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推进新课
[展示] 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 改变条件 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演示] 实验22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 如何检验氧气?
[回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演示] 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 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不应燃放爆竹、烟花。
硫+氧气二氧化硫
[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碳+氧气二氧化碳
[演示] 实验2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 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回答] 1.防止集气瓶被炸裂。2.引燃。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提问] 课本P35讨论部分。
[回答]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3.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4.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一种物质。
[结论] 从上面的三个反应来看都是生成了一种物质。像这种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3)氢气+氧气水
(4)氢氧化亚铁+氧气+水氢氧化铁
答案:(1)(3)(4)为化合反应。
[分析] 上述实验中的①③④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把这一类反应叫氧化反应。强调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包括“氧气”,但“氧”不等同于“氧气”。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分析]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
[结论] 氧气具有氧化性。
[分析] 前面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样剧烈。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缓慢氧化。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了解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活泼。另外,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