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学期高二期终教学质量抽测
历史
注意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与答题卡两部
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考试
学校
线内或填涂在答题卡
单项选
题,每题
项
题意
有史学家曾如此描述我国某阶段的
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
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该阶段政治制度的
要特点是
政权和族权互为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
想统一促进政治
陵虎符是现存唯一的秦代合符,其铭文“脊两侧刻4行24字,左右刻文同”,即左、右符均完整
现
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的字样。到了西汉,虎符更多采用左右符各存
法,以供合符。这一变化,反映了虎符
视合符勘验,确保君主集权
B.借助政治信物,分割宰相军权
C.提拔地方官员,强化中朝职责
D.召集文武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载初元年(690年
天即将称帝,亲自“策问贡人于洛城殿”,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
有上万人之多。武则天此举主要是为
分散宰相权
B.实现社会公平
打压门阀旧族
).选拔
4.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某官员上书提出造舟
载兵
海攻人敌方腹地之策,抵御清
入侵
批复后,此事在内
兵部、地方督抚、船厂主事间反复推诿,直至第二年清
撒退后不
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1.相权分散导致效率低下
皇权集中导致效率低下
C.官僚主义影响政府决策
地方制度缺陷难阻入侵
据《元史》记载,“岭北、辽
肃
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
朝此举
主要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B.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
资政新篇》末尾,洪仁玕点明“此皆为邦大略恭录所窥
法,为前古罕有者,汇成小卷
以资圣治,以广
此判断,《资政新篇
代表
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处去的问题
破了封建社会制度与思想束缚
振了天国声威并解除清军的威胁
史试卷第1页(共
7.数据分析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具有很
下表为
争时期日清两国士兵体格比较
表。据此可推知
身长
胸围
长差
(KG
0
体质全面不及日军
清军战斗素养落后
更加
队建设
D.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8.武昌起义发生后的九天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和云南等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以上海为
东南各
相继独立。这说明
武昌起义的
标已达成
各方妥协推动革命发展迅捷
D.长江以南已成中国革命
广东和两湖地区
数字统计表(摘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
新编中国近代史》),表格数字的变化,反映北伐战争
26年6月
月
省份会员人数(人)占全国百分比(%)
数
全国百分
广东
0.0000
湖
40
湖
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
导致了广东扶农政策的失败
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D.促使了农运地域格局的变
928年6月至7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秘密
会议明确了革命处
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
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
众
作,积蓄力
列对此次大会理解正确的是
成为指导红军长征胜利的关键
清算了陈独秀等人的右倾错
史试卷第2页(共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年春学期高二期终教学质量抽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D
C
D
B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C
D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1)角度:目标导向;组织同盟;领导权。(每点1分,共3分)
经验:组织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取得胜利;组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教训:国民革命时期,忽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十年对峙时期,“左”倾错误实行“关门主义”,致使革命一度受挫。(任答1点,2分)
(2)运动:巴黎公社。(1分)
国家机器:废除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自己的司法机构。(2分)
人民群众:公职人员经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任答2点,2分)
(3)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正确领导;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若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8.(12分)
评分要求
论点
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成就。2分
论述
新中国外交政策从重视意识形态到注重务实(考虑现实利益)
50年代前期,向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援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向亚非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提供援助;对外援助财政支出下降,强调经济规律,互利合作。
任选3个角度展开论述,每个角度3分,共9分;若仅有分论点或论据,每个角度得1分;若分论点与论据不匹配,得1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注重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50年代,与柬、尼、巴、也等亚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0年代扩大与非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以不同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50年代初抗美援朝与援越抗法;先后与蒙古国、柬埔寨等邻国签订合作协议。
开展全方位外交,发挥主导作用
21世纪初,先后建立多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合作论坛。
更多的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交成就不断突破
从50年代到21世纪初,受援国数量增加到100多个
总结
1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分配财富: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免役法,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方田均税法,清丈豪强地主隐瞒土地,免除靠山林荒地维生的民户的赋税负担;农田水利法,工程费用依户等高低出资,水利工程的兴修保证了农业生产;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每点仅答措施,得1分)
队伍建设:改革科举制度,专考经义和时务策,选拔实用人才;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三经新义》),培养变法人才;唯才用人,提拔变法官员。(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每点仅答措施,得1分)
(2)特点:开源;节流;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任答2点,2分)
失败原因: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改革派内部的分裂;未能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任答2点,2分)
20.(1)特点:受到西方政治学说的启发;强化行政权(内阁),削弱立法权(议会);天皇掌握实权。(每点2分,共6分)
成果: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分),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1分)。
(2)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2分)不足:保留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