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7 09: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下科学4.3地球的绕日运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时间是根据北京每天的日出时间确定的,今年最早的升旗仪式时间为凌晨4时36分,则该日可能为(  )
A.3月20日 B.6月21日
C.9月23日 D.12月21日
2.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在图中(  )
A.甲处附近 B.乙处附近
C.丙处附近 D.丁处附近
3.如图为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点false、false、false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你觉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false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B.当太阳位于false位置时,人影在西北方向
C.图中false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等于90°
D.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
4.下列四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
A. B. C. D.
5.如图为某地的昼长随季节变化的图像,若图中所示地区昼最长时(  )
A.赤道上昼长夜短 B.北京昼长夜短
C.宁波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6.假如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大于66.5°小于90°,那么(  )
A.地球上的五带与原来一样 B.热带范围将缩小 C.温带范围将缩小 D.热带范围将扩大
7.小科家准备买房,他们打算买一楼的房子。但妈妈担心光线不好,小科建议元旦期间去看房,说如果这几天光照好,那全年光照都会比较好。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小科的理由是(  )
A.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足
B.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讨价还价
C.这几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出行方便
D.这几天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在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较长
8.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携带2公斤月球“土特产”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结束了24天的月球之旅,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的一天与地球的一天相近
C.火星上一年相当于地球上两年
D.火星上能看到太阳西升东落的奇观
10.某同学根据地球公转轨迹,绘制了四幅太阳光照图,四幅图中杭州白昼由短到长的排序是(  )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11.清明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D.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12.理论上,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更长
C.南方冬季温暖湿润
D.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13.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B.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C.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但不指一个方向
D.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4.如图为2019年6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反映的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B.图中②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
C.当日①②③④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③
D.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②
15.如图是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长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 1 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 2 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 2 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二、填空题
16.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false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
(2)地球位于______(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______(选填“向南”或“向北”)。
17.瓯海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一年中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正午,拍摄了旗杆影子的四张照片如图甲,则:
(1)旗杆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
(2)图甲中④拍摄于夏至日,当天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___位置。(填字母)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
(2)图2是地球公转到图1中的_____________位置时光照情况。
(3)在图2中把出现极夜现象的区域涂黑。_____________
(4)①②③三个点表示三个不同的城市,马上就要进入黑夜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
(5)今年6月21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观测到日食现象,那一天,地球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位置。
19.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及A、B两地对应图1各时间点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1月4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登陆当天,地球刚好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之间(填序号),这段时间中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
(2)读图2,A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该地位于_______地区。
(3)读图3,B地在地球运行到②时昼长为_______小时,判断B地位于_______(南、北)半球。
2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某半球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1)当太阳光照在地球上如乙图所示时,地球位于甲图所示公转轨道的___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C处和D处之间时,下列关于我们杭州市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时___。
A.夜晚越来越长,白天比夜晚长
B.夜晚越来越长,白天比夜晚短
C.夜晚越来越短,白天比夜晚长
D.夜晚越来越短,白天比夜晚短
(3)乙图中,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____(早或晚)。
21.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乙为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__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最______(填“多”或“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______(填纬线名称)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南温带,为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季节,以北半球为标准)的光照情况。
22.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40°N,116°E)胜利召开。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北京市位于___(东/西)半球,从地球五带划分来看,处在___带。
(2)写出图中C,D两处代表的节气名称(北半球)C___D___
(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___线,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时间最长,地面得到的光热最多,北半球处于___季。
(4)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___处;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___处。
(5)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每天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下列日期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__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6)十九大召开当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填选项)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极昼现象
23.探究活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
活动材料:1米长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测量结果:
(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________(选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在12月22日正午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________。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________(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的,6月22日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日出时间最早,升旗仪式最早。该日升旗仪式时间很早,该日可能是6月21日,故B符合题意。
2.A
【详解】
6月23日地球公转在北半球的夏至日附近即甲处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
故选A。
3.D
【详解】
A、太阳高度是指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所以最小太阳高度应该是0°,即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太阳位于A位置时,太阳高度大于0°,故A错误。
B、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即太阳在西南方向,人影在东北方向,故B错误。
C、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但是只有太阳直射范围内的最大高度才会等于90°,无法得知图中该地的纬度,故无法判断是否是最大太阳高度,故C错误。
D、太阳高度越大,影子就越短,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夏至日整个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A、A图为夏至日南半球的情况,整个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A错误。
BC、B、C图可能是春分、秋分日南北半球的情况,这两天整个地球昼夜平分。
D、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
如图在冬至日昼长为24小时,夏至日昼长为0小时,说明位于南极圈上。图中所示地区昼最长时,我国处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详解】
A、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故A错误。
B、冬至日,北京昼短夜长,故B错误。
C、冬至日,宁波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故C正确。
D、冬至日,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假如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斜交的角度大于66.5°,也就是黄赤交角将变小,那么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变小,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将变小;热带的范围将变小,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等,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元旦期间地球运行在冬至日附近,这几天昼短夜长,此时宁波处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最长,该时间看房比较好。
故选D。
8.D
【详解】
12月17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和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丁位置。
故选D。
9.D
【详解】
A.火星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故选项正确。
B.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因此火星的一天与地球的一天相近,故选项正确。
C.火星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因此火星上一年相当于地球上两年,故选项正确。
D.火星和地球一样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
杭州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从冬至到夏至杭州的白昼由短到长。由图可知,①是南极圈极昼,是冬至;②是北极圈极昼,是夏至;③全球昼夜平分是直射赤道;④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自南向北依次是①③④②,故选D。
11.D
【详解】
清明节这一天为4月4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3月21日)和北回归线(6月22日)之间,并逐渐往北移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详解】
我国北方和南方在修建住宅楼时,出于采光的考虑,房屋之间的间隔距离由南向北增加,因为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减小,物体的影由南向北越来越长,为了采光好,北方房屋间的距离应该大一些,故选项D符合题意。
13.D
【详解】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而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动,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总是指向正北方向;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故选D。
14.D
【详解】
A、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此时北半球是夏至,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故A错误。
B、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②位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故B错误。
C、①位于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白昼时间最长,故C错误。
D、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15.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详解】
杆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所以A错误;图1中早晨和中午杆影的长度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所以B错误;图2中冬至和夏至杆影的长度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所以C错误;图2中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所以D正确。故选D
【点睛】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同一地点在一天中不同时刻太阳高度角会不断变化,先变大再变小,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同一地点在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会不断变化,冬至最小夏至最大。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长越短,反之越长。
16.春分 B 向北
【详解】
(1)地球位于false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期在3月21日左右。
(2)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向北。
17.直线 A
【分析】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详解】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后方出现不见光的区域就是影子。旗杆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图甲中④拍摄于夏至日,当天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上的A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
18.一年 丙 ② 甲
【详解】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图2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地球公转到图1中的丙位置时的光照情况。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如图所示:

(4)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马上进入黑夜的是②。
(5)6月21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此时地球位于图1中的甲位置。
19.④和① 昼渐长,夜渐短 昼夜等长 赤道 18 北
【详解】
(1)1月4日地球刚好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上的④与①即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这段时间,中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渐长,夜渐短。
(2)读图2可得A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状况为昼夜等长,该地位于赤道地区。
(3)读图3可得B地在地球运行到②(夏至日)时昼长为18小时,该地昼长夜短,该地位于北半球。
20.B B 早
【详解】
(1)乙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甲图所示公转轨道的B处。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C处和D处即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杭州市夜晚越来越长,白天比夜晚短。
(3)乙图中,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B点位置偏东。
21.热 多 公转 南回归线 夏季
【详解】
(1)图乙中,热带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2)由于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南温带,在北半球处于夏季的时候,南半球处于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北半球夏季的光照情况。
22.东 北温 秋分 冬至 北回归线 夏 B A和C C B
【详解】
(1)由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北京位于东半球,从经度位置看属于东半球,从五带的划分来看,位于北温带。
(2)由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图中C处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地球位于D处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时间最长,地面得到的光热最多,北半球处于夏季。
(4)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B处;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A处或C处。
(5)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这里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是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夏至日,北京白昼时间最长,日出时间最早,7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故选C。
(6)十九大召开当日,是10月18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有关知识,要知道地球在四个位置时的地理现象。
23.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 B 公转
【详解】
(1)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故图A是冬季测绘的。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
(3)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
(4)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