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 争 与 和 平 》
第二卷
单元专题:人物
《娜塔莎》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文本分析“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和掌握刻画/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变化,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沈从文“贴着人物写”的写作概念。
3.初步了解“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第二课时:
1.通过碎片化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进一步理解“贴着人物写”的写作概念。
2.大致区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并明晰各自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扁平人物
又称“漫画人物”或“类型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性格单一、突出、鲜明、缺少变化。
注:本文选自《战争与和平》一书第二卷第三部第14/16节和第五部第15节。
《 战 争 与 和 平 》--节选《娜塔莎》
【保尔康斯基家族】
【娜塔莎.罗斯托娃】
【皮埃尔.别祖霍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
理清人物关系,扫除阅读障碍。
请根据场景的切分,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01
02
03
舞会上的幸福邂逅
房间里的争吵
舞会前的准备
猜一猜课文节选部分娜塔莎多大年纪?理由是什么?
二、初读印象
用“我从文本中读出了 的娜塔莎”的句式概括娜塔莎的人物形象。
(思维路径:
文中语句--人物心理--少女形象)
三、文本研习
方法点拨-- 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艺术手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环境烘托
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其他人物的议论评价
........
鉴赏小说中
的人物特点
指定语段分析人物心理
整体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或形象(形象还包含身份地位、爱好习惯、精神气质等)
考什么
怎么答
从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入手
从分析情节入手
从背景经历入手
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
她这天早晨八点钟就起身,整天都在狂热的兴奋和活动中。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这一点上......
索尼亚和伯爵夫人都十分信任她。
“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亚!”娜塔莎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彩带结得不好,到这里来。”
“让我来吧,”娜塔莎大声说:“您不会弄!”
“啊,爸爸,你多么好看,漂亮极了!”娜塔莎说。
“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 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天真活泼、活力四射
热心助人、备受信任
冲动、急躁冒失
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语言描写
第二部分:
舞会上的幸福邂逅
过了一分钟一 还没有人开始跳舞。司仪副官走到别索号娃伯爵夫人面前,邀请她。
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人物形象:有虚荣心
人物心理:
焦急不安、渴望被关注
委屈伤心、沮丧失落
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一个第- -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爱伦
娜塔莎--相貌平平(外貌描写)
第二部分:
舞会上的幸福邂逅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娜塔莎那张失望的、焦急的脸映人了安德来公爵的眼帘里。他认出了她,猜中了她的心情,明白了她是初次露面......
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
直率多情、单纯可爱
焦急不安、渴望被关注
沮丧失落
感激快乐
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第三部分:房间里的争吵
她的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
她带着睡醒时所常有的那种坚决和温柔,抱着她的朋友,但是注意到索尼亚脸上的迷惑神情,娜塔莎的脸上表现了慌张和怀疑。
娜塔莎狂喜地微笑了一下。
“不,索尼亚,我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她说,“我不能够再瞒你了。你知道,我们彼此相爱!一索尼亚, 亲爱的,他写信.......索尼亚......”.
“啊,索尼亚,啊,只要你知道我是多么幸福就好了!”娜塔莎说。“你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样的....”.
沉浸在恋爱中的幸福
急于与人分享的喜悦
第三部分:房间里的争吵
“唉,你什么也不明白,你不要说蠢话,你听。”娜塔莎暂时恼怒地说。
“三天,”娜塔莎说,“我觉得,我爱了他- -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你不会懂得这个的,索尼亚,等- -下,坐到这里来。”娜塔莎又抱她又吻她。“我听说过,这种事是常有的,你当然也听说过,但我直到现在才感受到这种爱情。这不是从前那样的。我-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是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你不懂得这个。我要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
不被理解时的愤怒
对爱情的臣服与热烈
渴望爱情、浪漫痴情
第三部分:房间里的争吵
“但是为什么有这些秘密?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索尼亚说,“为什么他不直接来向你求婚呢?要知道安德来公爵给了你完全的自由,假使是如此;但我不相信这个。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
娜塔莎把惊讶的眼睛望着索尼亚。显然她是第- -次遇到这个问题,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假使是有.....”她开始说。
但是娜塔莎猜中她的怀疑,惊恐地打断了她的话。
“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她大声说。
“爱我吗?”娜塔莎对她的朋友的话缺乏了解,带着可怜的笑容重复说,“你看过了信,你看见过他。”
“他! ...不是高尚的人?你要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那就好了。”娜塔莎说。
“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娜塔莎大声说。
逃避问题、不顾后果
“娜塔莎,我不了解你。你在说什么!想想父亲和尼考拉吧。”
“除了他,我什么人也不需要,我什么人也不爱。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你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娜塔莎大声说。“索尼亚,你去吧,我不想和你争吵,你去吧,为了上帝的缘故,你去吧:你知道,我多么苦恼。”娜塔莎用克制的愤怒和失望的声音,生气地说。索尼亚哭泣着跑出房去了。
娜塔莎走到桌前,没有片刻的思索,便给玛丽亚公爵小姐写了她整个早晨写不出来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她简短地向玛丽亚公爵小姐说,他们所有的误会都消释了,说安德来公爵出国时给了她完全的自由,说她要利用安德来公爵的宽宏大量,她请玛丽亚忘记- -切,并且假使她有得罪她的地方,就请她饶恕她,但是她不能做她哥哥的妻子了。这时候,她觉得这一-切是那么轻易、简单和明白。
第三部分:房间里的争吵
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面对阻挠时的愤怒决绝。
任性执拗、
盲目轻率、
天真活泼、活力四射
热心助人、备受信任
冲动、急躁冒失
有虚荣心
直率多情、单纯可爱
渴望爱情、浪漫痴情
任性执拗、盲目轻率
三、文本研习--娜塔莎人物形象
娜塔莎
一位16岁的贵族少女
圆形人物:复杂性、多变性
沈从文
写作概念:“贴着人物写”
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由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经历等决定。
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
“要把人物写好,一个贴字耐人寻味,颇有讲究。这要求我们对笔下的人物要有充分的理解、足够的尊重,起码不是拽着人物写,不是推着人物写,不是逼着人物写,更不是钻进人物的肚子里,对人物构成威胁和控制,对人物进行任意摆布。”
刘庆邦
汪曾祺
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
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拿起笔来以后,要随时和人物生活在一起,除了人物,什么都不想,用志不纷,一心一意。
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
《致敏娜·考茨基》小说家要努力写出“独特的这一个”。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不要“隔岸观火”,最好“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和人物一起在火海里挣扎,求生。
鲁迅
恩格斯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福楼拜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山里的农民第一次看到大海,会有怎样的感受?
A.啊!大海!你如此浩瀚、蔚蓝!像母亲一样博大!
B.天哪!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竟是这般美好!
C.大海啊!你真大!
D.告诉我,你的忧愁有多深?
注:本文《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一书第二卷第三部第14/16节和第五部第15节。
《 战 争 与 和 平 》第二卷
第二课时
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一个第- -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爱伦
三、文本研习--情节碎片化
你觉得风度翩翩的安德来公爵与“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莎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
三、文本研习--情节碎片化
贴着人物写: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
安德来公爵穿着骑兵上校的白军服、高统袜、低口鞋,显得活泼愉快,站在圈子里面的行列里,离罗斯托夫家的人不远。非尔号夫男爵对他说起预定在明天举行的国务会议的第- -次会议。安德来公爵是- -个斯撇然斯基亲近的、参与法规委员会的工作的人,能够说出明天会议的可靠消息,关于这个,正有各种流言在散布。
安德来公爵欢喜跳舞,他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那种因为皇帝的驾临而形成的令他厌烦的拘束,所以他去跳舞,并且选择了娜塔莎,因为彼埃尔向他指出了她,因为她是他眼中所看到的第-个美女;但他刚刚揽住那个纤细灵活的腰身,她便和他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她的魅力之酒使他陶醉了。当他换了一口气,放下她,停下步子,开始望别的跳舞的人时,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
安德莱公爵刚刚经历了与难产而死的妻子的生离死别,万念俱灰,心如死水,发誓要终老于自己的领地,由于公事滞留在罗斯托夫家过夜,采血后天真可爱、活泼热情、每时每刻都散发出快乐的、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娜塔莎。
路边有一株橡树。它大概比那长成树林的桦树老九倍,粗九倍,比每株桦树高一倍。这是一棵两抱粗的大橡树,有许多树枝看来早就折断了,裂开的树皮满布着旧的伤痕。它那弯曲多节的笨拙的巨臂和手指不对称地伸开,它这棵老气横秋的、鄙夷一切的畸形的橡树耸立在笑容可掬的桦树之间。唯独它不欲屈从于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
“春季、爱情和幸福呀!”这棵橡树好像在说话,“总是一样愚蠢的毫无意义的欺骗,怎能不使您们觉得厌恶啊!总是老样子,总是骗局!既没有春季,也没有旭日,也没有幸福啊!你们看,那些永远是孤单的被压死的枞树还栖在那里,我也在那里伸开我那被折断的、被剥皮肤的手指,无论手指从哪里——从背脊或从肋部——长出来,不管怎样长出来,我还是那个样子,我不相信你们的冀望和欺骗。”
老橡树完全变样了,它伸展开苍翠、暗绿的枝叶,宛如天幕,懒洋洋地在夕阳余晖中微微摆动。难看的手指、累累伤疤、原来的忧伤和怀疑全都不见了。从百年老树的僵硬的树皮里冒出了不带茎的鲜嫩的树叶,令人难以置信,是这个老头子孕育了它们。“这就是那棵橡树啊,”安德烈公爵想,蓦然觉得,一种莫名的青春的欢乐和焕然一新的感觉袭上心头。他一生中所有美好的时刻都同时在他的记忆中复苏。于是奥斯特利茨的高高的天空,妻子死后脸上幽怨的神情,在渡船上的皮埃尔,为夜色之美而激动的女孩,那夜晚,那月亮——所有这一切都在他的记忆中蓦然复苏……
娜塔莎的魅力是如此强烈,竟在一个陌生人悲观的心灵中激起生命的活力!
----孙绍振
四、讨论探究
娜塔莎
阿纳托尔
安德来
你如何评价娜塔莎的移情别恋?
嫁给我吧!一年后我来娶你!
跟我私奔吧!一起浪迹天涯!
..........
渣女!这不就是典型的用情不专、朝三暮四嘛?不喜欢她的盲目轻率、热情冲动、头脑简单、单纯幼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能理解:娜塔莎敢爱敢恨、纯真浪漫、为爱不顾一切、听从内心、忠于情感、是个真实的人.......
孙绍振
娜塔莎自以为爱情是绝对的、永恒的,托尔斯泰让他心爱的女主人公爱情的强烈浪漫性质隐含着深刻的矛盾:“不能等待”具有唯一的、排他性的一面。(等一年要把我等死的),但是,也具有与之矛盾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不能等待”而转移......在三天之内就可以转向另一个极端,浪漫的爱情变成疯狂的爱欲。....
没有这个层次,娜塔莎的形象是不完整的,只有在这个层次,才能真正显现出托尔斯泰的形而上的爱情的升华。
天真可爱、热情奔放
相夫教子、成熟睿智
爱情毁灭、绝望悲观
五、小结探究
小说中的人物各有性格,有的性格复杂,有的性格简单。真实生活中的人本身就具有矛盾性、复杂性。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中,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
狄德罗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五、小结探究
“圆形人物”
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
圆形人物:复杂性、多变性
更真实、更生动、更有张力、更立体可感、审美价值高......
清代魏源《默觚》:“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
圆形人物
曹禺《雷雨》鲁侍萍:三十年的生活磨难,造就了她的倔强顽强,三十年后再次与周朴园相遇,因念及旧情又优柔寡断,终于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后又变得勇敢。从早期单纯善良的劳动妇女升级为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斯嘉丽:既聪明又愚蠢、既爱慕虚荣又自私自利、既专横任性又坚强果敢、让读者可恨又可爱、鄙夷又同情。
2018年全国卷(I)高考题:小说中赵一曼女士“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扁平人物
又称“漫画人物”或“类型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以下哪个人物不属于“扁平人物”?
A.《西游记》沙和尚
B.《红楼梦》王熙凤
C.《巴黎圣母院》艾丝美拉达
D.《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扁平人物
又称“漫画人物”或“类型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以下哪个人物不属于“扁平人物”?
A.《西游记》沙和尚
B.《红楼梦》王熙凤
C.《巴黎圣母院》艾丝美拉达
D.《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谨守本分。
美丽善良、高尚纯洁、真善美的化身
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泼辣又慈爱、善恶共存、美丑兼具
探究:如果让你来设置人物,你会选择创作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
艺术魅力: ①性格分明、一目了然、极易辨认、印象深刻。
②具有代表性、人物单一化、符号化、类型化、更直观表达作者对社会百态的褒贬善恶。
福斯特: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出入其间、不可或缺。
六、拓展延伸
属于扁平人物。勇敢机智、纯朴倔强、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
聊聊电视剧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19世纪俄国文学现实主义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