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6 15: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本卷:共150 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厅中,四件巨型的玉石璞料静静地陈列其间,显得其貌不扬。但在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眼中,这几块曾作为三星堆玉器制作原料的石块或许正是解开三星堆文明玉器工艺之谜的钥匙。
“上面发现了几种痕迹,其中一种据称是线切割造成的切割痕。所谓线切割,即类似于一根线绳双手各执一头,左右横向拉动进行切割。但是如果用这种方式切割,往往会在石料上产生一种半圆、上凸的曲线。”刘卫东说,“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多件玉器都出现了呈下凹状的曲线痕迹,这种痕迹是‘线切割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玉石璞料质地坚硬,用线切割的方式很难攻透。刘卫东认为古人的“片状轮式切割机”应该使用了质地坚硬的物质,线切割作为一种猜测是值得怀疑的。
“不仅如此,在这几块玉石璞料上还发现了多处巴掌大的镜面,其痕迹呈一条一条的弧状平行线。这些弧线彼此之间相隔就一毫米左右,非常平整,相连紧密。如此走过的痕迹,向我们揭示了制作这种镜面所使用工具的特点。”
而展出的青铜神树高达3.95米,这么大的器物究竟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我的解释是,铸造青铜器并非是简单地做一个模子再进行失(脱)蜡浇铸那样简单。有些还需要锻打,再进行錾刻,此外还有焊的过程,最后,再通过锉和磨进行善后工作。”刘卫东这样说:“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三星堆如此高大的青铜神树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制作完成的。”
刘卫东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两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其实可以解释为两河流域既孕育了中华文明,又统一了中华文明。刘卫东认为,三星堆青铜器与商周青铜文化时间相仿。但是公众需要知道的是,青铜是距今三四千年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材质的文化产品,使用几乎是全球性的。世界各地的文明差不多都有青铜器,并非只有中华文明制作。三星堆的青铜器只能说明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但并不能证明整个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它只能说明三星堆文化的晚期是符合青铜器时代特征的。三星堆文化很有可能要比青铜时代所标定的时代早得多。
据三星堆博物馆介绍,三星堆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是迄今为止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编选自董振杰《全民热议三星堆我们到底该看点啥?》)
材料二:
历经数月发掘的新一轮三星堆祭祀区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琳琅满目的文物展示了古蜀人的富庶与强大,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厚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而此次三星堆考古重大发现无疑是给建设文化强国打了一剂“强心针”。
从文物存量来看,大国重器彰显深厚文化底蕴。祭祀坑内,丝绸的痕迹将古蜀人丝绸使用记录推到了3000年前。黄金面具虽有残缺,但其完整形态却比金沙遗址大面具更重。还有造型奇特、极具艺术价值的顶尊跪坐人头像,更有大量的青钢器、象牙。然而这仅仅是大国重器的冰山一角,悠久的历史长河孕育了无数文化宝藏,还有更多更久远的遗产等待我们去追寻。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底气。
从发掘过程来看,开放合作体现全新文保理念。此次考古,科技含量比以往更高。不仅有巨大的能控制现场温湿度的“考古舱”,考古实验室里必要的先进设备也是一应俱全,实现了考古、保护、研究的无缝对接。同时,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联合参与,也让多学科融合、开放合作的理念渗透到文物发掘和保护工作当中。在全新的理念支撑下,考古不再是一个行业的单打独斗,而是多家联动协调,集发掘、保护与研究为一体的事业。
从社会反响来看,全民热议反映强大文化自信。此次考古挖掘不仅在传统媒体上进行了报道,还在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上开展了跟踪。网友们在惊叹文物的丰富与精美,遐想三星堆背后灿烂文化的同时,也丝毫不吝赞美之调,发出连珠妙语。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民对文化保护发展的高度参与感以及在文化认同基础上强烈的自豪感。当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器物出土面世,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体内文化自信、自尊、自强的意识在觉醒、在沸腾。
新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造成了文化环境的改变,信息井喷和过剩带来了快餐文化的冲击。面对此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古代文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继往开来,建成文化强国,这不仅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为全体国民出的一道思考题。
(编选自兰潇潇《三星堆遗址惊艳出世助力文化自信再提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卫东认为三星堆玉器璞料上的切割痕绝对不是线切割造成的痕迹,而是使用了某种质地坚硬物质的“片状轮式切割机”切割时留下的痕迹。
B.世界各地的文明差不多都有青铜器,三星堆发掘的祭祀青铜器不能证明整个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只能说明三星堆文化的晚期是符合青铜器时代特征的。
C.琳琅满目的三星堆文物彰显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全民热议则反映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而新一轮的三星堆文物的发掘过程又体现了开放合作的全新文保理念。
D.此次发掘是由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联合参与,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考古、保护、研究的无缝对接,确保了考古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星堆玉石上的镜面痕迹呈一条一条的弧状平行线,非常平整,相连紧密。这些痕迹足以表明古代匠人制造出的切割仪器比我们现代的切割仪器要先进得多。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必须要先经过高温下锻打、浇铸和錾刻等多道工序铸造完成不同局部,然后再通过衔接、套装、焊接等方式拼接在一起。
C.目前展出的三星堆文物只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瑰宝的一小部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考古研究队有可能会发掘出比之前更多更久远的文化宝藏。
D.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西南地区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3.材料一是一段新闻报道,根据材料主要内容,你觉得下列哪一个问题不太可能出现在记者此次采访的提问中?(3分)
A.三星堆玉器有怎样神秘的工艺?
B.青铜器“神树”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C.三星堆是不是来自于古蜀国?
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吗?
4.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并简要分析其论证思路。(4分)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建设文化强国。(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酒楼上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了S城。我来到先前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儿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地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冬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但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地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 《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选自鲁迅《彷徨》,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2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见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充满着对自己变化的自责与无奈,甚至还有点自我讽刺的意味。
B.“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仿佛热闹起来了”,这里的“仿佛热闹”表明“我”与朋友刚见面的尴尬、拘谨、隔阂已消除了。
C.吕纬甫为弟弟迁坟这一情节,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母亲的孝敬。
D.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是完全不同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来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有助于展示主人公吕纬甫的内心世界。
B.小说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达作者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
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格外迟缓” “颓唐”“失了精采”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
8.简要概括小说中的“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4分)
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二)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三)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B.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C.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D.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越”指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史记》中有“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的说法。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庙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D.“远夷”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自称华夏,用“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一)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
B.选文(二)中唐太宗对房玄龄认为“创业难”的观点加以否定,而赞同魏征“守成难”的观点。
C.选文(三)中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D.选文(三)中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受到了太宗的充分肯定,认为魏征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过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2)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4分)
14.概括选文(三)中魏征分析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望蓟门①
祖咏②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祖咏:开元十二年进士,因为性格不偶流俗,不被当朝重用。③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的“惊”字指震惊、震撼,体现出了边防地带的豪壮景象带给诗人的深切感受。
B.首联的呈现出当年燕昭王为招聘贤才所修筑的黄金台,这里有屯驻的营盘,笳鼓喧喧.
C.颈联描写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月光、火光交织成一片,表现出了塞上壮伟异常的景象。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前六句写“望”之所见,尾联写“望”后之感,格调低沉、悲凉。
16.此诗是如何体现边塞诗的特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对自己冠之以“拒谏”的罪名加以反驳的理由是“ , ,”认为这不算拒谏。
(2)《阿房宫赋》中,用问句的形式概括了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但又挥霍无度好不珍惜的句子是“ , ?”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 , 。”两句和他在《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类似,均写出了其老年病苦孤愁的生活状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时令已近大雪,但幕阜山的一草一木由于生长在江南,似乎还没有做好和秋天告别的准备。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当汽车进入乡村公路的时候,打开车窗,窗外是清新湿润的,窗外是生机盎然的。
这是南方的初冬,寂静朗润。横贯湘鄂赣三省的幕阜山脉,( )尽是红、黄、金、绿色组成的绚烂景致——( )的是桂花,火红耀眼的是枫林,金黄挺拔的是银杏,青翠滴绿的是茶园。山间小路在斑斓的色彩中蜿蜒,两旁的青苔黄叶,枯荣相间,高低相依,错落有致。不知名的野花娇艳怒放,( )。林间的小鸟欢快歌唱,节奏明快。不远处的山坡上,一阵轻风乍起,红叶如展翅欲飞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又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焰在空中飘荡,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幕阜山脉的美妙景色。
站在主峰黄龙山上,游客可见万里长江船影点点,鄱阳、洞庭( )。汽车沿着盘旋的公路行驶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漫山遍野 沁人心脾 千姿百态 波光粼粼
B.比比皆是 神清气爽 绰约多姿 波光粼粼
C.漫山遍野 沁人心脾 绰约多姿 水光潋滟
D.比比皆是 神清气爽 千姿百态 水光潋滟
19.下列各项中,和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窗外是清新湿润且生机盎然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 分)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6分)。
21. 请根据以下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特征。
(1)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 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 我早和他生分了。”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2)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 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3)宝玉和妙玉陪笑道: “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取材于《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小题。
22.用一句话概括调研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个字)(5分)
为了解00后儿童新媒介使用情况,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历时一年,对18个中心城市的3万多名儿童(3岁至14岁)及其家长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幼儿时期(3岁至6岁),44.1%的孩子开始玩网游;小学中年级(9岁至10岁)时,儿童周末玩电子媒介的平均时长达63.57分钟;初中(13岁至14岁)时,91.8%的儿童使用QQ,其中33.7%的孩子有陌生网友。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国外,有一个专门描述中国的词语“The Speed Of China”,原意是指中国的发展速度,现在已经慢慢演变为一种对中国的赞美。从中国高铁到港珠澳大桥;从火神山医院到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线;从北斗卫星到嫦娥工程;从国产航母到东风“速递”;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新征程——中国正在深刻地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是什么驱动了中国速度?是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是履职尽责的奉献意识;是自强不息的奋斗创造……这些就是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中国激情。
“中国青年创业论坛”邀请你作为代表做交流发言,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速度与激情”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A。“绝对不是线切割造成的痕迹”应是“有可能不是”。
2.C。A 项强加关系,切割痕迹并不一定就能表明古代匠人制造出的切割仪器就一定比我们现代的切割仪器要先进得多。B 项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高温之下有些还需要锻打”。D 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3.D。D 项对应的问题应是“发掘三星堆对勾勒中华文明的起源意味着什么?”“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母体吗?”具体见材料一最后一段。
4.①全文采用了“总—分—总”论证结构。②先总说三星堆考古发现提升了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信心,③然后从文物存量、发掘过程、社会反响三方面论证观点,④最后提出要弘扬传统文化,建成文化强国。(每点1分 )
5.
①弘扬文保理念,科学发掘、积极保护和研究文物。
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
③升级传播方式,活用新媒体,贴近群众,缩小文化事业与国民之间的距离。
④自觉抵制快餐文化的冲击,把古代文明和现代思想结合起来。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A。B中“热闹”前有“仿佛”一词,“仿佛”说明酒楼上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冷清的场景,同时也暗示出“我”与朋友因多年未见而略显拘谨、尴尬的心理。C“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错误,在迁葬的过程中,辛辛苦苦地在雪地里忙碌了大半天,如果仅仅是为了骗骗母亲,他是无须这般一丝不苟的,看来还是出于兄弟之情、母子之情,不这样尽职地完成“迁葬”, 他会过意不去,会留下感情的负累,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具有善良之心,为人诚恳实在。D中在这一点上与《祝福》中的我有点相似。
7.D。“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错误,文章虽然“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但却反映了吕纬甫有以前的自信、激进到现在的消沉、颓唐的变化,作者对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 的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给予尖锐的批判,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说法错误。故选D。
8.过去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热血的知识分子;现今成了一个随波逐流、恍恍惚惚、丧失自我、无聊迷惘的沉沦者。(每点2分)
9.①照应上文中雪势描写,使行文更加严谨。②用黄昏和密雪,营造了暗淡、沉闷、压抑的氛围。③用“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隐喻社会环境,揭示了封建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现实,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
11.C。“贞观”是年号,不是庙号。
12.B。对房玄龄的观点没有加以否定,只是认为现在“创业难”的阶段已过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然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每个分句1分)
(2)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草昧”、“角力”、“臣之”、补出主语各1分)
14.答案: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每点1分)
附:译文
(二)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到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三)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但是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15.D 【解析】。D 选项“格调低沉、悲凉”错。格调应为高昂,感奋人心。
16.
①体现在意象的选择上,作者选用燕台、汉将营、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等阔大的意象表现边塞风光,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
②体现在意境的营造上,全诗紧扣“望”字,干戈林立、笳鼓喧喧、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表现了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渲染力雄浑壮伟的意境。
③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前三联借景抒情,通过对边塞军营雄壮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惊叹与感奋;尾联借典抒怀,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杀敌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要效法古人、为国立志的雄心壮志。(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辟邪说,难壬人,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18.A 【解析】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第一个横线处的语句是对幕阜山脉环境的描写,突出色彩的绚烂夺目,用“漫山遍野”更合适。 沁人心脾:指呼吸道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常用于人)。第二个横线处的语句表述的是桂花的香味,用“沁人心脾”更合适。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绰约多姿: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第三个横线处的语句表述的是野花多种多样,用“千姿百态”更合适。 波光粼粼: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从两个词语的意思来看,两者都符合文意,但从第四个横线前的叠词来分析,“船影点点”是 AABC 型词语,“波光粼粼”与之对应,更能增强语段的韵律感,故用“波光粼粼”更合适。
19.C 【解析】文中划横线句运用了拟人手法。A 项为夸张手法;B项将眉毛比作“小山”,“香腮”如“雪”,为比喻手法;C项“呼晴”,“窥”为比拟手法;D.“朱门”代指豪门,为借代手法。
20.①句式节奏不同:原句为短句,富有节奏感,适合表现对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强调的程度不同:原句用“清新湿润”“生机盎然”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突出窗外景致的美丽。③从整体风格上看,原句更符合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6分)。
21.答案:从不愿意听湘云、宝钗劝他立身扬名的话语可以看出,贾宝玉鄙弃科举功名、仕途经济(2 分);从宝玉拿黛玉与湘云、宝钗对比的话来看,他追求名利之外的真性情,跟黛玉心意相通(2 分);从他对待刘姥姥以及朋友奴仆等人的态度来看,他有可贵的平等意识、善良的品性(2分)。(言之成理即可斟酌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小题。
22.答案:城市00后儿童新媒介使用低龄化趋势明显。(5分)
四、作文(60分)
写作指导: 围绕“用激情创造中国速度”行文,对激情可以具体明确。注意发言稿的形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