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27 10: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
1.(3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2.(3分)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O与CO2 B.CH4与O2 C.O2与N2 D.CO与CH4
3.(3分)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
4.(3分)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天然气 D.石油
5.(3分)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物呼吸 B.钢铁生锈 C.橡胶老化 D.纸张燃烧
6.(3分)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中学生应有一定的用火常识。下列做法或说法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散热
B.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看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使用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7.(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预防CO中毒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油污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C.任何物质燃烧的火焰都可以用水扑灭
D.档案室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9.(3分)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3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煤 D.乙醇汽油
11.(3分)对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室内不慎起火,迅速打开门窗
B.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2.(3分)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13.(3分)下列各实验中都用到了水,有关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性质﹣﹣作溶剂 B.铁丝燃烧﹣﹣吸收产物以防止污染
C.稀释浓硫酸﹣﹣作反应物 D.燃烧的条件﹣﹣隔绝空气并提供热量
14.(3分)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B.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污染
C.焚烧大量秸秆,不会引起空气污染
D.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3分)
15.(7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   ,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   (填“B”或“C”)相连。
(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
(3)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
16.(6分)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并且是我国东海靖渔场.我国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请回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捕获的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鱼肉是人体很好的   (由氨基酸构成的营养素)来源,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   (分子、原子、元素).
(3)海水中含有很多杂质,取一杯浑浊的海水,若要使其变得澄清,所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
17.(5分)气体①H2、②CH4、③CO2、④SO2、⑤CO、⑥O2中,属于燃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气体是   ,有毒的气体是   ,最理想的燃料是   .
18.(5分)还原性铁粉可以在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粉末来制取.进行该实验,加热前应先   ,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该实验所产生的尾气可以用燃烧方法处理,该实验尾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酒精灯燃烧时消耗的燃料是酒精,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9.(4分)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20.(11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生活中可以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铁制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   .铁制品生锈可用化学试剂除去,试写出除铁锈的反应方程式:   
(3)煤矿井里出现的瓦斯气和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都是(填名称)   进入矿井里和清理沼气池时都要严禁明火,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水壶内壁上常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积,可用食醋除掉,因为食醋中含有的乙酸(CH3COOH)可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已知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则乙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1.(6分)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MgO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
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于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
【提出猜想】
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
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   .
【实验结论】
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
22.(14分)我校兴趣小组几位同学,在学习了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后,对能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些物质产生了兴趣.
其中几位同学对实验室的草酸C2H2O4 产生了兴趣,她们请教老师得知: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他们对此展开了探究:
(1)小倩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倩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芸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    (填化学式).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芸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
(4)兴趣小组的四位男同学对学校角落的一堆石灰石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知道其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来了一些石灰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每人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①m的数值是   .
②请协助他们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
1.(3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解答】解: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
故选:C。
2.(3分)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O与CO2 B.CH4与O2 C.O2与N2 D.CO与CH4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者混合时,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B、甲烷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燃二者的混合物,一旦达到甲烷的爆炸极限,就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者混合时,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D、一氧化碳和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但是没有氧气,没有助燃性气体,所以不能够因为燃烧而爆炸,故错误。
故选:B。
3.(3分)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
【解答】解: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恶英等致癌物的焦油,在香烟烟气的成分中,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再分离,使氧没有机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故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中毒,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4.(3分)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天然气 D.石油
【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选:B。
5.(3分)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物呼吸 B.钢铁生锈 C.橡胶老化 D.纸张燃烧
【解答】解:A、动物呼吸,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气,故选项错误;
C、橡胶老化,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纸张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3分)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中学生应有一定的用火常识。下列做法或说法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散热
B.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看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使用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查看,否则容易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是为了隔绝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用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预防CO中毒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油污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预防CO中毒错误,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油污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C.任何物质燃烧的火焰都可以用水扑灭
D.档案室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解答】解:A、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燃烧的条件,这些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故此选项错误。
B、有一些物理变化的爆炸同样存在,如高压锅炉的爆炸,故此选项正确。
C、油着火以后一般用水不能扑灭,故此选项错误。
D、档案室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9.(3分)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答】解:①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故①正确;
②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故②正确;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造成的,故③正确;
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氮的氧化物造成的,故④正确;
故选:D。
10.(3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煤 D.乙醇汽油
【解答】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C、媒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D、乙醇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3分)对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室内不慎起火,迅速打开门窗
B.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解:A、室内不慎起火,迅速打开门窗,会使燃烧更加旺盛,故A错误;
B、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B错误;
C、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但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达不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C错误;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2.(3分)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解答】解:A、现象①②不同是因为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故A正确;
B、①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通过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故B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故C正确;
D、热水除了提供热量,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错误。
故选:D。
13.(3分)下列各实验中都用到了水,有关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性质﹣﹣作溶剂
B.铁丝燃烧﹣﹣吸收产物以防止污染
C.稀释浓硫酸﹣﹣作反应物
D.燃烧的条件﹣﹣隔绝空气并提供热量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水是反应物,故错误;
B.铁丝燃烧过程中生成物降落会炸裂瓶底,水起到了冷却降温的作用,故错误;
C.稀释浓硫酸中,水是溶剂,故错误;
D.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热水隔绝空气并提供热量,故正确。
故选:D。
14.(3分)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B.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污染
C.焚烧大量秸秆,不会引起空气污染
D.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解答】解:A、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故A说法正确;
B、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是不现实的,现阶段离不开化石燃料的使用,故B说法不正确;
C、焚烧大量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等,会引起空气污染,故C说法不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3分)
15.(7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 稀硫酸 ,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 C (填“B”或“C”)相连。
(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2H2O+O2↑ 。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装满水或倒立 。
(3)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除氯化氢气体 ;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 。
【解答】解:(1)因为盐酸易挥发,硫酸不挥发,故用硫酸制取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很小,故A应与C连接;
(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推测Y为二氧化锰,则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故2H2O2MnO2?2H2O+O2↑;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难溶于水,故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装满水或倒立;
(3)因为盐酸易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从而除掉氯化氢;而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
故答为:(1)硫酸;C;
(2)2H2O2MnO2?2H2O+O2↑;装满水或倒立;
(3)除掉氯化氢;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
16.(6分)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并且是我国东海靖渔场.我国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请回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石油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捕获的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鱼肉是人体很好的 蛋白质 (由氨基酸构成的营养素)来源,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 元素 (分子、原子、元素).
(3)海水中含有很多杂质,取一杯浑浊的海水,若要使其变得澄清,所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过滤 ;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 蒸馏 .
【解答】解:(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很好的蛋白质来源;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其中钙,磷含量较高,此处钙,磷是指元素;
(3)通过过滤除去海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能使浑浊的海水变得澄清,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蒸馏.
故答为:(1)CH4,混合物;(2)蛋白质,元素;(3)过滤,蒸馏.
17.(5分)气体①H2、②CH4、③CO2、④SO2、⑤CO、⑥O2中,属于燃料的是 ①②⑤ (填序号,下同),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④ ,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气体是 ③ ,有毒的气体是 ④⑤ ,最理想的燃料是 ① .
【解答】解: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属于燃料;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酸雨;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有毒;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所以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答案为:①②⑤;④;③;④⑤;①.
18.(5分)还原性铁粉可以在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粉末来制取.进行该实验,加热前应先 通CO气体 ,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该实验所产生的尾气可以用燃烧方法处理,该实验尾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O2点燃?2CO2 ,酒精灯燃烧时消耗的燃料是酒精,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高温?2CO2+3H2O .
【解答】解:由于CO是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燃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在做CO还原三氧化二铁实验时,加热前必须先通入CO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被点燃处理,其反应方程式为:
2CO+O2点燃?2CO2;酒精是有机化合物,与O2反应之后生成CO2和H2O:C2H5OH+3O2高温?2CO2+3H2O
故答案为:通CO气体;2CO+O2点燃?2CO2;C2H5OH+3O2高温?2CO2+3H2O.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9.(4分)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可燃物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 (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
【解答】解:(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蚊帐燃烧具备了燃烧具备的条件;
(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
(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11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离,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
(1)可燃物;
(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20.(11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生活中可以用 肥皂水 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加热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铁制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 铁与水和氧气并存 .铁制品生锈可用化学试剂除去,试写出除铁锈的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3)煤矿井里出现的瓦斯气和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都是(填名称) 甲烷 进入矿井里和清理沼气池时都要严禁明火,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H4+2O2点燃?CO2+2H2O 
(4)水壶内壁上常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积,可用食醋除掉,因为食醋中含有的乙酸(CH3COOH)可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已知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则乙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0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解答】解:(1)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
(2)铁制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铁制品生锈可用盐酸除去,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铁与水和氧气并存,Fe2O3+6HCl═2FeCl3+3H2O.
(3)煤矿井里出现的瓦斯气和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甲烷,CH4+2O2点燃?CO2+2H2O.
(4)乙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乙酸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复分解反应.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1.(6分)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MgO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
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于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有氯元素 .
【提出猜想】
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N2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
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 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N2的集气瓶中 .
【实验结论】
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3Mg+N2点燃?Mg3N2 .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
【解答】解:2、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有氯元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氮气生成;
4、合理猜想,再用实验验证猜想;
5、由实验验证,根据反应物和生产物,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6、通过上述实验,对燃烧的认识: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故答为:2、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有氯元素;
3、氮气(N2);
4、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固体;
5、3Mg+N2点燃?Mg3N2;
6、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
22.(14分)我校兴趣小组几位同学,在学习了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后,对能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些物质产生了兴趣.
其中几位同学对实验室的草酸C2H2O4 产生了兴趣,她们请教老师得知: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他们对此展开了探究:
(1)小倩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氢和氧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倩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芸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 CuO  (填化学式).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芸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没有尾气的处理装置,添加酒精灯在装置最后 .
(4)兴趣小组的四位男同学对学校角落的一堆石灰石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知道其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来了一些石灰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每人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①m的数值是 4.4 .
②请协助他们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解答】解:(1)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根据草酸中含有氢、氧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所以本题答案为:CuO;
(3)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只要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就说明存在还原性物质,能说明存在一氧化碳,特别是在验证一氧化碳时,注意尾气处理,否则没反应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4)①因为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故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的第三次的一样多,即m=4.4.
②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54g
10044=x1.54g
解之得:x=3.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5g5g×100%=7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0%.
故答案为:(1)氢和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CuO;
(3)支持,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没有尾气的处理装置,添加酒精灯在装置最后.
(4)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