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用计算器计算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用计算器计算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5 21: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在计算器的使用中,感受其存在的优势和价值。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3.在历史长河的背景下看待计算器的产生与应用,在时光的穿越中感悟数学文化所独有的魅力,在对计算器的现实应用与未来展望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憧憬与励志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前思考
计算器已经融入现代生活,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给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
“用计算器计算”教什么?仅仅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能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吗?这显然是对教学目标的误读。计算器,作为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既有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必然需求,又有着自己产生、发展的清晰轨迹,如果我们让学生手捧着计算器,却不知道这一工具的来源与发展,不能体悟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这一工具的诞生所作出的艰苦卓著的努力,就是对人类文化的漠视与轻慢。因而,不注重文化浸润的教学注定不会是好的教学。
如果作一番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计算器教学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使用计算器的意识?如何将机械的计算器计算与学生火热的思维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体悟到计算器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对“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进行了如下改进。
教学过程
一、 穿越时光,经历演变
1.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计算工具。说起计算工具,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看看古人是用什么来进行计算的。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计算器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对计算器已经有所了解并且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然而对于计算工具是如何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学生并不了解甚至充满好奇。引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看看古人用什么工具来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算筹。
(出示算筹)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让我们来听一段介绍。
(录音介绍)
提问:听清楚了吗?这就是古人用来计算的算筹。如果用算筹计算213+121,该怎么算呢?
演示:先在上位用算筹摆出213;同样的方法,在下位摆出121;最后将上位的213和下位的121都移到中位,合起来,能读出这个结果吗?(334)
3.认识算盘。
谈话:用算筹计算是人类伟大的创造,不过,遇到大数目计算,该怎么算?经过研究,人们发明了比算筹更加简便的计算工具。(出示算盘)
提问:关于算盘,你有了解吗?用算盘怎样来进行计算呢?
演示:我们一起用算盘来算746+837等于多少。确定个位后,先拨746,加837,从高位加起。用算盘计算时还有一些口诀呢!(八去二进一,三下五去二,七上二去五进一)
提问:结果是多少?
追问:看了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噼噼啪啪的拨珠声,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口诀声,仿佛把学生带回了农耕时代,感受久远的计算文化。尽管现在看来,当时的计算工具相当繁琐与落后,但从算筹到算盘,却是人类历史上计算工具演变的一次伟大飞跃。学生亲身经历计算工具的演变历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动手实践,积累经验
1.认识计算器。
提问:现在遇到繁复的计算,你会选用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是现代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同学们都带了计算器,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上都有些什么?(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小结:计算器功能键所包含的功能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一些基本的功能,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研究。
2.使用计算器。
(1)基本操作。
出示:154×76 896+1123
提问: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谁愿意到前面来算一算?
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感觉怎样?(方便、快捷)
练习:2896+6593= 3363÷57=
126×7÷18= 6848-579+386=
讨论:使用计算器,应注意些什么?
(2)灵活使用。
出示:560÷70= 9876-9870=
976×56×0= 25×36×4=
师生竞赛:看大家算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算,行吗?
小结:看来,计算器只是帮助我们计算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会合理使用。
设计意图:“现在遇到繁复的计算,你会选用什么计算工具?”通过这一问题,把学生从遥远的时空拉回到现实。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个环环紧扣的练习,以帮助学生体会计算器的独特魅力。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快捷;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注意事项;采用师生竞赛的形式,比一比看谁算得快,让人脑与计算器进行一次大PK。通过分析,学生发现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这几题不需要使用计算器,可以直接口算或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帮助我们计算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使用计算器。   三、寓教于乐,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1)解决突发问题:丁丁使用计算器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计算器上的数字键“8”坏了,他能用这个计算器算出“456×18 ”的积吗?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追问:虽然大家想的办法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2)猜数游戏:在计算器上输入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连续输入9次,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最后告诉我商是多少,我就能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学生说老师猜。
提问:我算的商是81,你知道我喜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你能一下子猜得很准,有什么诀窍?
找出规律:商是用喜欢的数乘9得到的,反过来,用商除以9,就能得到喜欢的数是多少。
(3)挑战极限:11111111×11111111=
提问: 8个1乘8个1,会算吗?
动手操作,指名汇报。
思考:答案为什么会不一样?
交流: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显示的位数不一样,当结果较大,超过显示器显示的位数时,就显示不下了。看来使用计算器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8个1乘8个1有困难,我们可以从1个1乘1个1开始算起。
提问:找到规律了吗?
小结:当计算器的使用有局限性时,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依赖我们的智慧。
追问:如果是9个1乘9个1,结果是多少呢?
如果是10个1乘10个1呢?
延伸:10个1乘10个1时,规律就发生变化了。新的规律是什么呢?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去研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问题,感受计算器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通过对突发问题的解决,学生体验到计算器仅仅是一个计算工具,当它出现问题时,还要依靠我们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猜数游戏中,通过师生互猜,让学生在疑惑、顿悟中发现猜数的诀窍,体验到计算器用途之大。8个1乘8个1的计算,学生计算后发现得出的结果不同,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辨析,明白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显示的位数不一样,当结果较大,超过一定的位数时,就显示不下了,看来计算器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这里,学生先感受计算器的神奇,继而解决运用计算器无法解决的问题,不仅巧妙地渗透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2.介绍计算机。
介绍:在进行一般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但是要进行一些复杂计算时,计算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人们又发明了计算机。它能以每秒数万亿次的速度进行计算,过去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计算,现在只要短短几秒钟就能完成。
提问:听了介绍,感觉怎么样?而今,人们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云计算”。
(录音介绍“云计算”)
提问:听了这段介绍,有什么感受?
四、立足当代,畅想未来
重温: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人类历史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