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平移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3
教材分析: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一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让学生移一移、找一找等活动,感知图形平移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平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他们对平移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平移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的特征。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移的过程,初步体验平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尺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互动好吗?一起向左移动两下回来,向右移动两下回来,向前移动回来,向后移动回来。我们这样移来移去,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运动)那你们还记得生活中的这些平移现象吗?课件播放生活录像。(电梯向上运行、拉抽屉等场景)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
互动新授
教学例3
探究平移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平移的小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的最聪明,能迅速找到变化和没变的地方。
出示教材第86页例3的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两图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师生交流后明确:“箭头”始终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板书:形状、大小不变)
“箭头”的位置变化(板书:位置发生变化)。
平移的“二要素”
师:大家真聪明,一眼就看出了“箭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谁能说一说它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反馈总结:“箭头”分别向右平移了7个格;向上平移了5个格。
师:我们在平移的时候要说清楚平移的两个要素: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个格,也就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平移的格数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抓住图形上的关键位置上的点或线。
教师利用课件形象的进行演示:根据图形上的一组对应的关键点,数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平移的格数。(板书:关键点)
课件出示:平移的距离(格数)是对应点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间的方格数。
继续出示例3主题图。
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进行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这时“箭头”又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巩固拓展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还有哪些。
在方格纸上利用图形平移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学生小组内动手画一画。
设计意图:各种形式的应用平移的习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题小结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出示知识链接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平移要有方向,二是平移要移动一定的距离;还学会了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平移的特点: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平移的二要素:有方向、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