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
教学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正确的列式计算。 ??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
使学生体验到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沟通“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会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折扣
折扣
折扣
折扣
折扣的意义: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 ? ? ? ? ?)。
几折就表示( ? ? ? ? ? ? ),也就( ? ? ? ? ? ? ? ? )。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
就是现价按原价的( ? ? ? ? ? ? )或者( ? ? ? ? ? ? ? ?)销售。
“打折”
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十
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十
折扣
五折
七五折
八五折
半折
八八折
六五折
折扣
国庆五周年所有商品八五折优惠!
爸爸,什么叫做“八五折”?
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
折扣
爸爸和小雨想到百货商城买东西,正好商城搞促销。
“八五折”又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叫做“九折”?
什么叫折扣?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打折就表示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
折扣
八五折:
九 折:
是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
是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
反之
现价按原价的80%出售
八折
现价按原价的68%出售
六八折
折扣
折扣
九折和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店庆5周年,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九折就是原价的90%,八五折就是……
折扣
店庆5周年,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
商品打几折,其实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折扣
( ? ? ? ? )%
( ? ? ? ? )%
( ? ? ? ? )%
65
70
88
例1
(一)问题1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你是怎么想到用乘法的?
用除法行不行?说说你的想法。
例1
(二)问题2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方法一:160×90 %=144(元) 160-144=16(元)
方法二:160×(1-90 %)=16(元)
(1-90 %)求的是什么呀?
刚才我们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两个简单地实际问题。
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应该怎样想呢?
例1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少花了多少元?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八五折
请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打八五折出售”、“花了九折”是什么意思?2、单位“1”是谁?3、数量关系式是什么?4、如何计算?5、第(2)题有几种做法?
例1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少花了多少元?
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销售。
八五折
单位“1”
现价=原价×85%
180×85%=153(元)
180-153=27(元)
答:这辆车用了153元。少花了27元。
例1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单位“1”
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销售。
法一:
现价=原价×90%
便宜的价格=原价-现价
? 160–160×90%
=160–144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16元。
例1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单位“1”
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销售。
法二:
现价占原价的90%
便宜的价格占原价的(1-90%)
便宜的价格=原价×(1-90%)
? 160×(1–90%)=160 ×10%=16(元)
答:比原价便宜16元。
做一做
算出下面各物品打折后出售的价钱(元)
原价:80.00
现价:________
原价:105.00
现价:________
原价:35.00
现价:________
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现价=原价×折扣
52元
73.5元
30.8元
基础练习
填空
(1)五折就是十分之( ? ?),写成百分数就是( ? ?)%。
(2)某商品打七折销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 ?)%,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 ?)%。
(3)某商品售价降低到原价的83%销售,就是打( ? ? )折。
五
50
30
70
八三
基础练习
判断题
a.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商品原价格为单位“1”的。( ? ?)
b.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销售,就是比原价降低80%。( ? ?)
√
×
基础练习
一件体恤衫原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
? ?80×80%
=80×0.8
=64(元)
答:如果打八折出售是64元。
基础练习
一种型号的手机,原价1000元,现价900元,打几折出售?
打几折表示现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
900÷1000=0.9=90%
90%=九折
答:打九折出售。
提高练习
我在A电器店看中了一部摄像机,又分别去B电器店和C电器店转了转,结果同一款摄像机,促销情况可大不相同。
你觉得在哪家买比较合适?怎么说服大家去哪家买呢?
A电器店:8000×0.9=7200(元)
B电器店:8600×0.85=7310(元)
C电器店:7150元
7150<7200<7310,所以去C电器店买比较合适。
提高练习
某商场元旦期间全部商品打八折优惠,小明有会员卡,还可以再打九折优惠,小明现在要买一套价格为300元的运动服,小明要花多少钱?
300×80%×90%=216(元)
答:小明要花216元。
扩展练习
小林在商店买了一个书包,打了八五折花了68元。如果打七五折,需要多少钱?
? ?68÷85%×75%?
=68÷0.85×75%
=80×75%
=60(元)
解:设原价是X元。
85%X=68? ??
? ? ? ?X=68÷0.85??
? ? ? ?X=80
80×75%=60(元)
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原价不知道,要先求原价,再求原价的七五折是多少。
扩展练习
某网站的图书搞促销活动,全部图书七五折优惠,李叔叔买书共省了45元,李叔叔共买了多少元的书?
原价:45÷(1-75%)=180(元)
现价:180-45=135(元)
答:李叔叔买了135元的书。
扩展练习
元旦快到了,小强想去买件新衣服,他在商场和专卖店发现同一款式的衣服,但价格确不同,商场里的原价是230元,现在按八八折出售,且按打完折后的价钱,满200送20元现金;现在专卖店里卖210元,并且所有商品一律降价20%出售,小强很犹豫,你能帮他想想买哪个更划算吗?
? ?230×88%-20
=202.4-20
=182.4(元)
? ?210×(1-20%)
=210×80%
=168(元)
182.4〉168
所以去专卖店买更划算。
扩展练习
判断:一种游戏卡先提价15%,后来又按八五折出售,现价与原价相等。( ? ?)
方法一:设游戏卡原价100元。
提价15%后,售价为:100+100×15%=115(元)
按八五折出后,现价:115×85%=97.75(元)
100〉97.75,现价比原价低。
方法二:原价为“1”,
现价为原价的:1×(1+15%)×85%=97.75%
所以,现价比原价低。
×
练习
原件1.5元,现价:1.5×50%=0.75(元)
原件2.4元,现价:2.4×50%=1.2(元)
原件1元,现价:1×50%=0.5(元)
原件3元,现价:3×50%=1.5(元)
晓风的爸爸妈妈去买新家具,他们选中了图中的家具,打完折后,分别应付多少钱?
练习
桌子应付:120×80%=96(元)
椅子应付:80×80%=64(元)
床应付:400×80%=320(元)
柜子应付:180×80%=144(元)
练习
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以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图书,省了9.6元,这套书原价多少钱?
原价是单位“1”,求单位“1”用方程或除法!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
解:设这套书原价为x元
x-80%x= 9.6
(1-80%)x= 9.6
20%x= 9.6
x= 9.6÷20%
x= 9.6÷0.2
x= 48
? 9.6÷(1-80%)
=9.6÷20%
=9.6÷0.2
=48(元)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 ? ? 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双11”这一购物节应运而生,促销打折如火如荼,商家买家不亦乐乎。其实,当代商家所常用的一些促销策略和手段,我们的祖先早已在商业经营中有所采用,古代商人的创新智慧和商业意识可见一斑。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鼓刀扬声”,广而告之
? ? ? 春秋晚期,随着金属货币的普及使用,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商品的交换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 ? ?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把买卖行为分开,商业促销形式也由原来的实物展示逐步发展为口头叫卖、声响广告和旗帜广告等多种形式。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 ? ? 战国时期的屈原曾在《天问》中写道:“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讲的是姜子牙在铺子里卖肉时,有意把刀剁得当当响,并高声吆喝招揽顾客。“鼓刀扬声”生动描述了古代的声响“广告”。此外,当时还有敲竹梆、摇拨浪鼓、击音叉等多种形式的声响广告。后来,有些商贩把声响与叫卖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演变成为吹打乐器、吟唱歌谣和曲调等形式,大大增强了商业促销的艺术性和诱导性。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 ? ? ?以旗帜做广告,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一种促销形式。战国末年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中曾描述:“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说的就是当时的酒家已开始通过悬挂旗帜来招揽顾客了。到了唐宋,酒家的旗帜广告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运用,其艺术表现形式也有了明显改进。如韦应物在《酒肆行》中吟道:“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生动反映了当时别具一格的旗帜广告。
? ? ? 古代商人们无论是采用声响还是旗帜,都是在通过听觉或视觉,引起顾客的注意或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名人效应,心理刺激
? ? ? ?利用名人效应,在当今社会已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广告促销形式。然而,名人广告也并非什么新生事物,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曾有过。
据《战国策?燕策》记载:“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 ?
? ? ? 同一匹马,伯乐未看之前,在市场上呆了三天卖不出去;而伯乐看了之后,不仅当天卖了出去,而且价格也上涨了十倍。可见,战国时期的商人们已经懂得注重研究顾客的购买心理和名人效应了。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 ? ? 而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武松去山东阳谷县寻兄,途经景阳冈时,被一家酒店的酒旗所吸引,只见酒旗上赫然书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 ?
? ? ? ?这是一条绝妙的广告语,它有一种强烈的诱惑力。首先表现在广告语通俗易懂。由于该酒店地处荒郊山陬,来往顾客多为平民百姓和商贩,故店家在广告语中没有采用风雅之辞,把握住了客户特点。
? ? ? ?其次,该广告语本身具有一种悬念。许多顾客看了都会认为是店家故意夸耀酒好,吃多便醉。而这正抓住了顾客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反倒要验证一番。正是这种心理刺激,才激得武松连喝十八碗酒,才有了此后景阳冈打虎的壮举。?
? ? ? ?在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的古代,这样一个成功刺激顾客消费心理的绝妙案例,实为难得。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图文并茂,薄利多销
? ? ? ?由于印刷术的推广使用,到了北宋时期,印刷广告较为普及。其中“刘家针铺”的广告,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之一。? ?
? ? ? 该广告四寸见方,中央刻有店铺标志――白兔捣药图,标志上方为广告标题“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两侧以文字提示顾客“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标志下方是广告正文:“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 ? ? ?这则广告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文字简洁。其中正文仅用28个字,就把产品质量、服务对象、经营方式及促销手段等内容交待得清清楚楚。店主在经营方式上欢迎大宗的批发生意,明确若有客商大量购买贩往他乡,在价格上保证给予一定的优惠折让。这种“别有加饶”的折让销售,其目的在于鼓励客商批量购进,从而扩大市场范围.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 ? ? 其实,古代商家早就知道薄利多销,无敢居贵。先秦著名谋士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司马迁也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少,而薄利多销反而获利多。《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利远不及前者。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善用舆论,营造氛围
? ? ? ?北魏时商人刘白坠酿制的鹤觞酒在当地颇有名气。一次,新任地方官带此酒赴任所,路遇强盗,掠酒狂饮大醉,地方官趁机呼人擒之。此事在民间一传开,刘白坠趁机将酒改名为“擒奸酒”,巧妙地利用舆论扩大影响。果然,“擒奸酒”名声远扬,竟被当时游侠渲染为“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坠春醪”(《洛阳伽蓝记》)。
古代商家如何“搞促销”
讲究特色,各显其能
? ? ? ?以北宋东京的酒楼为例,在建筑设计上,各大酒楼的风格不尽相同。东京72家酒楼正店,有的正店前有楼后有台;有的正店,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里相通;有的正店,入其门,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类似今天酒店内的雅间,使酒客饮酒互不干扰;还有些正店具有园林宅院风格,这从它们的名称上可以看出,如中山园子正店、蛮王园子正店、朱宅园子正店、邵宅园子正店等。
商业始祖
商业始祖——王亥:牛车拉出来一个商王朝
? ? ? 王亥(公元前1854—1803年),河南商丘人,华夏商人,商品、商业的缔造者,华商始祖、商族先公之一。子姓,又名振,阏伯的六世孙,契之后,冥之长子,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
? ? ? 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
商业始祖
王亥服牛
? ? ? ?王亥,作为草原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在频繁迁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役使畜力的各种方法--夏王朝初年的奚仲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用马牵引的木制车辆。他的先王--相土(生卒年不详,商部落第三任首领),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将马戴上马笼头从而驯服了野马,再加上训练,便让马拉车驮物,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从西北草原迁徙到中原地区之后,到了王亥时代,马拉车、运货、作战,根本不够用。那么,可不可以让牛替马拉车?这是王亥琢磨的问题。最终王亥彻底驯服了这种野性十足的庞然大物,进而将它套在华丽的双辕车上,制造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王亥服牛”的故事。
商业始祖
? ? ? ?在王亥的大力推广下,驯牛技术和牛车开始普及,商部落的畜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商族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王亥被同族人推崇至极。为解决牛、羊及农产品生产过剩的问题,王亥亲自驾驶牛车载货运输,用帛、黍和粟以及牛、羊跟其他部落以物换物--这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正是王亥开的先河。
商业始祖
“商”这个字便是拜赐于他
? ? ? 由于王亥开了氏族部落之间长途贩运的先河,在他去世后,商族人沿其传统,利用牛车、马车的便利条件从事部落间的物品交换,以获取财富。搞贩运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就形成了专门从事这行当的职业。外部落的人看到商族人用牛车、马车拉着货物远道而来,进行以物易物的经商活动,感到十分新鲜,就你传我、我传你地吆喝着:“商人来了,商人来了。”其实是“商族人”的意思,时间长了,“商人”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了经商做生意的人,专指经商做买卖之人的统称。 “商人”一词一直沿袭至今。而作为最早进行贸易的王亥,便是“商业”的始祖,即商人的祖先,数千年来一直被商人奉若神明。
商业始祖
? ? ? ?商国的国力快速增长。到了王亥的第七世孙商汤时期,商国的实力已十分雄厚。当时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桀荒淫无度,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整个国家动荡不安。商汤经过11次征战,终于取代桀灭夏,建立了商朝,并在南亳(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建都。
商业始祖
后世评价
? ? ? ?王亥“服牛乘马,以为专利。这样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农、牧结合的经济,使这个部落很快兴旺起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也相应地扩大了。因此,商人与其他部落之间的交换也是比较活跃的。王亥的时候,开始利用牛作为负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这是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相土乘马,王亥服牛”深远意义的高度评价。
从简单的以物易物发展到复杂的商品贸易,其漫漫脉络也就在这里找到了源头。王亥经商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华商文化文明播撒天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