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5 13:3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编号:16 执笔: 审核 上课时间 学生姓名
课题:《十三岁的际遇》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2、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3、培养自己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学习过程:
一、前置自学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语文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
2. 自读课文,把四字成语和生字词查出来,整理在下面。
3、查阅与北大有关的资料,激发兴趣。
4、读课文,填空。
①初知北大 七岁的 ②初见北大 十岁的
③奇妙尘缘 十三岁的际遇 ④年龄感情变化 十六岁的回顾
⑤沉淀话语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二、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整篇文章,作者都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再读课文,读时你能体会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分析第9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感情的把握,想想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如何理解“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2、修辞方法及作用。)
作者说“我是不系之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加以体味。
四、达标检测(达标拓展)
1.根据课文内容修改下列病句。
(1)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创造,渴望生活……
(2)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对于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
(3)只有两岸风景变换,河上才始终有着拥抱未来的船客……
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视同仁 白驹过隙 小心翼翼
B.津津有味 弹指一瞬 莫名其妙
C.不甚感激 不折不扣 谈笑风声
D.耳目一新 曲折通幽 亭亭玉立
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