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第八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威宁第八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7 11:17:33

文档简介

威宁八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2021.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3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试卷命题范围:必修④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既有因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不同而
导致的差异性,这一点构成了各民族文学艺术的个性特征;又有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
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共同性,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得以相互影响、渗透和交流的重
要前提。作为揭示世界人生的悲剧性因素,丰富和发展人类情感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世界各民族的悲剧艺术之间也体现着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规律。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
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
物被東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
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

挣脱现存秩序的柬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
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有的作品还有一个“欢乐的尾
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
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
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
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
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
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
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
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
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选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悲剧艺术之间的差异是由中西方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
的不同导致的。
B.民族精神的差异使得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和西方悲剧主人公对待现存秩序的态度截然
C.中国古典悲剧讲究“悲欢离合”“苦乐相错”和“大团圆”结局,而西方悲剧则一悲到底,以
死亡或毁灭为结局
D.中国古典悲剧注重塑造贫民形象所以没有英雄形象,而西方悲剧则因为过于关注英雄
形象,所以没有贫民形象
【高一月考·语文第1页(共6页)】
6420A威
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一语文
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B项,“截然不
方悲剧
都有对现存秩序的反抗态度
典悲剧主人公无法
脱束缚,而西方悲剧主人公反抗态
抗精神更强
原文是“多数作
不是全
偏概全
剧不都是“悲欢

大团圆
D项,理解错误,文中只是说
典悲剧早期表现出贫民化倾向,并没说
英雄形象;而西方悲

匕的英雄,并没说就没有贫民形象。故选A
(“戏剧结构”错
这一段主要从
法角度的比较中突
方美学思想对各自悲居
作品风格的影
结合文本内容
别主要表现
分析可知,选项
文无据,性格内向和
并未论及
换概
套现和交易,刺激消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的政
就会大打折扣
给地方财政
资金造成经济损失,更谈

扶危济贫”,说的是“消费券被套现和交易
5.D(“面对风险只有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
能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以偏概全,原文为“如
使消费者
增加消
费者更多的价格
者更多的价格折
扣,还有一种
曾加消费者
券使用办法,打击消费券套现和交易行为;②依托消费券培育品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③加大消
券折扣,丰富消费券类型。(每点2分,酌情给分
有孩
观上带给他的

孩子拿张白
大大的
爸,这个字,下边是七还是提
写;“上班开会,刘
的心乱,感觉
指头在指指点点。时
刘一竿
偷鱼的窃贼,”同事也没有真
他背后指指点点;这些都是这一竿自己的感觉,并不是
同事客观上带给他的压力
刘一竿没钓到
得丢了脸时,发现了鱼囤,满载而归;②钓鱼前刘一竿精心藏好车,可后来
找不到
③刘一竿想用偷来
通的呼日格人道歉
却因呼日格方言里没有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酌
的生活环境来展现
洛村庄没有栅栏围墙
透透等表现其邻里和睦;②用鲜
明的人物形象

接物的方式)来揭示,如写提奶桶婆婆、肩钐刀老汉以及驾船汉子对陌生人无私
的帮助,表明其热情友善;③用呼日格人特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
词汇中没有“偷”这
来表明
世世代代淳朴的民风。(每点2分,酌情给分)
是这的意思,有指示作用,所以在“谒九
是”之间断开,排除A项和D
是独立短语,所
间”后断开,排除B
武帝始建年
文意并不是说张嘉贞卑恭

给告状者定反坐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坐
等到他们身死之后,都被不肖
酒色之资。实在没有意义
各1分,句意2分
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
的手法并非反
文翁类比李使君
李像文翁那样优秀

象:作者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
想象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②夸张:“万壑”“千山”采用了夸张的手法。③视听结合(动静
到处是参
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
自然风光。(每写出一种手法给1分,每种手法的具体分析给1分,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