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高考物理系列:力学实验——课件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2高考物理系列:力学实验——课件专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4-15 19:51:59

文档简介

(共117张PPT)
高中总复习优化计
按Es键退出
优系列丛书任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网学习研究机构”研究成果
R
志优化系列M书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学习研究机构”研究成果
2010高中息复习
优化没计
GAO ZHONG ZONG FU XI
THE BEST DESIGN
专题八物理实验(一)力学实验
00。00
考命题聚焦
GAOKAOMINGTIJUJIAO
考情统计
考点
2010命题热点追踪
2008年
2009年
游标卡尺全国Ⅱ理综(22题1,5
福建理综(19题1,6分),
分),海南单科(13题,4
螺旋测微分),天津理综(22题1,宁夏理综(22题,4分)
器的读数
海南单科(13题,4分)
16分)
1.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仪器的读数
全国Ⅰ理综(23题,10
仍是高考的热点
全国I理综(22题1,6分),全国Ⅱ理综(23题,2以改造基本实验为主的创新实验逐渐
分),北京理综(21题2,13分),山东理综(23题
成为高考的增长点,它能体现新课标的
18分),广东单科(16题,,12分),安徽理综(21思想,也必将是2010高考的发展方向
力学实验13分,江苏单科(1题,题3,6分),广东单科(153.以考查物理模型物理规律为主的创新
10分),宁夏理综(22题题,10分),江苏单科(1实验是难点也是高考发展的一个方向
2,15分),天津理综(22题,10分),四川理综(22
题2,16分)
题1,17分),上海单科
(17题,6分)
考点核心整合
KAODIANHEXINZHENGHE
、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1)游标卡尺
1.长度测量类仪器
①原理:利用游标尺最小分度和主尺最小分度的
微小差值,把微小长度积累起来进行测量
②读数:如下表所示
游标尺(mm)
刻度刻度|每小今)精废/测量结果(游标尺上第n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
mm
格数总长度1毫米差
刻度线对齐时)(mm)
主尺上读的
10
0.10.1
毫米数+0.1n
主尺上读的
20
0.050.05
毫米数+0.057
主尺上读的
50
49
02
0.02
毫米数+0.02n
(2)螺旋测微器
①构造原理:螺旋测微器是测量长度的仪器之
在实验中常用它测量小球的直径、金属丝的直径和薄
板的厚度等.用它测量长度,可以精确到0.01mm,还
可以估读到0.001mm(即毫米的千分位),因此螺旋测
微器又称为千分尺.如图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共50张PPT)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理解能力
(二)推理能力
(三)分析综合能力
(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解读——考试说明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五)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1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II
考试要求:
解读——考试说明
实验与探究实验 序号 内容(2009年)
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3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5 探究动能定理
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7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8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9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0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1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12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3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4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15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010年)
解读——考试说明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2011年)
表述现一致
内涵有变化
命题更成熟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2011年)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2011年)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2011年)
实验与探究实验 序号 内容(2011年)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五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测定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实验八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十二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十三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四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实验十五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解读——考试说明
实验与探究实验 序号 内容(2011年) 说明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的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五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测定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实验八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二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十三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四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实验十五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意味深长
不耗“时、力”
2012年IB
实验 试卷 题号 分值 频率
实验 0 :基本仪器的使用 全国卷I 22(1)题 6 2
安徽卷 21.I题 6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全国卷Ⅱ 22(1)题 5 3
重庆卷 22(1)题 9
广东卷 34(1)题 6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福建卷 19(2)题 6 2
浙江卷 21.I题 10
实验三: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天津卷 9(2)题 4 1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江苏卷 11题 10 2
山东卷 23(1)题 12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力学实验统计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力学实验统计
实验 试卷 题号 分值 频率
实验五: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0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全国新课标卷 22题 4 4
海南卷 14题 9
四川卷 22(2)题 5
安徽卷 21. Ⅲ题 6
实验十二: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 0
实验十三: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福建卷 19(1)题 6 1
实验十四: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江苏卷选修3-4 B题 12 1
实验十五: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 0
实验 1 :平抛运动 天津卷 9(1)题 6 1
实验 2 :卡文迪许实验 上海卷 27题 6 1
续表
力光学实验 序号 内容(2011年) 2010年
实验0 基本仪器的使用 2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2
实验三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实验五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0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实验十二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0
实验十三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
实验十四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1
实验十五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0
实验1 平抛运动 1
( )
2009年
4
0
0
1
2
2
1
2
0
1
1
2
2008年
4
0
1
0
1
1
1
3
0
0
0
1
三年高考物理试题——力学实验分布统计
合计
10
3
3
2
5
3
6
5
1
2
1
4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卷别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Ⅰ 浙江卷 浙江卷 浙江卷
题号 22
(1光2电) 22|(2) 22|(1) 22|(Ⅱ) 21|(1) 21|( )
实验
名称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动量守恒实验测碰撞的恢复系数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006~2010年浙江省高考物理试题——力学实验统计
全国卷Ⅰ:一小一大
浙江卷:平分秋色
分值 6|18 12|18 6|18 9|18 10|20 |20
历年浙江省自主命题高考物理试题——力学实验统计
年份 2009 2009 2010 2010 2011 2011
卷别 省考试院 浙江卷 省考试院 浙江卷 省考试院 浙江卷
题号 22|(Ⅱ) 22|(Ⅱ) 22|(Ⅰ) 21|(Ⅰ) 21|(Ⅰ) 21|( )
分值 10|18 9|18 9|18 10|20 10|20 |20
实验
名称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历年浙江省自主命题高考物理试题——力学实验统计
年份 2009 2009 2010 2010 2011 2011
卷别 省考试院 浙江卷 省考试院 浙江卷 省考试院 浙江卷
题号 22|(Ⅱ) 22|(Ⅱ) 22|(Ⅰ) 21|(Ⅰ) 21|(Ⅰ) 21|( )
分值 10|18 9|18 9|18 10|20 10|20 |20
实验
名称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品读——高考真题
不变
稳定与传承
1.原则不变:“三个有助于”。
3.形式不变:一题多问,着点布分。
2.内容不变:指导意见、考试说明。
品读——高考真题
不变
稳定与传承

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2009年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由秒表到电光计时。
2010年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由逐加到逐加逐减取平均。
品读——高考真题
不变
稳定与传承

2.纸上谈兵到手脑并用。
2009年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游标卡尽的正确使用。
2010年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橡皮绳的恢复情况。
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品读——高考真题
不变
稳定与传承

突破与创新
3.落实双基更彰显探究。
2.纸上谈兵到手脑并用。
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实验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一题 一问 一题多问
解读:考试说明
品读:高考真题
研读:备考策略



强化技能,重做实验
研读:备考策略
图13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13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10广东卷 34 . (1) .(6分)
图13
答案:② 0.68~0.72cm 0.100m/s
答案:① 0.02s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mm。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cm。
2010安徽卷 21.Ⅰ.(6分)
答案:(2)0.675
答案:(1)0.617(0.616~0.619)
2009浙江卷 22.Ⅱ.(9分)
(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答案:(1)乙
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
(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 s ,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____转/s。(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 ________ 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10全国卷I 22.(1).(6分)
答案:⑴4.55转 /s ⑵2.91cm
2009浙江卷 22.Ⅱ.(9分)
(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t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2)2t0 变大 变大  
光敏电阻
26.(6分)DIS描绘电场等势线的实验……
28.(6分)用DIS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
29.(6分)某同学利用DIS、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等实验器材测量电池a的电动势和内阻……
2010上海卷
回归教材,关注竞赛
强化技能,重做实验
研读:备考策略
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水平抛
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
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小球B,两球
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
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两球能在空
中相遇,则小球A的初速度vA应大于    ,A、B两球初速度之比   为    。
2010天津卷 9.(1) . (6分)

答案:
2008全国卷I 14.(6分)
选择题
2009省考试院 21.(10分)
实验题
H
L
h
B
A
2010浙江卷 22.(16分)
计算题
卡文迪什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G。
(1)(多选题)为了测量石英丝极微的扭转角,该实验装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
A.减小石英丝的直径
B.增大T型架横梁的长度
C.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
D.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
(2)已知T型架水平横梁长度为l,
质量分别为m、m’的球,位于同一
水平面,当横梁处于力矩平衡状态,
测得m、 m’连线长度r,且与水平横梁垂直;同时测得石英丝的扭转角度为θ,由此得到扭转力矩kθ (k为扭转系数且已知),则引力常量的表达式G=_____。
2010上海卷 27.(6分)
答案:(1)CD (2)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做法是先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的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 ;挂七个50g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①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
它们的代号是 和 。测量记录表:
②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记录,请你根据上图
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表中。
③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4个差值d4=_________=_________ cm。
④根据以上差值,可以计算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 L, 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 L=_______;代入数据解得 L=______cm。
⑤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N/m(g取9.8m/s2)。
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 L6 L7
刻度数值/cm 1.70 3.40 5.10 8.60 10.3 12.1
2008北京卷 21.(2) (12分)
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减,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X加+X减)/2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mm)
甲 乙
1 216.5 216.5
2 246.7 232.0
3 284.0 246.5
4 335.0 264.2
5 394.5 281.3
6 462.0 301.0
(1)同一橡皮绳的X加 X减(大于或小于);
(2)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
(4)为了更好的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010浙江卷 21.Ⅰ . (10分)
答案:(1)小于 (2)乙(3)略 (4)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
  关于先逐加后逐减再取平均值的设计方案,不仅是大学普通物理学中《用金属丝的伸长量测定杨氏模量(光杠杆法)》的基本方法,而且该实验也收编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规定的实验试题。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勾码个数 改变量(Xn-X1)/mm
甲 乙
1
2 30.2 15.5
3 67.5 30.0
4 118.5 47.7
5 178.0 64.8
6 245.5 84.5
k乙=57~70(N/m)
答案为何给出这样的取值范围?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勾码个数 改变量(Xn-X1)/mm
甲 乙
1
2 15.5
3 30.0
k乙=57~70(N/m)
y = 0.0268x + 1.1903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勾码个数 改变量(Xn-X1)/mm
甲 乙
1
2 30.2 15.5
3 67.5 30.0
4 118.5 47.7
5 178.0 64.8
6 245.5 84.5
k甲=25-34(N/m)
×
×
×
×
×
×
×
×
×
×
×线——增挂钩码时的图线
×线——减挂钩码时的图线
2010福建卷 19.(2) . (6分)
用2、4、6和8条平行弹簧,沿水平面拉一个木块,所有弹簧都完全相同而且在每次实验中每个弹簧都伸长相同的长度(弹性限度内),图1表明了木块的加速度与弹簧数目间的关系,试求:
(1)从图中的加速度和弹簧数目间直线关系,能得到什么结论?
(2)直线与x轴的截距量度是什么?
(3)你能利用这个图去预测由拉长一根弹簧使之达到这一标准伸长量所产生的木块加速度吗?
(4)假设你只改变物体所在表面而重复该实验,新的图像与图1有什么区别?
0 1 2 3 4 5 6 7 8 9 x
75
50
25
a/cm s-2



弹簧条数
图1
——摘自北京大学林丽主编《普通物理学辅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1(27)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控制实验条件
图像中的斜率与截距问题
分析与评价
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
2011年2月19日:“华约”
2011年2月20日:“北约”
2011年2月20日:卓越联盟
2011年2月26日:五校联考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7所)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共14所)
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连理工、东南大学、哈工大、华南理工、天津大学、西北工大、重庆大学(共9所)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共5所)
多项目标,多维拓展
回归教材,关注竞赛
强化技能,重做实验
研读:备考策略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试中午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
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
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 。
2010全国卷Ⅱ 22.(1) (5分)
答案:(1)C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
如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0~12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
(写出两个原因)
2010新课标卷 22. (4分)
答案:(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2010海南卷 14. (9分)
(1)


(2)用表示直接测量量的字母写出下列所示物理量的表达式:
①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瞬时速度分别为v1=_____和v2=_____。
②当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Ek1=___________和Ek2=__________。
③在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Ep=___ (重力加速度为g)。
(3)如果△ Ep ≈ ____________,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答案:(1) ① 9.30② 60.00(答案在59.96~60.04之间的,也给分)(2)① ,
② , ③ mgs (3)


有4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打出的纸带A、B、C、D,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S1、S2、S3。请你根据下列S1、S2、S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791m/s2)
  A.61.0mm 65.8mm 70.7mm
  B. 41.2mm 45.1mm 53.0mm
  C.49.6mm 53.5mm 57.3mm
  D. 60.5mm 61.0mm 60.6mm
2010四川卷 22. (2) (5分)
答案:C
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 ,并测出
下落时间t,通过v=gt 计算出瞬时速度v0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
计算出瞬时速度
C.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
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测算出瞬时速度,并通过计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
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
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
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0,以上方案
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010安徽卷 21. Ⅲ (6分)
答案:D
教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铁架台、铁夹、电键、复写纸、纸带、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密度不同的重物和导线若干。为了完成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你还必须领取 1 ,正确安装实验装置后,在释放纸带之前,应把重物提高到 2 的地方。某同学选用不同的器材,在实验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两条打上点的纸带,第一个打点均为O ,在甲纸带上任选6个连续的打点A、B、C、D、E、F,它们到O的距离分别为19.20cm、23.23cm、27.65cm、32.45cm、37.63cm、43.20cm;同样在乙纸带上任选6个连续的打点A’、B’、C’、D’、E’、F’,它们到O的距离分别为16.00cm、19.36cm、23.05cm、27.04cm、31.37cm、36 .10cm ;根据甲纸带的数据可知,m=0.2kg的重物由 点运动到 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3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4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取g=9.8m/s2 )。分析这位同学的两组实验数据,指出哪组不符合实验要求,并说明原因。
答案: 1.低压交流电源  2.靠近打点计时器  3.0.282J  4.0.278J  5.通过乙纸带的数据计算可知:其对应的重物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比动能的增加量大得多,不符合实验要求的阻力远小于重力的条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选择的重物密度太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及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去除阻力的影响。
2011省考试院卷 21. Ⅰ (10分)
2010新课标卷 22. (4分)
* 2010海南卷 14. (9分)
2010四川卷 22(2).(5分)
2010安徽卷 21 Ⅲ . (6分)
2011省考试院 21 Ⅰ . (10分)
2010全国卷Ⅱ 22(1).(5分)
实验考查的目的不同, 仪器选择、误差原因
装置由竖直变为横向,仪器使用、处理数据
发现问题、定方案(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能运用已学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处理问题
仪器选择、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评价
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所示。①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 (用图中的θ1、θ2表示);②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 (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2010福建卷 19.(1) . (6分)
答案: ①n=sini/sinr
=sin(90- θ1)/sin(90- θ2)
=cos θ1 /cos θ2 ;②大。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平抛
单摆
光电计时
频闪照相
多普勒效应
DIS实验
水平型
倾斜型
竖直型
圆周型
纸带
脉冲
实验
计时
2002广东、河南卷 13 (7分)
多项目标,多维拓展
回归教材,关注竞赛
强化技能,重做实验
数形结合,评议相伴
研读:备考策略
2010年各地高考试卷理综物理实验部分统计(16份) 浙江卷
项目 次数 2009 2010 2011
省考试院
识图(数) 9 1 1(1) (1)
绘图 12 1 2 1
评价、建议 10 2 2
多项目标,多维拓展
回归教材,关注竞赛
强化技能,重做实验
数形合一,评议相伴
研读:备考策略
……(共37张PPT)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
1.997(±0.001) 
1.094
 9.200
7.25
两细线的方向(或两力的方向),
O点的位置
F′
图5
答案 (1)AD (2)见解析
答案 (1)1.66(或1.65) (2)B (3)AD
2.50
1.00
以题说法 本题考查了用平均速度法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D
AB
答案 (1)0.700 2.030 (2)2.02(或2.00~2.02) 1.21
D
9.4
受摩擦阻力、空气阻力的影响
图17
次数 F(N) (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4 2.62 4.65 4.84
5 3.00 5.49 5.72
B
D
2.10
0.35
中学科月刊精品模概w
0
6cm
0123
25
3主尺
游标尺
F

水平线
□L
□[
显示丿
2
cIm
光电计时器
0
光电
(a)
456
纸带电源插头
E
车打点计时器
砝码砝码
5
单位

平行桌面的细线
A
B
水平桌


纪教育网(
)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2我有
①上21世纪教育网下精品教学资源
挡光片、不
长木板
电火花计时器
圆形卡纸
动机底座

25
m
5
ll
A
D
打点计时器滑块细线滑轮
纸带
长木板
水平实验
沙桶
2
2
h
B
2
2
C
D
速度传感器拉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
理论
6.0
5.0
FN
理论
6.0
0
0
3.0
2.0
O0.51.01.5202.53.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