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习、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1、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学生独立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1)发现问题
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48
(2)学习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a、估算:48≈50
37≈40
50×40=2000(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
生1:竖式计算
生2:48×30=1440
48×7=336
1440+336=1776
生3:40×37=1480
8×37=296
1480+296=1776
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2、讨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作业ABC分层设计
作业C
1、笔算练习。
23×34
54×29
47×62
78×82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作业B
1、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2、啄木鸟治病。
作业A
1、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动脑筋。
3
□
□
□
×
2
4
×
7
□
1
□
2
□
3
□
□
□
□
7
7
□
□
2
□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学校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力图从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另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