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评卷(一)(第四单元第六、七章 第五、六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0·淄博质检)“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感受声音信息和产生听觉的结构依次是
( )
A.耳蜗、大脑
B.鼓膜、耳蜗
C.鼓膜、听小骨
D.听小骨、耳蜗
2.下列关于眼球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光线变暗瞳孔会收缩
B.脉络膜使眼球内形成一个“暗室”
C.虹膜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D.视网膜上有大量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可以形成视觉
3.(2020·烟台质检)下列关于眼和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鼓膜产生振动
B.晶状体中形成物像
C.耳蜗将声音转变成物理信号
D.角膜将物理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
4.(2020·济宁质检)小明同学寒假去电影院看《流浪地球》,刚进电影院时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才能看清楚。同样的道理,看完电影出来会感觉外面很刺眼。这与下列哪项结构的调节有关
(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5.下列关于保护视力和听力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睡前常躺在床上看手机
B.不断调高耳机音量遮盖嘈杂声音
C.在光亮适宜的地方看书
D.清理外耳道异物应使用尖锐物品
6.(2020·淄博质检)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脊髓和脊髓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有利于兴奋的传导
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
C.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中枢位于大脑
D.新生儿吮吸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8.(2020·烟台质检)某同学发现家里一个放置很久的橘子表面长出了青绿色的“绒毛”。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橘子表面的“绒毛”是由霉菌的孢子落在橘子表面发育成的
B.“绒毛”的颜色主要是菌丝顶端孢子的颜色
C.橘子长“绒毛”是因为橘子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水分、有机物等
D.橘子表面的“绒毛”主要是营养菌丝
9.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腰部脊髓严重受损。尽管及时进行了治疗,下肢也无任何损伤,但下肢运动功能丧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躯体的运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
B.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一定是腰部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损伤所致
D.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导到下肢肌肉需要通过脊髓
10.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说法有误的是
( )
A.内分泌腺与唾液腺、肝脏不同,没有导管
B.人体内有多种激素,都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人体内激素含量多,作用大,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D.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有的激素还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11.(2020·泰安学业考)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容易发生变异
B.新型冠状病毒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病毒
C.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人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
12.如图为手被扎后引起的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非条件反射
B.神经中枢在②部位
C.该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的参与
D.刺激⑤,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13.(2020·温州学业考)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
A.①
B.②
C.④
D.⑤
14.以下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含量偏多会引起糖尿病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
C.“谈虎色变”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
D.激素调节只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对神经调节没有影响
15.(2020·潍坊质检)吃过山楂的人看到山楂会分泌唾液,下列有关该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的参与
B.山楂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唾液
C.这是人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条件反射
D.唾液腺是该反射的效应器
16.(2020·泰安质检)人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患感冒时,机体往往会并发炎症,这时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能吞噬和消灭进入人体的病原体,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医生会开一些口服抗生素胶囊帮助消炎,吞服用淀粉胶囊包裹起来的药物颗粒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原因是淀粉在胃内不能被消化
C.生活中,人们通常采用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流感的发生,接种的疫苗属于抗体,从而增加人体抵抗力
D.感冒期间,人会流鼻涕,淌眼泪,鼻孔不透气,这主要是鼻腔分泌物增多造成的
17.(2020·泰安学业考)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接种疫苗可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B.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C.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位置是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速度是每分钟至少100次
D.蛋白质是构建细胞的重要原料,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高蛋白食物摄入越多越好
18.氯化钾缓释片说明书中有如下内容“规格:0.5g;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5~1g(1~2片),每日2~4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
g”。某病人病情严
重,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每日服药4次,则他每一次最多服药
( )
A.3片
B.4片
C.6片
D.8片
1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B.胸腺、淋巴结和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C.吞噬细胞发挥作用的免疫类型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D.通过注射血清治愈某种传染病后,人体不一定会增强对该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20.(2020·泰安质检)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属于计划免疫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从免疫角度分析,减毒处理的蛇毒对马来说属于抗原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21.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天花病毒不能感染得过天花的人
B.皮肤完好防止细菌侵入
C.人体伤口发炎
D.消化液杀死食物中的病菌
2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23.(2020·菏泽质检)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B.细胞甲表示淋巴细胞
C.免疫学中,疫苗相当于图中的a
D.细胞乙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24.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菌的特点的是
( )
A.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
B.为单细胞生物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
25.(2020·济南质检)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细菌、真菌无处不在。下列关于细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大
B.木耳是肉眼可见的细菌
C.细菌、真菌都靠孢子繁殖后代
D.酸菜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
(2020·青岛质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称,中国近视者人数已多达6亿,接近中国人口数量的一半,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并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迅速攀升,近视发病率呈现初始年龄提前。除遗传因素外,过多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普及都是造成近视的原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____、瞳孔、[4]晶状体和[9]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近视的形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用手机和电脑,会使____平滑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致晶状体的曲度____造成近视,这样远处的物体形成的物像不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如图____所示。?
(3)近视的矫正:近视的人需要配戴眼镜进行矫正,所需配戴眼镜的类型及最后的效果可用图____表示。?
(4)近视的预防: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如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图中[____]____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
27.(10分)(2020·莱芜质检)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脑和感觉器官,如图甲表示耳的部分结构,乙表示脑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某学校在防火演练中的一系列问题:
(1)据图甲写出声波引起的波动在中耳和内耳中的传导过程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2)当听到起火有序撤离的命令时,你迅速跑步离开教室。请写出这一反射的反射弧__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传入神经→
→神经→脊髓→传出神经→
(肌肉)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在撤离的过程中,由于你过度紧张,呼吸会迅速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中枢在____处。?
(4)撤离的过程中,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身体各种器官密切配合,另外[____]____对各种准确动作的完成也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
(5)撤离过程中,[____]____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情况,对维持人体平衡也起重要作用。?
28.(10分)(2020?泰安质检)结合所学,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科学家选取相同的健康幼鼠若干只,全部手术切除某结构(该结构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生长激素、另一组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饲养观察(饲养条件相同,为避免原有生长激素的影响,切除该器官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注射,不考虑手术创伤的因素)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具有____的作用。?
(2)饭后一段时间内,正常人的[____]____分泌的激素明显增多,以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若该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患____,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____(方式)进行治疗。?
(3)“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图中[____]____分泌的____有关。?
29.(10分)(2020·淄博质检)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人生永恒的话题。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传染病,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积累了很多与传染病做斗争的经验。
(1)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所属的免疫类型发挥作用的特点是__
__。?
(2)2013年我国首次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H7N9禽流感是由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目前,H7N9型禽流感病毒疫苗已研制成功,接种后,疫苗进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从而将该病毒清除。像这样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__因为抗生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只能
,对病毒无效__。?
(3)2014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填写序号)。?
(4)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是此传染病的____。?
(5)2016年寨卡病毒开始肆虐,为了预防此类传染病,人们常用小白鼠做实验。图一反映出小白鼠先后接种某种疫苗后,血液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情况。图一中显示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的数量的特点是第二次比第一次明显增加,且持续的时间长。因而预防接种通常应____。?
(6)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二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抢救有效的标志是__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__。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三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处(填字母)。?
30.(10分)(2020·济宁质检)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1)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
__。?
(2)实验方案中分成甲乙两组的目的是____。?
(3)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的原因是__
__,本实验若想成功还需提供__
__的环境。?
(4)实验前小组内部又进行了一次讨论,觉得方案1和方案2都不能更好地说明问题,你认为原因是__
__。?
(5)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方案3,请你补充完整。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对照组:甲组__进行灭菌处理后放在无菌条件下__;?
实验组:乙组__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细菌然后放在无菌条件下__。?
(6)若按方案3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的结论,那么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甲乙两组树叶中,只有乙组树叶被分解了__。?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