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并探索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推理等能力,发展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规律的新奇感,积累操作实验和探究交流等活动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实验记录单一张。同桌同学共同准备8厘米、5厘米、4厘米、2厘米小棒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板画图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见过三角形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师出示三个例子,抽象出图形,问:为什么这些图形都叫做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所有的三角形都由3个角、3条边和3个顶点组成。)
指名上黑板指一指。师板书:角、边、边、顶点。问:一个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揭题:到这,我们能不能就说对三角形有了充分的了解?(不能)是的,除了这些,三角形还有其他的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贴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探索三边关系
1.理解“围成”的含义。
提问(出示三根小棒):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那么围一个三角形一般要准备几根小棒?(指名围小棒)
评讲:如果老师这样摆,行吗?( )应该怎么摆?
(围一个三角形,我们要把相邻两根小棒的端点和端点相连。)
2、谈话:刚才我们用小棒摆了三角形,如果任意给你们三根小棒能把他们围成三角形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让我们动手实验一下吧!
小组活动要求:
a、从四根小棒中任选三根。
b、在表格中按一定顺序记录好每次使用的小棒的长度。(组长负责记录,副组长负责小组纪律。)
c、-摆一摆,看看能否用选定的三根小棒首尾相连地围成一个三角形。把每次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小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展示和报告实验结果,说说选的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
实验次数 小棒的长度 能否围成三角形画“√”或“×”
第一根小棒 第二根小棒 第三根小棒
1
2
3
4
4、我们一起来看下刚才的实验结果,思考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长度)
5、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时,就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6、观察能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看看有什么发现?
7、形成结论。
回顾:这样看来,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黄蓝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设疑:这三个条件说起来挺麻烦的,那么能不能再说得简单一点呢?
交流: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小结:换句话说,三角形三条边都具有这样的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贴出: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课件书上图)思考: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8、验证结论:是不是所有三角形三边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量一下在作业本中画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看课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画在实验单上,学生独自度量)
三、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1、78页“练一练”1题。(下面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为什么?)
2厘米、4厘米、6厘米
2厘米、2厘米、5厘米
6厘米、2厘米、5厘米
师:想一想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3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2、快速判断:下面每组中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1)6厘米,4厘米,5厘米;(2)7厘米、4厘米、15厘米。
(3)6厘米,8厘米,5厘米;(4)5厘米、5厘米、5厘米。
小结:如果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那么就意味着三个条件全都符合了。
3、78页“练一练”2题。
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2厘米和1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5cm 25cm 30cm 38cm
4、生活解释
出示情景: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条路线比较近?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先让学生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并回答第一个问题;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路线,并要求解释理由。)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上我们共同经历了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并找到了简单的判断方法——只要两条短边长度的和大于长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过渡: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拓展提高
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5、6、7、8、9),4、10为什么不行?
比较:4、10与3厘米、7厘米之间的关系?(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七、总结新课、交流经验
这节课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有哪些收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