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黄河颂导学案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一课时
一、新课自学
1、我了解的作家作品 :本诗选自组诗( ),作者( )原名( )。《黄河大合唱》由( )、( )、( )、( )、( )、( )、( )、( )、八个乐章组成。
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澎湃( )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澎湃 ②狂澜
③屏障 ④哺育
⑤九曲连环
3、我还查了些字、词:
二、合作探究
1、教师范读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充满感情的朗读。
3、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4、请你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三、课内练习
1、学生齐读本诗。
2、分小组探究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作者“颂”的是什么?用诗中的语句回答。
(2)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黄河的伟大贡献吗?
四、课堂小结
根据大家的发言可以小结一下:《黄河颂》歌颂了黄河在____、 ____、 _____方面的伟大贡献。
五、拓展提高
1、给下面的加线字注音
气魄___ 山巅___ 澎湃___ 狂澜___
浊流___ 构筑___ 流泻___ 哺育___
2、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____巅( )____宛( )____障( )____
魂( )____颠( )____婉( )____嶂( )____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概括歌词的主要内容
2.)“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4.)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5.)把选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层意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7.)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合作探究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2、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新课自学
1、教师安排学生朗诵本诗。
2、思考
(1)“朗诵词”和“颂黄河”之后的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结构特点怎样?
(2)“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你觉得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一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一些实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在举一两例么?
二、合作探究
通过朗诵这首诗歌,你一定有自己深刻的体会请你说说
① 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 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 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三、课堂练习
1、“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看谁积累得多。
2.“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提高: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根据拼音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
2.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是___处。
3.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请概括第四段、第五段的段落大意。
第四段:
第五段:
5.文中加点词语“相传”“之一”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简要说明。
①“相传”:
②“之一”:
6.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7.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什么?
【中考链接】绵阳市2010年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镂空/褴褛 糟粕/琥珀 震慑人心/蹑手蹑脚
B.蕴藏/酝酿 讪笑/潸然 濒危动物/彬彬有礼
C.恫吓/吓唬 星宿/宿营 棱角分明/分外妖娆
D.哽咽/梗概 露馅/谄媚 弄巧成拙/咄咄逼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砥励 闭门羹 不能自己 直书胸臆
B.妥帖 家俱店 脍灸人口 流连忘返
C.寒暑 游戏厅 柳岸花明 金碧辉煌
D.辍学 度假村 崭露头角 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