落 D、雨后春笋
【变式1】下列各项是生物的一组是 ( )
①能弹奏出声的钢琴 ②玉米 ③细菌 ④石头 ⑤珊瑚虫 ⑥机器人 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⑦
2、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
共有
的特
征(
即生
物与
非生
物的
区别)
二、生物圈的内涵
1、请尝试用语言描述生物圈的范围并填空
大气圈的
岩石圈的
水圈的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人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典例2】生物圈的含义是 (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变式2】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无法确定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 和
等。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 关系、 关系等。
小测验: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A: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B组:生物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温度 鸡吃虫 竞争关系
仙人掌叶变成刺 阳光 水稻与杂草 捕食关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水分 犀牛与犀牛鸟 共生关系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 流感病毒与人 合作关系
不同的藻类植物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寄生关系
【典例3】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一中“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是,如果它被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看图作答:下图中的两种狐的形态有何不同?形态不同主
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狐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沙漠狐 极地狐
【典例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都体现了 (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变式3】某年湖南省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生长繁殖
【变式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入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体( )
A、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C.不能适应环境 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四、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目的: 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制定计划: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变量存在于提出的问题里)
(2)针对探究的变量设置对照。本实验的两种对照条件分别是 和 。
(3)控制变量。为了说明实验结果仅仅是由实验变量决定的,除了实验变量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它条件应 。所以每对照实验一次,只探究 个变量。
实施计划:
①将铁盘两侧分别放一层薄土,一边遮光,一边见光。
②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央。(放入中央的目的是: )
③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鼠妇的数目。统计10次。
实验结果:各小组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一边。
得出结论: 。
(4)除了光以外,也可以探究 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小结:探究可以分为6个环节分别是 、 、 、 、、 和表达交流。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除 情况外,温度、湿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 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多进行的实验,叫 。
【典例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D.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变式5】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变式5】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
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
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
照作用的是 。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 ,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
五、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典例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组成应是 (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非生物和食物网D.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变式6】下图是一个封闭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
(1)有稳定的 来源。(2)各类生物数量和比例保持 。
(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的生活提供 、 。
(4)动物生命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供植物进行 合成有机物。
(5)在河泥中还存在许多 ,它能将动物粪便及动、植物残体
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供植物吸收利用。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与 的关系,就形成了 。
请根据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一条食物链: 。
(2)多种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典例7】下列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
A.阳光→草→鼠→鹰 B.草←野兔←狼 C.草→田鼠→狐 D.植物→蚜虫→瓢虫→细菌
【典例8】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 )
A.生产者的数量增多 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 D.生物的种类太多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① 请分析消费者3体内的能量存在的形式是什么?最终来源于哪里
② 图中食物链能不能无限制延长 为什么
结论: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大量能量流失。所以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级。处于顶级的猛禽猛兽动物、占有高营养级的动物特别容易灭绝。
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①填写上图空格处名称。
②分析右图可知:图中绿色植物进行的 作用为
动物的生活提供了 ;而动物生命过程中的
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能供植物进行 作用
合成有机物;同时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粪便
、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 ,
为植物的生活提供 。
小结:自然界中的物质是 的,物质重
复利用的同时提高了 利用率。
(3)有毒物质的积累
下面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
思考: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典例9】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会多于6个,其原因是 ( )
A、环境资源有限 B.消费者不能以消费者为食
C.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生产者固定的物质和能量不够
【典例10】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大气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甲 乙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平衡 丙
资料分析:草原上,夏季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多被吃掉,但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狼多野兔的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了起来;然而人类过度放牧,又会最终导致草原沙化。
(1) 草与兔的数量变化,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什么特点
(2)人类活动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又能说明什么
(3)通过以上变化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狼体内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 ,狼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该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典例11】下列方法能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减少生物的种类
【变式7】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则 ( )
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 ②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少 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 ④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 ⑥生态平衡不容易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结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生物数量多、种类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限时训练与评价
1.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2.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图 ( )
3.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4、下面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的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共生、捕食、竞争 B、竞争、捕食、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5、某生物实验小组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的探究实验。用干湿计在某一天的早晨、中午、
傍晚分别测量裸地、草丛、灌丛的湿度,每地测
三个地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记录在表中:
(1)为什么每个环境要测三个地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一次测量
的数值
(2)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吗 为什么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请说明图1和2的含义:
图1说明: 。
图2说明: 。
6.小红见妈妈买回一些韭黄,感到奇怪就问妈妈:“韭黄怎么不是绿色的呢 ”妈妈说:“在暗处时韭菜就变成韭黄。”小红听说后,就想利用学过的探究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其做法如下:
(1)提出问题: 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2)作出假设: 对叶绿素的形成有影响。
(3)实验设计:取一定量的韭菜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保证种子的萌发条件。将甲放到 下培养,将乙放到 处培养。几天后,甲容器中的幼苗是绿色的,乙容器中的幼苗是 的。
(4)此实验的变量是 ;甲容器的作用是 ;
结论是: 。
7.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至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此生态系统中甲生物和巳生物的关系是 。
(3)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4)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5)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是 。
中考真题回放与演练
1.(2006.青岛)“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
A.光 B.水 C.温度 D.病虫害
2.(2007·青岛)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是景点的点缀,石上的地衣引起了游人的注目。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 )
A.都能适应环境 B.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C.都能改造环境 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2008·青岛)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 ( )
A.生活环境 B.一条食物链 C. 生态系统 D.食物网
4.(2008·青岛)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食物链被破坏
C.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 D.非生物因素的改变
5.(2008)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他们共同组成了( )
A.生活环境 B.一条食物链 C.生态系统 D.食物网
6.(2010)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7. (2009)我省近年来在蔬菜种植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的的什么限制因素?( )
A.水 B.温度 C. 空气 D.光照
8.(2010)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南橘北枳 D 草盛豆苗稀
9.(2010)几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食虫鸟和食草昆虫之间是捕食关系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10.(2010)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返回无机环境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11.(2010)“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你认为能正确反映上述意思的图是( )
鹰 鹰 鹰 草
草 兔 兔 兔
兔 草 草 鹰
A B C D
12.(2009)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3)图中的 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
的角色。能够使光能流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是图中
的 ,它在生态系统中充当 的角色。
(4)图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
是 、 。
④表示的物质是 。
(5)生态系统中的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13.(2007·青岛)下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通过捕食关系形成 条食物链。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类,那么在短时间内植物的数量会 。
(2)过程2表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3)过程6表示分解者分解成的 被植物利用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 。
(4)从图中可以看出,鸟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生物能生长和( )
生物的生长需要(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