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小升初暑假衔接阅读专项训练(五)—诗歌鉴赏
一、诗词曲鉴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眉眼盈盈处:________
才始送春归:________
2.根据词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3.积累不同种类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4.本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
5.从诗中,你可以读到湖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6.有人说,诗中的“行遍”和“只合”连用表意巧妙,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代诗人李煊的《湖州陪太守南园宴》中“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其中的“苏 学士”就是宋代诗人______。他在湖州任上,因_____________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 黄州。
三、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和_____等 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10.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 高尚情操。
1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 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_。”
四、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15.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 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6.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17.“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18.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19.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看中庭④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20.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______)季。
A.春 B.夏 C.秋 D.冬
2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__)
2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4.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诗人,因此他被称为________。
25.“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分别是________的意思,这两句诗分 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26.李白的这首小诗写的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十分幼 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27.诗句“________”这两对诗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八、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28.这首诗是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9.“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0.请按照例句进行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
31.《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 种事物,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2.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读后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悟,请你谈谈对“乡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古诗阅读
竹石 墨梅
[清]郑 燮 [元]王 冕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3.联系古诗内容,填写生存的环境。
《竹石》中的竹子生长在_________,《墨梅》中的梅花生长在____________。
34.对比阅读古诗,填写自己的想法。
(1)根据古诗内容,赞美诗中的事物。
_____________的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的梅花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理解诗句意思。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6.《春夜喜雨》题目中的题眼是______(一个字)
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因而喜爱春雨。
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
D.“花重”中“重”读“chóng”。
38.在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下画横线。
39.朗读这首诗适宜用______语气朗读。
A.激昂 B.高亢 C.赞美 D.陶醉
参考答案
1. 仪态美好的样子。 方才。
2.AB
3.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4. 元 戴表元
5. 依山傍水 清丽宜居
6.“行遍”说明湖州在清丽江南中的突出地位,“只合”表明湖州宜居的独特性;两词连用,将湖州清丽宜居的特点在词义对比中突显出来。
7. 苏轼 乌台诗案
8. 于谦 C
9.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打击、不怕烈火 无畏精神
10. 托物言志 清廉高洁
11.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夏季。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
13.云、雨、风、楼。
14.急而大 持续时间短 大
15.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16. 宋 王安石
17.C
18. 干净 香雅 清幽 高洁 护田 送青
19.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富有情趣,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
20.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1. B A
22. √ √ ×
23.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穿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妇姑互相招呼着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24. 浪漫主义 诗仙
25. 怀疑 好像 古朗月行 静夜思
26. 白玉盘 瑶台镜
27.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8. 时间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29.比喻
30. 一本写满悲楚的书 一杯涩涩的苦茶
31.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对故乡、大陆的依依不舍和思念
32.作者的“乡愁”中不仅包含着个人的悲喜,也包含对祖国的爱和对民族的思念,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共鸣。
33. 青山的破岩之中 洗砚池头
34. 坚韧不拔 坚贞自守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5.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然坚强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6.喜
37.D
3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9.C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