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小升初暑假衔接阅读专项训练(二)—课外阅读(二)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时光的气味
作者:苏沧桑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
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
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有的。
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
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深夜,我百度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侵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幅幅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晒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
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团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我说没事的吧?大概是孢子粉涂多了,看上去那么黑。她似乎从来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她亦没有看出我这几天的恐惧煎熬,因此,她都没想到昨晚就该告诉我的。
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接下来的日子,过节似的,姑姑、姨妈、舅妈和我同学邻居轮番来玩,每天将笑声填满了整个院子。到了我回杭州的日子,我说,你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太累了。
母亲说,有什么累的,多开心,巴不得天天这么累!
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有时,时光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1.文章主要写了两种“时光的气味”: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我”发现母亲脸颊上长黑痣后心情变化的词语:
紧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不强拉着母亲去医院做检查?因为( )
A.父亲健康观念不强,同时怕几女们担心。 B.父亲对生命的敬畏,坦然面对生死。
C.父亲知道母亲得了绝症。 D.母亲年龄大了,没必要去医院看病了。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时光的气味”新颖别致,“气味”一词将时光变得可感可知,容易激发者的阅读兴 趣。
B.父亲对母亲的健康不关心。
C.姑姑、姨妈、舅妈和我同学邻居轮番来我家,是想多陪陪母亲。
D.作者发现母亲脸颊上长了一颗黑痣后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挂念。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方式上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1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2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3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也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4
6.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______)
(2)形容放肆或恶势力、邪气等上涨。(______)
7.文中第一部分写出了少年送报工作的艰辛,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送报的少年有哪些优秀品质?试写出其中三点,并说明理由,完成表格。
送报少年 优秀品质 理由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9.文章的主人公是送报的少年,文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我的儿子”,你认为作者这样写 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10.“我”的儿子是文中的另一主角,要想分析他的性格特点重点该研读文章的第_______部分, 通过研读你认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孩子。
11.文章在第4部分结尾处才告诉我们送报少年原来是被北京大学录取的高材生,你认为这样结 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生活中努力着,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罢了。”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吗?不是说心中坦然就是最大的欣慰吗?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2.读文章,把下面图示补充完整。
图示上方一行所填的都是 ,图示下方一行所填的都是 。
13.“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句中“心照不宣”的意思是___________,文 中指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感情。
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 C.借物抒情 D.借景抒情
15.文中许多地方写到“我”给送水师傅“留位置”。从“送水师傅到家时让他穿拖鞋;________; ________”等地方看出。生活中,你有给别人留过“位置”吗?请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16.六年的学习时光,与许多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书名),书中 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
四、阅读。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了,便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内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们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7.“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稀罕”的近义词是________。
18.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19.“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下列选项中( )句讲明了它变得 丑陋的原因。
A.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的,它说不出 来。
B.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挤碎它,又带着 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C.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20.“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只贝用尽了一切办法想挤碎这颗石子,但没有实现。
B.这只贝挤过几次这颗石子,很快放弃了。
C.这只贝根本没有去挤石子,它不敢。
21.“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做贝的“荣誉”是什 么?结合课文内容,请简要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22.它是一只可怜的贝,因为______________;它又是一只可敬的贝,因为______________。(根 据原文内容简要回答)
23.如果把“这只贝”看作一个人,那么,那颗钻进它壳内的“坚硬的石子”就是________,那 颗“大珍珠”就是_________。
24.有人认为《一只贝》是一篇关于贝的童话,更有人将它看作是一篇人生的寓言。那么,你能 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人生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家有中等生
①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和她爸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时,众人的话题朝向各家的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③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弟弟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因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卬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q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④周末,一群同事携家小结伴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为之争持不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⑤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守信用,不爱生气,很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⑥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都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⑦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女孩打动了。
(选文有改动)
2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怯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
26.请简要概括第⑤自然段中班主任所讲到的“一件奇怪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②自然段众亲友“一阵赞叹”是因为_______;第③自然段“亲友愕然”表明众人______。
28.第④自然段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这个僵局”指_____________, 突出了女儿___________。这个自然段用了________的手法。
29.“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弟弟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这是对女儿 _____的描写,可以看出小女孩__________的特点。
30.第①自然段我们感到“刺耳”的原因是_________。第⑦自然段“蓦地一暖”的原因是___。 文章这样结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人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吧。
3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
33.“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这句话中的“几 乎”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了这篇短文,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下列语句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说法进行判断,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B.第④段针对“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面的,多用脑可促 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二是心理方面的,多用脑能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C.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所有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 力。
D.最后一段与开头呼应,引用人们平常的说法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发出科学的倡议。
七、课外阅读。
不一样的爱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瓜农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瓜农一路恶声威胁。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瓜农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瓜农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瓜农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瓜农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36.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人赃俱获:______________。
(2)调侃:_________________。
37.第②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8.第③自然段“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从 “揪”一词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
39.第④自然段“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联系上下文,“惨剧”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另 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40.第⑥自然段“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和别的父母的表现形成 ________。
41.第⑦自然段“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拒绝的是 ___________,之所以说“伟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我的老师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她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⑥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⑦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⑧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⑨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种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⑩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就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42.第③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中的“狡猾”一词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
44.对第⑨段画 “ ”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那件小事曾经在“我”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
B.老师如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我”的心,这件事在“我”心目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C.“我”忘不了的是当时欺负“我”的孩子们。
45.细读短文第⑨-?段,添加小标题和所表达的情感。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短文通过回忆关于老师的许多小事,表现出了蔡老师怎样的特点和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桂花的气味 红薯粉圆子的味道
2. 恐惧 心酸 释然 感恩
3.B
4.B
5. 比喻 反问 形象地写出“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对失去母亲的恐惧,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在“我”人生中的至关重要性。
12.师傅穿着袜子送水;尴尬;师傅套上绿色的鞋套;不安。
送水师傅的经历;“我”的 心理描写。
13. 彼此心里都明白。 不用明说师傅的脚臭。
14.A
15. “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 把饮水机放到门边的位置 留过,下雨天为同学撑伞。
16. 《三国演义》 诸葛亮 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空城计 诸葛亮带着老弱残兵吓退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从中可以看出他智勇双全、沉着冷静。
17.稀奇
18.一只贝
19.B
20.A
21.①有美丽的颜色、漂亮的图案。②被人们选中,串成项链挂在脖颈上。
22. 它本身没有出众的外表,它遭受了别的贝体验不到的磨难与痛苦 它以血肉孕育了绚丽夺目的珍珠
23. 遇到的困难 收获的成功
24.示例:外表美并不是真正的美,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要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25. 在某种场合因紧张、害怕而显得不自然。文中指孩子们表演时不害怕,很自然。 表示事态的发展已达到过甚的程度。文中指12岁的女儿为了身边的弟弟妹妹做事极度忙碌。
26.试卷上的附加题,同学们都认为班里最欣赏的人是女儿。
27. 4岁半的女孩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 对女儿第二志愿感到意外
28. 两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一块糯米饼争持不下 机智 对比
29. 动作 懂事
30. 不满足女儿班里排名23 女儿让“我”懂得“平凡也幸福、快乐” 通过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31.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32.运用了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33.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34.学习或者生活中要勤于动脑,这不仅会让人越来越聪明,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35.C
36. 这里指我和其他偷瓜的小朋友被瓜农当场抓住。 这里指父母对我开玩笑,逗我
37.七八岁时和其他孩子偷西瓜
38.一是表现了瓜农的气愤,二是表现了孩子们的弱小与无助,任由大人处置
39. 偷瓜被抓 大人要惩罚我们 承上启下
40. 比喻 父母温和与宽容 鲜明的对比
41. 对我进行严厉的惩罚 父母用温和的教育方式给了我有力的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42.不矛盾。因为仅有的一次也是假装发怒,这样写突出了蔡老师对“我们”的爱。
43.“我”调皮机灵
44.B
45. 排除纠纷 体现老师的公平慈爱 梦里寻师 对老师的依恋
46.体现了蔡老师公平慈爱、无私真诚,呵护学生的特点和品质。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