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
茹志娟
春
梳理情节,分析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具体表现。
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体会文中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感受革命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体会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学习目标
小说
一
二
三
完整的故事环节
环境描写
生动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角度
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
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
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
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茹志鹃
知人论世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离不开你》《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
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nè
niǔ ní
zā
niù
jì
ɡān ɡà
shàn
xié
mó
zhài
qián
kē
fēn
chóu chú
识字音
故事情节
文本探究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
文本探究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文章主要写了“我”、通讯员和新媳妇。
围绕这些人物所写的事件有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我和通讯员去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被子。
结构图示
文本探究
人物形象
通讯员 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高尚的形象。她听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把自己唯一的嫁妆借给了部队;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把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通讯员牺牲后,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写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的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
小说不仅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我” 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在包扎所帮助照顾伤员时,她心中还时不时想到通讯员,担心他在战场上会不会受伤,受了伤会不会被落下。
艺术特点鉴赏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以小见大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意象运用
神态描写
《百合花》中,百合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花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荷花象征纯洁无瑕,梅花象征坚贞不渝,牡丹象征荣华富贵……
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小说中,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优美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它情态淡雅、气味芬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人情美。
“百合花” 作者以此为题,不但会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茅盾语)的风格。
结构图示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主旨归纳
小说结局既出人意料,又是情理之中,请结合本文主旨谈谈你的感受。
战争中总有人会牺牲,每一个逝去的人都值得人们为他百伤心流泪。新媳妇与通讯员之间虽有过别扭,但军民之间的情态谊是不会消失的。新媳妇看到伤员是通讯员时,那一声短促的“啊”震颤人心。之后她庄严而虔诚地给通讯员拭着身子,一针一针细细地为他补衣服,好像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她一直都是安静的,唯一一次气汹汹地嚷了半句“是我的一”,也是在卫生员要阻止她将百合花被铺在棺材底的时候。在她心里,通讯员就像她的弟弟一样,之前的别扭也只是开玩笑而已。现在通讯员死了,她就用承载着生活希望的百合花被包裹着他。所以,小说的结局是符合情理的。
情节结构
小说的情节虽然单纯,但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
表现了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小说细节描写是靠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
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探究: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真切感人。《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
这事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
文本探究
环境描写
《百合花》中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有什么作用?
这种联想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支持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故乡竹海写得富有诗情画意,这样写,一方面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英雄,景物美与人物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抒发了“我”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推动了“我”的感情发展,即由先前的生气,到发生兴趣和“亲热”起来。
这样写,大大扩展了作品的容量,表现了战士之间那种百合花一样纯洁无邪高尚动人的情感,即人性的美,加强了作品的抒彩,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