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课件 (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课件 (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26 14: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极微小,需借助 观察。
细胞
细胞
显微镜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史
1665年,罗伯特?虎克(英)
第一次发现细胞
19世纪30年代
光学显微镜
细胞内部结构
20世纪30年代
电子显微镜
细胞更细微结构
一、显微镜的结构
中学常用的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⒈ 支持部分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作用
镜臂:握镜部件
镜筒:使光线通过
载物台:放玻片标本
压片夹
通光孔
一、显微镜的结构
⒉调节部分
粗准焦螺旋:粗调
细准焦螺旋:细调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光强用小光圈,光弱用大光圈
转换器:转换低/高倍物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⒊光学部分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无螺纹, 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短
:有螺纹, 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长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是指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⒈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7cm、略偏左、安目镜(直接安在镜筒上)和物镜(旋进转换器上)。
⒉对光
“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遮光器: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
左眼看,右眼睁。
白亮的圆形视野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⒊观察
放、压、降、升、细调、晰
先粗调,后细调
先低倍,后高倍
⒋清洁收镜
镜头用擦镜纸、物镜偏两旁、镜筒降最低
当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物像变大,视野范围变小,视野变暗(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⒈取送显微镜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决不允许用一只手提起显微镜。
⒉物镜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物镜松动破损。
⒊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
⒋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使光线能穿过。
都是不正确的操作
判断下列显微镜的使用
注意比较几个关系
⒈调节粗(细)准焦螺旋后镜筒升降幅度的关系
粗调镜筒升降幅度大,细调则小。
⒉标本和所成物像的关系
成放大的倒像,旋转180o
⒊移动标本和物像移动的关系
标本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问题讨论
⒈ 若物像在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应怎样移动玻片标本?
往左上方移
⒉ 若要将物体再放大,应怎么办?
换成高倍的目镜和物镜
⒊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与大小有什么变化?
放大倍数大,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大
⒋ 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气泡周围黑中央亮
课堂练习
⒈ 取放显微镜时,正确的方法是右手____,另一左手______。
握镜臂
托镜座
2 当显微镜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后,视野亮度比原来___,此时可采用的方法一是换成__反光镜,二是将 调大。

凹面
光圈
⒊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C
⒋ 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 × B.面积放大了400 × C.长度或宽度均放大40 ×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 ×
A
⒍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D
⒌ 让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准焦螺旋
C
⒎ 在视野中,标本物像偏向视野左下方,欲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哪移?(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B
D
⒏ 玻片上有一个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 )
A.p B.b C.q D.d
⒐ 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