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1年6月高一学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1年6月高一学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7 22: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6月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高一学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20题每小题2分,21—25每小题3分,共5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8042853829051.西周时期,周王的继承人被称为“太子”。右图为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戈,上有“虢太子元徙戈”六字铭文。据此可知( )
A.周朝的统治秩序已崩溃
B.周王的权力名存实亡
C.虢国太子是周王室正统
D.周王的权威受到挑战
2.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防范疫病。在与疫病斗争过程中,中国先民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下列属于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的是( )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千金方》 D.《天工开物》
3.有思想家认为:“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该思想家是( )
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4.南京历史上曾是多个政权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未定都南京的是( )
A.东吴 B.东晋 C.东魏 D.刘宋
5.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下列机构或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行都指挥使司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④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6.它按照世界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此处“它”指的是( )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海国图志》 D.《孔子改制考》
7.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右图中与黄海海战地点对应的是( )
170116523495A.①
B.②
C.③
D.④
8.“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9.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更是在近代民主革命中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下列事件与武汉有关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北伐战争 ③八七会议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它)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指的是( )
A.国民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1.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或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此后在解放区掀起了广泛的土地改革运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B.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C.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 D.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
12.为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的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有( )
A.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
B.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抗美援朝、另起炉灶
C.土地革命、剿匪镇反、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求同存异、三大改造
13.“文字……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种特征。”材料中的“文字”指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八思巴文
14.在世界历史上。5—10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不包括( )
A.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制度
C.农奴制度 D.民族国家的形成
15.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中国还处于康乾盛世 B.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有着全面认识
C.伏尔泰崇尚封建君主专制 D.伏尔泰深刻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
16.1851年,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 )
A.飞机 B.电话机 C.汽船 D.汽车
1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这样描述巴黎公社,“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关于巴黎公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②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达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据此分析,转变后的经济政策为(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9.英国史学家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 的征服政策、 的绥靖政策,就像两股并存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处应填入的国家为( )
A.英国;法国 B.德国;英国 C.日本;德国 D.德国;波兰
20.苏联解体后,为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新出现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治理机制,它们有( )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二十国集团 ④金砖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21年3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三星堆遗址(距今5000至3000年)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型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据此可知,三星堆文明( )
A.展现原始人群的社会风貌 B.社会发展程度赶超中原
C.呈现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 D.已出现一定的阶级分化
22.新时期中国政府基于周边安全的严峻性、复杂性、多样性的形势与自身安全理念的不断变化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基本内容的安全理念,主张在亚洲周边地区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对这一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B.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C.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决定者,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D.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亚洲地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23.如果将帝国主义定义为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种族对其他类似的集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或经济的统治或控制”,那么,帝国主义就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而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被称为新帝国主义。下列对“新帝国主义”表述错误的是( )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以直接殖民掠夺和朝贡贸易为主要特征
C.新帝国主义的起源与工业革命紧密相关 D.推动了某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24.《1861年2月19日宣言》是莫斯科大主教(大农奴主)起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农奴制改革的第一号文件。宣言的目的是想表明这次改革的“正义性”,说“在对农奴们揭示出新的未来的时候,农奴们将会了解和感激地接受高贵的贵族们为了改善农奴的生活所做的重大牺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 ②社会矛盾得到了真正的缓和
③广大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剥削 ④《宣言》美化了农奴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人们时常认为非洲的技术和农业是从欧亚大陆引进的。最近的考古研究正在改变我们对非洲发展的这些看法,因为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掌握了冶铁知识。由此可知( )
A.认识历史原貌必须经过考古 B.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C.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 D.对有争议的问题,可先树立观点,再找材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5分,共45分)
26.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不同民族在历史演进中互相交流、交融,共同筑成灿烂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自魏晋以降,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各民族间的接触、碰撞、融合一直在或紧或慢地进行……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加强了对东南区域的经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向南方的移民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因之加速进行。华夏文化也就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这一区域传播,其主要表现是汉族南方诸民系次第形成,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也发展成熟,奠定了南方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谢重光《唐宋时期南方民族的新格局》
材料二:松赞干布之所以会从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并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如下几方面因素:其一,受到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到长安朝贡聘问的影响……其二,文成公主的影响。
——崔民德《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南方民族新格局”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对唐态度转变的原因,并分析唐蕃关系改善的影响?(8分)
2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2821940173355232410174625
图1 图2
材料二: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悬臂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中期被迫长征的原因?并指出材料二中“分水岭”的具体事件及其重要意义?(9分)
28.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停止在冷战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冷战的结束几乎同步出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无国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特点?(7分)
杭嘉湖金教研联盟
高一学考模拟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D
C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D
A
C
B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C
C

(1)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民族交融加深;中央加强对南方的经营;政治制度的变化
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华夏文化向南方传播。(8分)
(2)①原因: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任意一点得2分)
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2分)
②影响: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减少民族纷争;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藏族地区封建化进程)(4分,任意两点即可)
(1)①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2分)
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分)
(2)①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4分)
②事件:遵义会议(2分)
③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分)
(1)①原因: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扩大市场发展经济的需要。(4分)
②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成立联邦德国,造成德国分裂。(4分)
(2)①主要因素:出现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美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3分)
②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