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乘法运算律,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乘法运算律有关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第12题。
这道题是通过观察等式让学生对各种各种乘法运算律进行回忆。
练习时,可以指名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是怎样运用这些运算律的。
2. 辨一辨:判断下面的简便计算对不对,不对的怎样改正?需应用哪个运算律 ?
25×(3×4)=25×3+25×4=75+100=175 ×
25×(3×4)=25×4×3=100×3=300
35×(8+2)=35×2×8=70×8=560 ×
35×(8+2)=35×8+35×2=350
3.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5题。
这道题是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在组织计算时,只要学生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计算过程是简便的,都应给予肯定。
4.小结:
简便计算就是应用运算律或计算规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十,整千的数先算出来,再接着计算最后的得数。
三、综合练习
1.比一比:每组两题,说说有什么联系?
(1)15×(29+1) (2)12×(59+1)
15×29+15×1 12×59+12
每组两题结果相同。主要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4——20题。
第14题,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确每组中第一组的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三个数连乘的形式,应用运算律是计算比较简便。
第15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第16题,先让学生算一算每组的两道算式是否相等;然后组织观察,交流各自的发现;最后总结得出: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第17题,这道题是利用第16题的规律来进行简便计算,35×98这道题要先把“98”转化成“100-2”,然后再利用上面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8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更简便。
3.自主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其余的练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