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案
作者信息
作者姓名
作者所在单位
教学内容
所教学的小说篇目 《变形记》 卡夫卡
小说的教材版本
适用年级、学期 高一下学期 所在单元
教学定向
学习目标 借助本文荒诞的情节和真实的细节阐释小说寓现实于虚幻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艺术手法。
学习任务 围绕“变形”探究本文荒诞的情节和真实的细节。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准备
知识资源准备 1. 通读节选课文,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2.,思考:卡夫卡为什么要把格里高尔设计变成一只甲虫?
方法技能准备 1.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能对思考题有基本的想法。
2.能理解艺术手法和小说主题的关系。
主要学习问题设计
问题1:本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问题2:卡夫卡为什么把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
问题3:小说中只有格里高尔变形了吗?
问题4:去除小说荒诞的情节,小说的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主要学习活动与步骤
活动一
活动任务 梳理小说情节
问题引领 本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除了节选部分,知道后续情节是怎样的吗?
主要步骤
1.出示课题,说说围绕“变形”,卡夫卡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节选情节:推销员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和公司同事发现他变成甲虫后惊恐万分。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格里高尔腿受伤流血。(小说第一部分)
后续情节: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小说第二部分)
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欢天喜地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小说第三部分)
活动二 活动任务 探究小说主旨、作家意图
问题引领 卡夫卡为什么把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小说中只有格里高尔变形了吗?
主要步骤
思考:卡夫卡为什么把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
参考提示:
格里高尔现实的生存状态与甲虫的形态有许多的相似性。
“甲壳”隐喻性的暗示了沉重压力——工作压力(常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压力很大)、债务压力(承担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债务)和精神压力(不公平的待遇,失业威胁)。
许多细细的长腿,因为格里高尔的旅行推销员的职业需要四处奔波,许多长腿可以让他走得更快些,而那些腿又非常细,,表现了格里高尔承担这份工作的困难、辛苦……
爬行,象征了卑微的社会地位,无法掌控自身的命运……(言之有理皆可)
(2)丑陋的甲虫,反映了丑陋的人生,丑陋的社会(压力大、人际关系冷漠、人没有价值、孤独、恐惧……)。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物”所驱使、所胁迫、所统治而不能自主,成为“物”的奴隶,失去“人”的本性,变为“非人”。
2.思考:小说中只有格里高尔变形了吗?
幻灯展示
情节
心情或态度(请用词语概括地表述)
格里高尔
秘书主任
父亲
母亲
妹妹
一、初变甲虫,
家人的反应
惶恐、回忆
惊骇、逃走
恼怒、驱赶
惊骇
关心
二、清理房间,
遭受驱打
忍受痛苦
打击
躲避、昏厥
生气
三、将被丢弃,
绝食死去
绝望
厌弃
冷漠
厌弃
参考提示:
在现实社会中,人虽然不会变成虫,但人遭到厄运、不幸,或被外在的权力、暴力陷害暗算等等之后,由“人”而变成不被人尊敬的“虫”,并非罕见,更何况许多小人物的处境也非常悲惨。他们生活困苦,地位卑下,失去了人起码的尊严和权利。而且,他们有苦无处诉,最后在苦难中苟活,或最终悄悄死去。更可怕的是,在人变成虫之后,所谓父子、母子、兄妹的亲情,所谓家庭的义务、社会的责任,还有人性、终极关怀等等,这一切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渐渐褪去迷人的色彩,变得面目全非。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冷酷和冷漠,甚至可能摧毁人最后的情感堡垒,这也是人异化变形的原因。
3.同为变形,格里高尔和其家人的变形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参考提示:格里高尔——虫形人心(关爱家庭、责任感、理解与包容)
父母妹妹(公司秘书)——人形虫心(冷漠、自私、卑微)
这种对比,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亲情的失落,人性的丧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精神的“异化”、“变形”。当这种“变形”变成整个社会的常态时,小说揭露的现实批判意义就一目了然了。
活动三 活动任务 理解荒诞、象征等艺术手法和小说主题的关系
问题引领 去除小说荒诞的情节,小说的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主要步骤
1.尝试去除小说中荒诞的部分,重构情节。
2.比较重构情节与卡夫卡原文的区别。
3.结合《促织》、《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聊斋志异》、《超人》、《蜘蛛侠》等作品中的“物化”现象,谈谈你对现代派文学中荒诞情节、荒诞形象手法运用的认识。
参考提示:象征、荒诞是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人,尤其是小人物,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现实生活的困境,所以借助“物力”、“神力”这些非人力来解决现状,并达到反映客观真实世界的目的。西方文学中的所谓荒诞,就是不真实;东方文学中的所谓浪漫,就是超现实。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往往借助不真实、超现实的手法,来反映真实的现实,可能效果更深刻、更直指人心。
学习成果(作业) 1.思考:现代社会中有这种“异化”现象吗?
2.如果让你模仿本文使用荒诞的情节、象征的手法来揭示这种“异化”现象,你准备如何构思?
后续教学预习 (非必须填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