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结合PPT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16套,圆柱体圆锥体教具一套、水桶2个,红墨水一瓶。
2、多媒体课件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求圆柱体积,不计算(见PPT)
2. 圆锥有什么特征?
(二)课堂探索:探索圆柱与圆锥高和底的关系。
1、圆柱和圆锥的高、底的关系。
根据以下提示,小组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研究学具中的圆柱和圆锥的高、底的关系。
注意:圆锥底与圆柱底对比,研究圆锥和圆柱高时,要测量容器里面的高。
(2)、全班交流。
(3)动画演示:下面的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的底和高,观察关系。
(4)得出结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三)课堂探索:探索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全班回忆)
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1、根据以下提示,小组合作探索。
(1)、小组长组织将圆锥中装满水倒入圆柱中,观察发现几次倒满?
(2)、小组合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组内群策群力,推荐一人写出推导过程。
2、小组汇报探索过程及公式推导过程。
3、老师用教具演示(圆柱已经平均分成了三份,将圆锥装满水倒入圆柱中,滴一点红墨水),大家观察并说出结论。
4、PPT动画演示,师生一起根据动画演示再次阐述过程。
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四)练习巩固
1、一个铅锤高6cm,底面半径4cm。这个铅锤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根据公式尝试解决)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课本练习四的第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