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7 10:2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解读:了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
掠夺等基础史实;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了广泛的直接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
向整体;认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对当时、现在的双重影响,理解当代全球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二、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 7 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为“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三目内容。第一目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不断加深下的物种大交换的表现:包括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的传播等;第二目主要探讨了新航路开辟后三大洋贸易齐头并进的新发展,这种新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的全球性大流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三目讲述了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影响,说明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作为认识新航路的立意,以文明史观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三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专题第二课,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相比第 6 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主要讲述航路开辟的动因、条件与概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侧重于新航路开辟后产
生的历史与现实影响。显然对前一课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这两节课共同构成本单元的系统整体;
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条件,体现了“发现世界”到“发现人”的历史发展线索。既有贯穿欧洲古代与近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近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因此本课承载着由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过渡和由东方文明中心向西方文明中心重大转变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对理解全球发展建立 联系统一整体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探寻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掠夺》(参见人教版九上),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新航路诸多影响的基本认识。
此外学生通过本学期前两个专题的学习,对世界上古史与中古史有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刚刚完成的第 6 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生已初步掌握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等历史概念,同时对人口迁移、物种交换也不同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能力基础
“00 后”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兴趣点较多,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乐于表现,还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便于开展“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施。
此外,通过对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学生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现实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这些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三、不足
学生虽然对于课程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关于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等抽象性知识,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全球史观的系统知识,大多缺乏中西联系的意识和全面把握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依据课本,罗列出全球物种大交换在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与病原体传播等方面的基本表现。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跨区域的物种大交换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根据史料对新航路开辟带来影响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用唯物史观理解如今世界问题的复杂性,理解其本质。
时空观念
结合地图,能够自主概括出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太平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所涉及的流通商品与交往国家,加深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利用地图资料,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为全球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 史料实证
根据史料,概括殖民扩张的背景、主要国家、方式手段等基本史实,提高自主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
历史解释
对于教材中提到的诸多历史名词与人物名称(例如白银贸易、三角贸易等)进行基本的历史解释,掌握这些历史名词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国家、殖民国家与世界的不同影响,培养多角度进行历史解释的观念。
家国情怀
通过分析全球联系日益紧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考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对种族歧视、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浪潮等世界复杂问题形成初步认识;认识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理解全球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及其影响等。 史料阅读法:通过史料的展示分析,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全面认识历史事件。
情境创设法:将历史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学习积极性。
学法
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设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组织等能力。
史料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明确史料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观念。 情境体验法:学生通过体验情境,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多媒体、文字材料等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结合教材中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史实,使学生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世界不断深化, 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同时采用提问“如果将连成整体的世界中的每一个大洲视作一个市场, 那么这个市场里得有哪些要素”的方式过渡衔接新课
内容,导入新课。
学生认真观察每一幅地图的特征,回顾第六课所学内容;
思考、讨论市场所需的要素,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结合图片回顾新航路开辟后人类认识世界更深入,使学生明确历史连续发展,培养学生整体联系的历史观。
其次,通过抛设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始新课讲授。

市场交流所需的要素之一为物种之间的交融。通过物种的交融,人们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种交融,认识世界】
1、人口迁移是物种交融的一种最直接表现。新航路开辟后,各地人口往来,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展示地图、文献史料,结合教材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归纳人口迁移的具体表现与影响。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问题: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具体表现? 用历史学科语言进行概括
以美洲和大洋洲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今世界不同人种族群混合程度的现状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2、动植物的大交流
人口在迁移过程中促进了动植物的大交流
图片、文字材料展示物种大交换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能够列举现实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种是原产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感受物种交换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图片的展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增加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建构体系与
记忆要点
介绍哥伦布大交换的概念,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动植物交流的特点。
学生阅读史料,概括动植物交流的特点
展示人口增长表格、明清番薯等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动植物大交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疾病的传播
在中国如此,在世界的其他许多地方状况也类似。世界范围内的动植物交流对人类的共同发展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伴随着人口、动植物的流动,病原体的传播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学生阅读史料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分析大交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以流感病毒在美洲地区的迅速传播为例, 了解美洲印第安人原住民大量死亡的客观史实。
以小见大,以中国为切口讲解全球动植物交流带来的影响,学生易于掌握。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多元材料,锻炼学生分析解读材料和运用图表的能力,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历史素养。


市场交流所需的另一大要素为商品贸易。通过新航路的开辟, 商品贸易的主要途径转变为了海路。
回归导入,理解市场的构成要素。
对比贸易图,分析变化趋势。
根据地图,了解三角贸易的运转过程。
小组内交流,相互讨论。
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多元史料,了解 过渡部分与课堂导入相呼应,初步解决导入时设下的问题,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找寻答案。
采用多种角度,不同史观深化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的全面把握,深入分析,并使学生加深对不同史观的理解,从而学会多角度、全方面的评价历史事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不同时空史料地图的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一阶段商品贸易的发展实况,锻炼学生采用对比法阅读史料地图, 注意关键信息的能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1、展示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图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全球贸易网络有什么变化?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2、梳理大西洋贸易的运转的概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罪恶的三角贸易与“资本来到世间, 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展示文献史料,了解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引导学生理解白银流入中国的史实, 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


4、展示文献史料、马尼拉大帆船剖面图、太平洋贸易流程图, 帮助学生理解“马尼拉大帆船” 贸易。


5、展示明朝时期,白银流入中国市场的数据,介绍全球性贸易给传统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如货币、赋税制度、手工业

生产、对外政策等)重点带领
学生理解与中国经济相关的白银贸易。 大西洋贸易。 力,培养学生史料实
证、时空观念的历史素养。

分析数据,联系中国古代史内容,以小见大分析海路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市场交流所需的另一大要素为资本积累。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与商品贸易,大量的资本被积累,世界格局将要发生变化。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1、展示地图结合教材图文材
料,引导学生归纳欧洲主要国
回归导入,理解市场的构成要素。
学生讨论、交流,根据所学知识,了解西欧各殖民主义国家在海外殖民过程中所产 过渡部分与课堂导入相呼应,初步解决导入时设下的问题,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找寻答案。
家的殖民扩张情况。 生的激烈矛盾。
正确认识殖民主义给被殖民国家和地区、被殖民地区人民带来的长久的、深重的灾难。
阅读多元材料,概括表现 采用多种角度,不同史观深化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的全面把握,深入分析,并使学生加深对不同史观的理解,从而学会多角度、全方面的评价历史事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素养。
2、引导学生结合前两子母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分析其影响。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3、展示图片与文献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表现。


4、展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资本积累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课堂深化照亮现实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面对当今的世界,我们应该
何去何从? 小组内交流,探讨,认识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智慧
关注历史学科的现实关怀,深化主题立意。

板书设计
优化反思
第七课的内容较多且繁琐。本节课在讲述中尽量使用简单案例与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理解。但本节课内容丰富,史料使用教过,也会使学生对史 料阅读感到疲惫,另一方面在时间节奏的把握上会有难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