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上学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上学时间》
【教学内容价值分析】
《上学时间》是以运用时间和统计的知识为背景的综合实践课,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上学所用时间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提出、发现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再到自我反思的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我发现《上学时间》一课是北师版安排在低段的一个独特的一课,与其说《上学时间》是一节综合实践课,不如说它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要经历一段完整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并不是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上可以完全体现的,因此,我决定充分利用教材出示的活动,大胆给足孩子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和思考,帮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情分析】
《上学时间》一课安排学生学习认识时间单元之后、调查与统计单元之前。孩子们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可以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时间。并具有初步的分类、整理的经验。而上学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情景,他们每天都由家长以各种方式送到学校。但是对于路上花费的时间学生有怎样的直观感受?面对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以有的经验和方法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对二年级5班的41名同学进行了学前调研,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今天上学路上用了多长时间?你怎么知道的?
47.2%的学生知道自己上学用了多长时间,能够说出找到两个时间点--离家时间和到校时间,两个时间差就是上学时间。
8.3%能够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比如问父母或者用计时器。
44.5%不能清楚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二:如果想知道每天上学的上学时间是否一样,你打算怎么做?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虽然不能很具体地说说明自己的做法,但都能提出需要计划、或者做记录。学生对每天上学的时间多少是有一定感觉的,也基本会通过到两个时间点求经过时间。
通过上面的调研结果可见,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很有条理、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还不够清楚,需老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标】
1.在讨论、记录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了解一些初步记录数据的活动方法。
2.经历从头到尾发现、思考、分析、解决、反思问题的全过程,初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上学时间的现实情境,初步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根据实践活动确定记录数据所需要的项目和使用适当的方式去记录数据,并能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教学准备】
一周上学时间的记录表、课件、白纸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周三我们帮淘气想办法解决他的烦心事吗?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放录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上学时间的问题(板书:上学时间)
【设计意图】
基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经验有限,光靠空想是不能有深刻的体会的。因此我们将这节综合实践课,当做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在课前一周就悄然展开。但时隔较长,需要给学生时间回忆起最初问题如何提出,活动又是如何展开的,利于后面学生反思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交流对比
完善方法
1.师:你们都记录一周的上学时间了吗?
预设:如果全班都认真地做了记录,老师奖励全班一个
2.同桌交流: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记录的?
3.全班汇报:谁愿意到前面分享你是怎么记的?
预设一:不能准确、完整记录数据
预设二: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关键数据
预设三:能清晰、整齐地记录数据
预设四:能用合适、有效的方法记录(如表格)
交流时明确:记录表上应该有出发时间
到校时间
经过时间
4.小结:有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5.反思:听了刚才我们的分享和讨论,谁发现自己的记录方法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6.改进自己的记录:2分钟的时间改进你的记录方法,如果你改起来方便,就可以在自己的记录材料上直接修改或者补充;如果不太方便,可以从老师这里借一张记录表。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记录数据中的必要项目,欣赏他人记录方法的优势,反思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记录方式。这部分教学环节实际上实在完成教材中“议一议”的三个内容,不同的是此时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并不是纸上谈兵和空想,而是带着实际操作中充分的体会来完成的,学生交流起来想说的话、发现的问题点就会更多、更丰富。
根据学生情况奖励,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与后面反思部分相呼应。
三.观察数据
分析原因
1.师:整理好自己的记录,请你认真观察、思考,里面有没有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2.师:什么原因造成你每天上学时间不一样呢?
预设:交通方式
天气
路况
距离
个人原因(贪玩
出门晚)
师:这么多情况会影响我们上学时间的原因,那么你有什么建议想和大家分享?
交通方式
选合适的
天气
早出门
路况
遵守规则
个人原因
抓紧时间
总结:你们真有办法!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当天上学具体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方法面对,同时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掘数据背后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让学生在分析数据和深入思考中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
四.回顾过程
自我反思
1.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都做了什么事呢?
预设:
制定计划
收集数据
(分析问题)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
小结: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步骤。
自我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全班一共得到了三个笑脸,还有一些同学自己也得到小笑脸。其实,你们每个人还有得到笑脸的机会呢!
书P83下方,有一个自我评价表,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就在相应的表情下画钩。
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自我评价。
总结: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他每天都多次的(自我反思),这是帮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好方法
总结反思:这节课的感受或者收获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借助反思和回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
布置后期作业
自选一件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如:弹钢琴、吃午饭、阅读)的时间,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
经历了完整的过程后,学生可能有“遗憾”的地方,这时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弥补遗憾、完善方法、联系生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学生活动体会。再一次实践中,学生可能会有新的体会、收获和困惑和解决办法,使低年级学生初步体会走在在研究的路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