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两位小数加减法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两位小数加减法 北京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7 08: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吉化第二小学校
四年组
郑萌
教学内容及出处:人教版
第八册
第六单元
《小数加减法》
素质目标: 1、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
  
2、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
  
3、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并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媒体使用:PPT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与导入
1、竖式计算
645+830=
645-429=
2、提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导入: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小数,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理解算理到探索算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探究与解决
(一)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提问: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练习(1)12.56+5.8=
113.04+7.8=
12.53+4.67=
提问: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整数加法的正迁移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明确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练习题最一题明确小数计算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二)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
出示例2:小丽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
学生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
3、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4、提问: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5、练习(2)7.2-0.8=
15.62-7.46=
【设计意图:利用整数减法的正迁移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明确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6、
出示例3: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7、
学生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
8、提问:这道题与前面的题有什么不同?百分位上怎样减?利用了什么知识?
9、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10、练习(3)1.3-0.18=
27-0.8=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明确当被减数的位数比减数的位数少时要利用小数的性质在被减数的小数末尾添上“0”再计算。】
(三)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炼口诀。
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根据学生的总结编口诀。
小数加减点对齐,
从低到高计算起,
满十进一要牢记,
退一当十别大意,
得数别忘小数点。
【设计意图:亲历知识,归纳总结是知识的形成过程。编押韵、顺口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训练与应用
口算
2.5+0.9=
11.7+2=
1.2-0.5=
8.6-5.3=
7.8+1.6=
0.39+0.15=
4.7-2.8=
0.96-0.33=
5.55+0.02=
5.55+0.2=
5.55+2=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这一教学难点。】
笔算:
24.5+17.4=
62.87+96.53=
45.3-36.7=
97.5-40.07=
【设计意图:通过笔算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教学重点。】
判断:
1
2
.
5
2
3
.
4
+3
.7
9
-1
3
.
4
5
0
.
4
1
0
0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小数点对齐”和“得数要点小数点”这两个易错点。】
实际应用:
学生利用生活中收集到小数编写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大家集体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0
.


5
.

)2
+(
).
8
-(
).
7
3
1(

.
5
2
.
5(

【设计意图:在小数加减法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这道题,有助于巩固这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与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口诀。其实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大家能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6.45+8.3=14.75
12.53+4.67=17.2


6.45
12.53
小数加减点对齐,
+8.3
+
4.67
从低到高计算起,
满十进一要牢记,
14.75
17.20
退一当十别大意,
得数别忘小数点。
6.45-4.29=2.16
8.3-6.45=1.85
6.4
5
8.3
0
-4.2
9
-6.4
5
2.1
6
1.8
5
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完小数的读写法,掌握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算法,然后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景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的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运用迁移规律突出算理和算法
因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中,我先通过让学生计算两道整数加减法题,让学生回忆、交流整数加减法的算法。出示情景图学生列出横式后,我先让学生试做,学生计算时自主的迁移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不自觉地把小数点对齐。即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整数加减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最后再通过提问、交流、巩固“小数点对齐”的问题使学生明白,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如果盖上小数点,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让学生学会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在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引发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所学知识。
3、本节不足:
这节课上完感觉前面的基础练习有些过多,导致后面的实际应用题量有些少,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