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76张PPT)2021—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76张PPT)2021—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6 19:39: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76张PPT)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就得带雨伞。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
不就像游动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已来到人间。
古老的“三叶虫”化石,
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那是在告诉人们:
这里曾经是汪洋一片。
如果你观察过鱼儿,
会发现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
每两圈代表一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会观察思考,
随处可以发现。
大自然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我们要细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目标
01
02
03
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多是动物、植物、建筑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说明文的定义: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说明对象
1、事物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为某一具体事物。
例如:《中国石拱桥》、《核舟记》
2、事理性说明文
———针对某一道理阐释说明。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包括: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说明文的语言
1、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2、生动性:运用描写,或引用故事、传说、谜语、诗句,或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
说明
方法
作用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常见的标志语有:“比如、例如”等
(举
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列数字
用一些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表示年月日的内容不是列数字)
(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
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说明
方法
作用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
比作成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
将两种有着外在或内在联系的相同或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有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对比是为了说明不同点。
(把

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
的特点,给人鲜明印象。)
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地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是说明更有条理性。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常用于科技说明、政策条文、产品说明书等。
(给
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画图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通过
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
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通俗易懂。
摹状貌
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从表达方式看,应归于描写,作用是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生动。
文体介绍
【事理说明文】
定义: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介绍、普及事物知识的说明文体)。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认识作者
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他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编纂了《物候学》一书。本文就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竺可桢十五岁那年从故乡绍兴小学毕业,考进了上海澄衷学堂。在澄衷学堂,他的才学没有哪个能比得上,可是他的个头和体重,却要比同龄人矮一截,轻十来斤。他的这副单薄瘦弱的身子骨,成了同学们讥讽和嘲笑的目标。
一天,在教室的走廊上,迎面走来几个同学。他们中有的对着竺可桢挤眉弄眼,有的故意大声挖苦:“好一个寒酸的小矮子,准活不过二十岁!”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针锋相对地回敬几句,但他又一想,谁叫我的身子骨长得这么瘦小呢!再说,一个男子汉也犯不着为一两句恶语,就跟人撕破脸皮争吵起来。晚上,竺可桢辗转反侧,心潮翻涌:我们祖国灾难深重,人民贫穷病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现在自己也被人看不起,被骂作短命的人。既然立志要为振兴祖国出力,那就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病弱的身体!想到这里,竺可桢霍地从床上爬起来,连夜制订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还选了一条“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抄贴在宿舍里,作为警钟,随时提醒自己。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一啼就起床,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竺可桢的体质明显增强了,再也没请过一堂课的病假。这时候,全班同学,包括过去讥讽过他的那些同学,都异口同声称赞他是“智体并重”的模范。
竺可桢的故事
读准字音
翩然
孕育
炎热
簌簌
经度
纬度
物候
农谚
悬殊
连翘
萌发
区域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méng

piān
yùn
zài
yán

hòu
qiáo
yàn
shū
jīnɡ
wěi

理解词语
次第:依次(一个挨一个)。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
由四季变化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3)
(4--5)
(6--10)
(11--12)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自然现象”

这里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大自然人格化,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解题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3、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课文解读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2、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总结1-3自然段的说明思路
(1—3




































































































5、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本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四季)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
“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等,条理清晰。
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衰草连天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本段是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等,条理清晰。
重新拟一开头,与原文作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萌”字准
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
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依次开放的情态,渲染了万物复苏的气息。
“叶子渐渐变黄”,
“渐渐”
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地落下来”,
“簌簌”
模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风雪载途”,
“载”
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
(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引用。说明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使说明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3)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枯荣,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
举例子。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思维缜密,举例典型。
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三、说明思路
文章先概括四季变迁的景象(自然现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存在关系,劳动人民可据以安排农事,最后指出:这些自然现象就是物候。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阅读(4—5)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作比较。将物候观测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物候观测数据反应的气候状况更复杂、更灵敏,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说明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主要
次要
空间
时间
逻辑顺序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山脚和山下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5)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影响物候有哪些因素,主次关系如何。
(4)7—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
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何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
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7)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8)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举例子。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使说明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逆温层”的含义。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1—12)
赏析说明语言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加点的“许多”有什么表达作用?
“许多”表很多、大部分,表数量和范围的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农谚都包含物候知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凡是”表范围,说明只要是近海的地方,没有一处不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符合实际情况,“凡是”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既然自然界中的“语言”可以预测许多物候现象,那么就不需要花许多人力物力去研究测量物候现象的仪器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拓展开放题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其次,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然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物候科学变得生动形象。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课堂小结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主旨概括
1、说明条理性强。
本文谋篇布局很讲究条理性。课文从具体现象入手,清晰而有条理地说明了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文章一开始从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并号召人们要加强物候观测。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作者用了“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等词语,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既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又体现了说明的科学性。
写作特色
2、语言生动、典雅、准确。
(1)第一段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2)“次第”“翩然归来”“衰草连天”“风雪载途”“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等语用词极为典雅。
(3)“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古代农谚选粹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2、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拓展延伸
1、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包含物候现象,请举两例。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