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及检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及检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5 14: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第二单元)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
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指导、讨论一课时 “
写作:一课时
【活动准备】
师生共商活动要求
A、根据本班人数多的特点,每6人一组,自选组长,讨论资料搜集的分工和方式,讨论成果展示的方式。
B、“知黄河、颂黄河”活动要求:(一份材料、一首诗、一个节目)
◎材料要求:
#每组准备一个材料袋,封面上写好“‘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材料”字样,其中装有: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各种资料。
每人自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组员合作设计制作的课件。
◎写作要求:
每位组员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写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歌,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节目要求:
每组准备一个节目,其中一定要有配乐朗诵自己组员写的诗或歌唱。
(事先老师可作一些写诗的指导)
C、“忧黄河、救黄河”活动要求(一份调查、一个广告、一个节目)
◎调查要求: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河水污染现状。
◎广告要求:每个组员设计一句广告词,怎样拯救黄河,改造黄河,要求形式新颖,效果强烈。
◎节目要求:围绕“忧”“救”两个主题,在广告设计的前提下,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可朗诵,可演唱。
【活动过程】
知黄河、颂黄河
一、材料展示评比
评比的标准,主要看搜集的后的整理与能否体现时代的特点。
二、节目展示评比
评比的标准,主要看合作和表演的效果。
1、科代表让学生背诵古人写黄河的诗导入: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歌颂她,我们赞美她,她是当之无愧的,过去的《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为黄河的子孙,让我们成为新一代的诗人,谱写新的《黄河大合唱》,让我们捡拾沉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第一、第二章:知黄河、颂黄河,
2、各组上讲台表演。学生评委组织打分评比。
3、宣布评比结果。
4、科代表总结。
忧黄河、救黄河
一、材料展示评比(主要比广告词)
二、节目展示评比
1、可以表演广告。
2、可以表演展示黄河的未来可以朗诵。
作文训练:以救黄河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形式:1、黄河母亲给儿女的一封信
2、想象作文,穿越时空来到古代或来到未来,将黄河的过去、现在、明天串在一起,歌颂黄河的贡献,描写黄河的惨状,畅想未来的美好。
3、可以写童话等体裁。
语言要求:不少于3组排比句
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高山之diān( ) 狂lán ( ) gěng ( )
qíqǔ ( )( ) 污huì ( ) chì( )热 gèn( )古
2、下列各句没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B.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由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4.下面一句话的朗读,最强调“父亲爱子情深”的一种读法是( )
A.大雨倾盆,沉默寡言的父亲一直守候在考场外面。
B.大雨倾盆,沉默寡言的父亲一直守候在考场外面。
C.大雨倾盆,沉默寡言的父亲一直守候在考场外面。
5.填空
(1)(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出自“(         ),雌兔眼迷离”一句的成语是(      )。
(5)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两个成语或两句古诗:
A(            )  B(             )
6.你最近想必又读了些好书,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的书名及主要内容写出来。(限30字以内).
7.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内写上简明得体的话语。
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在本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中,虽然努力拼搏,但仍以3 4的微小差距惜败于奥地利选手施拉格。
请你发一条短信息鼓励他。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方阅读(10分)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给下面的词注音:鞯(    )  骑(   )
2、解释下面的词:但(     )  朔(   )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
4、试指出选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一种,并举选文中的例句一个来说明。
5、试用10个以内的字概括第(2)段的大意:
(二)现代文阅读题
寂静除夕夜
(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 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热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热在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____。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
(20)愿你们永远平安。
1.依次加到文中__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清脆 响亮 情不自禁 意想不到 平反昭雪 B.震耳欲聋 不由自主 突如其来 报仇伸冤
C.清脆 响亮 不由自主 意想不到 报仇伸冤 D.震耳欲聋 情不自禁 突如其来 平反昭雪
2.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是( )。
A.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B.本文叙写的人物是“我”的一家及众乡亲。
C.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给我们一家带来的灾难。D.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7)段中姥姥吩咐我们的话,意思是求求乡亲们除夕之夜别放鞭炮,以免触发了母亲的伤痛。
B.(11)段中“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这句话表现乡亲们对我们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
C.(13)段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指母亲疯病发作,给自己给家庭以毁灭性的摧残。
D.(16)段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这一义举表现了乡亲们善良、无私的美德。
4.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① “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
② 文章最后两段的祝愿,表达了“我”对乡亲们_ 和__ __
5.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母亲对破败之家进行毁灭性摧残的原因又是什么?
6.作者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7.(18)结尾写“我深深懂得了……”我懂得了什么道理 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善良的内心产生的行动,能给受创伤者以慰藉 B在最艰难时得到帮助,最值得珍爱
C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D善良的义举都是出自对精神病人的关爱
8.读过这篇文章使你想起了什么?谈谈你对文章的体会。
三、作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则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交流使我们不断发展。
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1.巅 澜 哽 崎岖 秽 炽 亘
2.A 分析: B.拟人、呼告 C.对偶 D.拟人.比喻
3.C 4.C 5.略 6.略 7.略
二、(一)1、jiān jì  2、只,北方 3、略
4、排比,互文,夸张略 5、木兰十年征战之类
三、1.D 2.C 3.A 4.① 使我特富同情心② 怀念、祝福
5.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看到别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就会触及母亲精神的创伤,因而导致疯病发作
6.① 不惜笔墨写小年,是为突出“寂静除夕夜”作铺垫② 二十三那天,乡亲们已做了一次牺牲,三十晚上再次成全我们,更见人心的善良和无私
7.D 8.略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