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测试
1.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2.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的固体,硬度大
B.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D.石蜡可燃,燃烧时发光、放热
3.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此实验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4.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白烟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 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有黑烟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C.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7.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蜡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炭颗粒有关,炭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变色情况
8.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
(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 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
(4)熄灭蜡烛,发现烛芯有一缕白烟飘出,立即用火柴点燃白烟,发现白烟能燃烧,并将蜡烛重新点燃。结论: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冰凉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 D 6.C 7.D 8.B
9.(1)小。
(2)外焰。
(3)水、二氧化碳。
(4)石蜡固体小颗粒。
10. (1) A 刚吹灭的蜡烛周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存在
(2) 水蒸气
(3) C A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