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1937年9月,某场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这场战役是 (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中国取胜的根本是 ( )
A.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B.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持久抗战
C.利用中国战争的正义性,争取外援
D.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地方是 ( )
A.延安 B.重庆 C.西安 D.遵义
4.“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采取了恰当的战略战术
C.海外侨胞大力支持 D.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5.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各项不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胜利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 )
A.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实行加租加息的土地政策
C.开展游击战争
D.进行反“扫荡”作战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的是( )
A.主力部队和地方民兵相互配合 B.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C.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D.“扫荡”与反“扫荡”
8.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些知识:“彭德怀;华北;两千多公里;105个团的兵力;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孟良崮战役
9.“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
是 (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万家岭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10.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敌后战场抗战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族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11.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地讨论了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路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丁说:“这一战役开始于1940年。”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图三选自八上教材P102。
材料二 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报纸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他们凭借着散兵壕,全部顽强抵抗至最后。该敌在狭窄的散兵坑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是敌人,观其壮烈之态,亦为之感叹。战斗中曾使翻译劝其投降,但无一应者。”
(1)请你说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三次战役中作战的中国军队。(3分)如果根据图二和图三反映的战役拍摄电影,哪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会成为影片中的主人公?(2分)
(2)图一、图二反映的两次战役在抗日战争中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图三反映的战役有何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的特点。(2分)
(4)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血肉筑长城”的理解。(2分)
答案
1.A 2.D 3.A 4.B 5.D 6.B 7.C
8.C 9.B 10.A 11.C
12.(1)图一平型关大捷和图三百团大战的作战部队是八路军,图二台儿庄战役的作战部队是国民党军队。李宗仁;彭德怀。
(2)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国共合作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4)①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固长城。②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筑起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