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年、月、日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年、月、日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6 17: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视频,各种年份的年历,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板书2016 3 2,提问:有谁能猜到我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是今天的日期,年月日是个时间单位。(师板书:年 月 日)
2.想一想,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而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和年月日有关。
3. 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看看吗?就在你的书桌上,快拿出来吧!
这些卡片上记录的都是一年当中每一天的信息,所以确切地说,你们收到的是一张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就在这张小小的年历卡上,可藏着许多数学的秘密呢?想知道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年历,让它把秘密告诉你。
二、交流共享
1.(1)寻找日期。
看,老师这有张年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说明:电子白板资源导入2016年的年历,学生会发现2016,认为代表2016年;会发现12个数字,认为代表12个月;看到节假日是红色的,其他日期是黑色的;会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同;会发现月历上的汉字数字表示的星期数,同列的星期数相同;会发现每个月最后一天星期几的话,下个月第一天就是顺着这个星期几接着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现,教师在电子白板上选择画笔和图形功能以及聚焦功能,将学生的发现一一呈现出来,直观突出强调便于中等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反思: 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安排通过观察年历说发现,与学生交流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倾听别人的汇报中引发自己的思考,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年历,为后续知识做好铺垫,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现在老师圈了个日期,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什么节日?(1月1日 元旦节)
(说明:使用电子白板的画笔功能,圈出1月1日,给学生做演示示范,方便后面学生自行上黑板寻找特殊有意义的日子。)
(3)你能在这张年历卡上找到今天在哪吗?
(4)像这样特殊有意义的日子,你还知道哪些呢?
从你手中的年历卡上找一找并圈出一两个来,先和同桌说一说,再上黑板来圈一圈。
(反思: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年历上找日期,帮助学生弄懂年历所提供的基本信息,如何快速寻找出日期。)
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从年历上找到这样的数学知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这些知识入手,看看年历还会告诉我们什么?
2.教学例1。
(1)教学年和月的关系。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看看问题1: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板书:年 12 月
(说明:通过调出预先准备的各种年历卡,让学生看到不管哪一年,一年都有12个月。及时调出所需资源,这是ppt功能暂时难以做到的。
反思:多数学生都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这里只是把收集的各年年历卡展示给大家看,以验证猜想。)
(2)观察、统计月和日的关系。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16年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全班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说明:此处,利用电子白板的投影功能,将巡视中收集的学生作品得以展示,让学生很快找到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资源取之学生,用之学生,课堂生成教师想要的资源。)
(3)认识大月、小月。
讨论:现在有了这张表格,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个月的天数了。你能不能把这些月份分分类?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归纳。
(说明: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学生作品,有的学生是将31天的画√,30天的画×,2月的画○;有的学生是将31天的涂上红色,30天的涂上蓝色,2月的涂上黄色;有的学生将31天的画上往左的斜线,30天的画上往右的斜线,2月的画上双道斜线。不同的记录方法展示,让全体同学能及时了解别人做法的优点,了解自己做法不完善的地方,并能找到不管选用什么方法,他们都是按照天数来分类的。
反思:这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填表、比较、选用喜欢方法分类、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大月、小月、特殊月。更是让他们体会一年中大月和小月的分布规律,以便为接下来组织记忆提供支持。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天数将月份分分类并能说明分类原因,掌握较好。)
像这样每个月有31天的叫做大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个月有30天的叫做小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个特殊的月份。
(4)年历中的知识普及
在年历刚刚告诉我们的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些问题里又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来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
(说明:这里播放音频文件,伴随着不同的语音内容,呈现出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普及数学知识,调节课堂氛围。
反思:这个地方通过学生反馈,音频的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持久性很好,寓教于乐,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原来,小小的一个问题中,竟然蕴藏着科学的奥秘,学习的过程正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
(5)记忆大月、小月。
我们现在知道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一个特殊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说明:课前对学生进行学前调查,并要求他们收集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将作品拍成照片,课堂由学生本人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信息。)
① 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学生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 儿歌记忆法:
a.七、八两月连着数, 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二十八或二十九。
2.游戏记大小月。
这么快就记住大小月了,那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1)请大(小)月出生的同学站起来,追问:你是几月几日出生的?是不是大月?
(2)连续两个月共62天,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
(说明:这里,有两种答案,一种是7月和8月,还有一种是12月和下一年的1月,经过教学发现大部分孩子想到的都是第一种情况,但是也有的孩子会想到第二种情况,这时根据电子白板调出连续两年的年历来,直观呈现给学生第二种情况也是可能的。在此,根据生成的教学资源就可以对孩子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只能是7月和8月,你觉得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就可以了?学生根据电子白板中调出的两年年历意识到必须要在“同一年内”这个条件。)
3.试一试:你能算出全年有多少天吗?
提问:2016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说明:同样,此处依然用到的是投影功能,呈现学生不同的做法,进而进行方法优化。比起教师呈现的做法来的更实际,学生更易接受。)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9=366(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2016年全年有366天。
三、反馈完善
1.视频分享
回忆2015年参加的活动。
(说明:此处播放电子课本中插入的视频文件,根据孩子们在2015年参加的活动中引起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共鸣,有意识引导学生要做一个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孩子,起到情感价值的熏陶作用。视频的分享,让学生回忆往事的同时,也感叹如果没有了时间,我们就很难去和别人分享我在什么时间做过什么事情,世界也因此变得非常混乱,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年月日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反思总结
短短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老师想请同学说说这节课你通过年历都学到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