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起来后,杜甫做了左拾遗。后来因为上疏营救宰相房琯,得罪了皇帝,被诬为房党,于乾元元(758)贬作华州司功参军。这年冬天,因事回洛阳。第二年春天从洛阳返华州途中,亲眼见到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带给人民极大的苦难,感触很深,就写出了辉煌的诗篇“三吏”“三别”。
这年华州一带闹饥荒,加上他对朝政有所不满,就决心抛弃了官职,携带着家小到秦州、同谷等地去逃荒。但是,在这些地方仍旧无法生活下去,便长途跋涉入蜀。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先住在浣花溪边的寺院中。第二年,得到在当地做官的亲友们的帮助,便在浣花溪的西边勉强盖了几间草堂安顿下来。从有关杜诗看,后来这里也慢慢经营得很不错了。这就是后世人们所景仰的成都浣花草堂,也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描述的茅屋。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中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杜公祠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杜甫成都草堂
一间茅屋 一路追念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行”是乐曲的意思。
了解文体
怒号 三重茅 挂罥 长林梢 飘转 沉塘坳 俄顷 布衾
丧乱 广厦 突兀 见此屋 庇
háo
juàn
cháng
bì
wù
chóng
qīn
ào
zhuǎn
shà
qǐng
xiàn
sāng
读准写对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zhuǎn/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读准节奏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指深秋
多层
江边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多层茅草。茅草飞过江水,洒落在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挂
高
水势低的地方
疏通文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心
当面
靠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忍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我喊得嘴唇干燥但也喝止不住,回家 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独自
疏通文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风停
阴沉昏暗
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墨色一般,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被子盖了多年,冰冷如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床头因屋漏雨,没有干的地方,密集的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没有停歇。自从经历战乱以来,很少睡好觉,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接近
被子
睡相不好
安史之乱
怎么
天亮
疏通文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怎么
都
高耸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来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露出笑脸,在风雨中不动,安稳如大山? 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突然出现这么多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同“现”
更多地庇护
贫寒的读书人
心甘情愿
2.第二、三、四、五句使用了哪些动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几个动词刻画了风吹茅草的情状,突出了秋风迅猛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1.诗歌第一句用“怒号”来形容秋风,写出了秋风的什么特点?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写秋风声势之盛,卷走屋上茅草,突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以描述开篇,采用写实手法。
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一诗节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风破屋,卷走茅草。
内心痛惜
3.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写出了一种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奇景,虽无一语直接写风,却让人感到风的肆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
一叹天公毁屋无情;
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1.第二段中的“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在叹息什么?
2.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一诗节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群童偷茅,诗人叹息
无奈痛心
1.第三诗节哪两句属于环境描写?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描写了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象,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凄惨的心境。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本诗节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秋雨漏屋,彻夜难眠
痛苦不堪
1.体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所抒发的情感。
诗人由己及人,由家到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博大情怀和兼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2.体会“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抒发的情感。
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关心民间疾苦,兼怀天下。
3.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本节内容,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在中国古代,有哪些人表达的理想和杜甫的这个理想相近?
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济世情怀和兼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归纳主题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
1、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3、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首》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前苏联〕别林斯基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