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小升初暑假衔接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外阅读(一)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边饺里的母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圓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花边。那花边是穗状的,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段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难忘的记忆。自从我能写几本书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可是,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却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孝敬母亲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④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⑤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⑥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才吃到第二个,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⑦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⑧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形容坚定,不可动摇。(___________)
(2)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文中不含贬义。(___________)
2.短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第一件:小时候生活艰苦,妈妈用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饺子。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处对饺子的具体描写,先按要求摘录句子,再完成练习。
句一(花边饺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二(下锅后的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句二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A.妈妈虽然是“连连摇头”,但是她特别想吃到糖馅饺子。
B.妈妈“连连摇头”是因为饺子很多,糖馅饺子只有一个,没那么巧正好吃到。
C.糖馅饺子代表大吉大利,妈妈虽然喜欢,但是出于母爱,她更希望“我”能吃到,所以“连 连摇头”。
5.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1)“我”要给妈妈的“惊喜”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两次写到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分别是什么原因?从 这两个原因中你又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影
①我年前得了病,一天一天地人也日渐消沉。父亲每天夜里等到家人睡着后,在阳台悄悄地燃起了戒掉二十多年的香烟。我,躺在看得见阳台的床上,假寐便寐出了眼泪。
②八千里路云和月,父亲陪我从南到北直达首都求医。行色匆匆安顿好,第二天便按照别人的指点,清晨四时赶到协和医院排队挂号。等候的时候,我久久地看着地上,很多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我与父亲沉默无语。在地上,他的影子被很多人的影子覆盖住了。
③在协和医院看过病后,我与父亲又经别人介绍直达齐齐哈尔市。我们往返于旅馆与诊所之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父亲瘦瘦的身体一直站在我身边,看着我忍受针灸的痛楚。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疼痛而拒绝治疗,父亲冲我吼起来:“你以为就你疼吗?我不疼吗?”望着那双逐渐模糊的眼睛,我才懂得,父亲承受的是两个人的疼痛,我的和他的。在往后的治疗中,我的勇敢和坚强,完全来自父亲的疼痛。
④当我终于走出医院的那一天,父亲却因肠胃炎住进了医院。我站在病床边,守着因经受折磨而筋疲力尽的逐渐睡着的父亲。那晚也有月光,从薄薄的窗帘透了进来,洒在父亲身上,影子正好投在一面墙上,那样小小地蜷缩着。我久久地注视着那因呼吸而轻微起伏的影子,仿佛在欣赏一座黑黑的山脉,它有着无比的坚硬,又有着月光一样的温柔。
⑤望着那轮圆月,我心中便如放电影一般流过了这一段八千里外求医、父亲与我相依为命的日子。月亮上的一滴水,渐渐挂上我的眼角。墙上那个躺着的影子微微动了一下。我突然想到,我凝视着的,正是父亲真实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影子,因为在我流泪的那一刻,影子不会颤动。
7.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______)
(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______)
8.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9.“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_______的《满江红》。在第②自然段引用是为了说明_______。
10.“你以为就你疼吗?我不疼吗?”孩子的“疼”指_________;父亲的“疼”指_________;父 亲吼出的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说“山脉”既是“坚硬”的又是“温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了照应文题,文中有两处写到“影子”。第一处是__________的时候,第二处是________的 时候,后者比前者笔墨多,且有深刻的议论,是因为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梦结束的地方
①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也大约有500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②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不惜失去生命。
③无限风光,惟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心动魄吧?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道:“完全不是这样,冰天雪地的山头上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④真就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还要登山呢?不要命似的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
⑤那是个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 )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 )在书本里,( )充满了诱惑。
⑥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13.“梦结束的地方”指的是什么?(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第⑤段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
A.因为 还是 都 B.即使 只要 就
C.如果 那么 就 D.无论 还是 都
15.第④段中,朋友说“我终于可以释怀”,这里“释怀”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③段中,朋友说“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这里的“浪漫”是指什么?他说“不浪漫” 的原因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谈谈你对本章末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说明性文章《猎捕高手——蜻蜓》,完成小题。
①提到蜻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烈日下翩翩起舞的优美身姿?看!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只蜻蜓正忽闪着四片晶莹剔透的翅膀,自如地在水面上飞行,就像一位优雅的空中舞者。如果仔细观察蜻蜓的翅膀,你会发现每一片前端都有一小块与众不同的区域,它们被称为翅痣。痣较重,可以在蜻蜓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如果缺少翅痣,空气阻力就会使蜻蜓的翅膀向后弯曲,蜻蜓就会失去平衡。蜻蜓能够成为猎捕高手,这些翅痣可是功不可没的呢!
②“嗡嗡——”有一只苍蝇飞入了蜻蜓的视线范围内,此时此刻,苍蝇还毫无察觉。突然,优雅的舞者化身“绝命飞行员”,只见它以每秒44次的速度扇动翅膀垂直起飞,以每秒20米的速度快速冲向猎物。与此同时,苍蝇发现敌情,然而自带雷达的“飞行员”早已锁定了它。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苍蝇打算改变航向的时候,“飞行员”伸出魔爪将其擒获。一场狩猎圆满成功,“飞行员”降落在一根草茎上,开始享用美食。它们经常在飞行过程中用餐,不过偶尔也会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停下来细品尝。
③你是不是注意到了蜻蜓漂亮的大眼睛了?蜻蜓可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它一共有3只单眼和2只复眼,而每只复眼都有2万到3万只“小眼”组成。借助复眼,蜻蜓可以上、下、左、右无死角巡视。任何猎物只要进入它的视线范围内,就会被它锁定。不仅如此,蜻蜓的复眼还是天生的测速仪,眼前有物体移动时,每只小眼都会捕捉一幅画传给大脑,经过信息处理。蜻蜓能准确判断出猎物的运动速度,并预测它的运动轨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蜻蜓能准确把握猎物的动向,是蜻蜓成为捕猎高手的又一重要因素。
④小小的蜻蜓有高超的猎捕水平,几乎是天生的害虫“收割机”,它们专门吃蚊子、苍蝇以及其他的小昆虫,并且食量惊人。一只蜻蜓平均每天能捕食1000多只小昆虫,捕猎的成功率超过95%,是大白鲨的两倍,是“草原之王”狮子的四倍,真让人惊叹!就这方面而言,科学家称它们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猎手,是自然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说时迟,那时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____________________
19.蜻蜓能够成为猎捕高手的重要因素是( )
①蜻蜓能准确把握猎物的动向。 ②蜻蜓能够快速、平稳地飞行。
③蜻蜓每天捕食一千多只昆虫。 ④蜻蜓能够在飞行过程中用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以下关于蜻蜓复眼的描述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信息处理 ②捕捉画面 ③物体移动 ④预测轨迹 ⑤判断速度
A.③②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①④②⑤ D.③①②⑤④
21.第④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写出 了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④自然物画“ ”句子中的“几乎”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的作者为蜻蜓取了不少有趣的别称:“优雅的空中舞者”“绝命飞行员”“天生的害虫‘收 割机’”……选择其中一个,说说这样写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节选)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①———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②———”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24.本文选自长篇小说《______》,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5.破折号的用法一般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文中①处的用法是(________),②处的用法是(_________)(填序号)
26.选文中写到了其他人的哭,下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主人公崇高的革命精神。 B.表明主人公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
C.害怕自己也受连累,吓得哭出声来 D.对即将面临死亡的狱友、亲人的不舍
27.下面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挺立”写出革命者哪怕面对死亡,也绝不会向恶势力低头。
B.“黎明”、“胜利”等词语写出了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
C.“像……像……”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他们坦然地面对死亡。
D.最后一句抓住人物的神态,写出他们乐观的革命精神。
28.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典礼”在字典中的意思是“郑重举行的仪式”,联系全文,在这里指江 姐________,从中看出江姐_________(填一个四字词语)的革命精神。这一精神在第二自然段 中具体表现在这些细节上:拍身上的灰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走几步
29.文中画“ ”的句子是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紧握”一词(_____)(能 不能) 去掉,因为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 “雪能源” 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30.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
A.“雪资源” B.雪的结构 C.雪的功能 D.雪的保健
(2)下列四项中,不是“雪水”所起作用的一项是(_______)
A.加速衰老 B.降低胆固醇 C.防止动脉硬化 D.延年益寿
(3)下列四项中,对“雪水”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是一种超软水 B.富含矿物质 C.具有渗透力 D.有保健作用
(4)下列说法,和短文内容不相符的是(_______)
A.雪能治愈轻度冻伤 B.雪水洗澡能减少疾病
C.世界上已有雪剂空调楼 D.雪团能滤掉80%甲醛
31.研读全文,本文介绍了“雪”的哪三个功能。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3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围绕“雪水”对第④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加以整合。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③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4.文中第2自然段中的“那步田地”是指( )
A.母亲因为种那些田地生病了。 B.母亲带着病来到那块田地。
C.母亲生病了,但还能种田地。 D.母亲的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35.母亲由“絮絮叨叨”到忽然不说了,原因是( )
A.担心“我”又陷入痛苦中,不再带着她去看花了。
B.了解“我”从小就喜怒无常,所以说话变得更加小心。
C.结束这个话题,怕“我”再次因残酷的现实而深陷绝望。
D.担心她的絮絮叨叨会耽误了“我”休息的时间。
36.围绕“看花”这一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情节。
“我”拒绝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根据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三句话分别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心情都源自一位母亲_______的情感,三个句子在表现情感上共同的方式是_____。
38.文中哪句话与画横线的句子相互照应,用“ ”画出来。
这两个句子都是 描写,结合“我”的内心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描写在抒情上的作用是
39.第1自然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的原因是________,又“偷偷地听着”是因为___________, 从中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的母亲。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40.本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家住的地方很偏僻,与童年的春节似乎没有联系,下面选项中对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出下文,使内容自然流畅。 B.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过春节时的热闹。
C.环境描写突出过春节前的冷清无聊。 D.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相呼应,突出惆怅寂寞之感。
41.“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 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作者产生这种说不出的惆怅之感的原 因是( )
A.这个春节很遗憾,爸爸和哥哥们娱乐的时候没有“我”的份。
B.因为过完元宵就要好好收心去上学,“我”不喜欢上学。
C.过年的热闹与年后的安静,让“我”不习惯,既留恋却又无奈。
D.因为我不舍得那些被烧掉的灯,“我”觉得这样烧掉太可惜了。
42.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事件
(________) 母亲:打点新衣鞋帽、做糟肉、卤肉、蒸年糕 父亲(__________)
大年初一 祭拜先祖、(___________) 各村耍“花会”
元宵过后 (____________)
43.“一表三千里”这句俗语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意思是_________,用在这里突出春节 _________的特点。
44.作者回忆了自己大年初一经历的许多事情,其中哪一件写得最详细?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雷打不动 花招儿
2.长大后妈妈过生日,“我”想了一个花招儿,让妈妈吃到了糖馅的饺子。
3. 那花边是穗状的.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比喻 从侧面表现出“我”期 待妈妈能吃到糖馅的饺子的心情
4.C
5. “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并说吃到这个饺子就寓意大吉大利,希望妈妈能吃到 才吃到第二个 ,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
6.第一次:因为妈妈看到“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把肉馅饺子吞进肚子里,心里开心。第二次:因为妈妈吃到了糖馅的饺子,明白了“我"的心意,心里感到幸福。从第一次笑中我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疼爱,母爱是伟大的:从第二次的笑中我体会到孩子长大后要懂得回报母亲,并付诸行动去孝敬她。
7. 行色匆匆 相依为命
8.主要讲在“我”生病期间,深刻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之深。
9. 岳飞 父亲为给“我”治病,不辞辛苦地陪“我”从南到北去首都求医
10. 身体的疼痛 心疼 看到孩子受苦,自己的内心更是痛上加痛,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之深。
11.坚硬指的是“我”生病,父亲为“我”扛下了所有,四处求医。而温柔指父亲看到“我”身心煎熬,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助感。
12. 在协和医院排队挂号 父亲因肠胃炎住院 在后者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了父亲对于“我”的重要性,在“我”最需要关爱时挺身而出而最后又因为“我”而病倒后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13.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实现梦想,达到成功的境地。
14.D
15.放下牵挂,为完成自己的心愿感到欣慰。
16.“浪漫”指的是“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他说“不浪漫”的原因指的是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
17.本段指出了文章主旨,赞扬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围绕理想不停奋斗的过程,人的一生应当是艰苦卓越的奋斗的一生。
18. 形容事情突然发生,比说话之时还快。文中指蜻蜓的飞行速度很快。 了解敌方,了解己方,作战百次也不会吃败仗。文中指蜻蜓能准确地把握猎物的动向,每次捕猎都能成功
19.A
20.A
21. 列数字 作比较 蜻蜓拥有高超的捕猎水平
22.不能删掉。“几乎”表示接近的意思,去掉就表示蜻蜓完全是天生的害虫“收割机”。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23.“绝命飞行员”这一别称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蜻蜓飞行速度快的特点,趣味十足,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4. 红岩 江姐
25. A C
26.C
27.C
28. 被转移即将赴死 视死如归 理旗袍上的折痕 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在镜子前看了一下
29. 动作 不能
“紧握着”这个细节,更加能表现人物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30. C A B D
31. 制冷(或节能) 空气净化 保健作用
32.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雪制冷可以节约大量燃油;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降雪积存起来可以制冷的功能。
33.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34.D
35.C
36. “我”答应看花 “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
37. 伤心 着急 高兴 对孩子的关心 借助母亲动作、语言来抒发情感
38.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环境
借景抒情,形象地展现了“我”的心情从绝望到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变化。
39. 避开“我”的烦躁 怕我伤害自己 慈爱、细心
40.D
41.C
42. 过年的前几天 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 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 烧灯笼,去上学
43. 夸张 形容表亲间有时疏远的距离 热闹
44.写得最详细的是各村耍“花会”这件事,通过描写“花会”的丰富热闹,突出故乡过年的热闹。也与下文春节结束后我内心的寂寞、不舍、无奈形成对比。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