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并掌握笔算方法.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能抓住知识间的联系探究新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重点
能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一、复习导入
口算
35×2=
19×5=
250×3=
140×6=
16×5=
13×6=
230×4=
17×5=
280×3=
140×7=
18×3=
350×2=
70
840
80
78
95
920
85
840
750
980
54
700
神秘的城堡
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下面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160×30= ?
106×30= ?
合作任务一:
小组合作:观察下面算式,请你尝试用笔算算出来,并且说说你们这一组是怎样算的???
160×30=
160×30=
先口算出16×3
=48,再在积的
末尾添两个0.
我喜欢这样笔算:
1 6 0
3
0
×
4 8
0 0
小结: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4800
合作任务二:
请你运用刚才的方法来进行笔算,在分组合作过程中,概括一下,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应该要怎样计算?试试看,你是最棒的!?
106×30=
106×30=
3180
我这样列竖式:
1 0
×
6
3
0
自己试一试!
这样列更好:
1 0 6
3
×
3 1 8 0
0
二、探究新知
(1)160×30= ______
二、探究新知
(1)160×30= ______
4800
二、探究新知
(1)160×30= ______
? ? 1 6 0
×? ? 3 0
4 8 0 0
4800
二、探究新知
(2)106×30= ______
3180
1 0 6
3 0
×
3 1 8 0
探究新知
(1)160×30= ______
4800
探究新知
(1)160×30= ______
4800
? ? 1 6 0
×? ? 3 0
4 8 0 0
(2)106×30= ______
3180
1 0 6
3 0
×
3 1 8 0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1 0 6
3 0
×
3 1 8 0
106×30=3180
1. 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当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时,用第二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0也要乘,与0相乘后,再加上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1.
? ? 2 2 0
×? ? 4 0
8 8
0 0
? ? 1 6 0
×? ? 6 0
9 6
0 0
? ?3 6 0
×? ?2 5
1 8 0
7 2
9 0 0
0
? ?5 8 0
×? ?1 2
1 1 6
5 8
6 9 6
0
做一做
360×13=4680
305×50=15250
180×50=9000
240×22=5280??
208×30=6240
206×40=8240
290×20=5800
460×70=32200
337392
做一做
练习八
3. 口算.
50×90? ? ? ? ? ? ? ? ? ? ? ? ? ? 40×80? ? ? ? ? ? ? ? ? ? ? ? ? ?32×30
190×5? ? ? ? ? ? ? ? ? ? ? ? ? ? 70×140? ? ? ? ? ? ? ? ? ? ? ? ?300×30
21×40? ? ? ? ? ? ? ? ? ? ? ? ? ? 25×30
=4500
=950
=840
=3200
=9800
=750
=960
=9000
练习八
4.
90×201=18090(分钟)
答:用了18090分钟.
练习八
5. 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
350×20=7000(千克)
5吨=5000千克
7000>5000
答:不够这头大象吃20天.
练习八
6. 在? ? ? ?中填上“>”“<”或“=”.
120×20? ? ? ? 12×200
500×10? ? ? ?10×550
16×400? ? ? ? ?210×4
19×300? ? ? ?30×180
=
<
>
>
练习八
7.?
120×73
46×205
182×47
=8760
=9430
=8554
? ? 1 2 0
×? ? 7 3? ?
? ? 3 6 0??
?8 4 0
8 7 6 0
? ? 2 0 5
×? ? 4 6??
?1 2 3 0?
?8 2 0? ??
?9 4 3 0
? ? 1 8 2
×? ? 4 7??
?1 2 7 4??
?7 2 8? ??
?8 5 5 4
250×60
=15000
28×103
=2884
27×142?
=3834
? ? 2 5 0
×? ? 6 0? ??
?1 5 0 0 0
? ? 1 0 3
×? ? 2 8??
? ? 8 2 4?
?2 0 6? ?
?2 8 8 4
? ? 1 4 2
×? ? 2 7??
? ? 9 9 4??
?2 8 4? ??
?3 8 3 4
练习八
224×30
=6720
304×15
=4560
? ?2 2 4
×? ? ? 3 0??
? ?6 7 2 0
? ? 3 0 4
×? ? 1 5??
?1 5 2 0??
?3 0 4? ??
?4 5 6 0
练习八
10. 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其中一部分蔬菜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如下表.
(1)每种蔬菜卖了多少元?? (2)一共收入多少元?
(1)辣椒:12×302=3624(元)
西红柿:14×135=1890(元)
袖珍南瓜:15×140=2100(元)
答:辣椒卖了3624元、西红丝卖了1890元、袖珍南瓜卖了2100元.
(2)3624+1890+2100=7614(元)
答:一共收入7614元.
练习八
11.
李老师带了3000元钱,要为学校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分别还剩多少钱?
128×15=1920(元)3000-1920=1080(元)
108×15=1620(元)3000-1620=1380(元)
198×15=2970(元)3000-2970=30(元)
210×15=3150(元)3150>3000
答:有三种购买方案,买第一种电话机剩1080元,买第二种电话机剩1380元,买第三种电话机剩30元.
练习八
12. 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543×20? ? ? ? 542×30? ? ? ? 540×32
(参考答案)
乘积最大的算式是430×52
1.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07×30=
6210
280×90=
25200
2 0 7
3 0
×
2
1
2 8 0
9 0
×
7
2
0 0
2
6
0
5
2
因数末尾有0时,要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提高练习
2. 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3 4 2
3 2
×
6 8 4
9 2 6
9 9 4 4
1 0 2 6
1 0 9 4 4
5 0 4
2 6
×
3 0 2 4
1 0 8
4 1 0 4
1 0 0 8
1 3 1 0 4
提高练习
3.
方法1:
350×20=7000(千克)
5吨=5000千克
7000千克>5000千克
答:不够这头大象吃20天.
方法2:
5吨=5000千克
5000÷20=250(千克)
350千克>250千克
答:不够这头大象吃20天.
提高练习
超市周末促销,某品牌酸奶每瓶4元,买3送1.妈妈买3瓶酸奶,每瓶便宜多少钱?
方法1:
4×3=12(元)
3+1=4(瓶)
12÷4=3(元)
4-3=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拓展练习
超市周末促销,某品牌酸奶每瓶4元,买3送1.妈妈买3瓶酸奶,每瓶便宜多少钱?
方法2:
3+1=4(瓶)
4÷4=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拓展练习
甲、乙两个车间包装零件,分别装了80箱,甲车间用的是A包装箱,每箱装150个,共装零件多少个?乙车间用的是B包装箱,每箱装208个,共装零件多少个?乙车间比甲车间多装零件多少个?
方法一:
方法二:
答:甲车间共装零件12600个,乙车间共装零件18540个,乙车间比甲车间多装零件5940.
拓展练习
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后是怎样来到东亚的呢???
? ? ? ?相比穿越内陆的沙漠、高山、峡谷等复杂多变环境的挑战,海岸有着较为平缓的地形和稳定的食物来源(海产品),应该更适合人群迁移扩散。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围绕着印度洋沿岸分布的多个人群进行了研究。??
? ? ? ?其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的团队与印度学者开展合作,通过分析比较南亚、东亚以及大洋洲人群的线粒体DNA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三个地区人群的主要母系遗传组分,均分别直接来自“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祖先群体。这提示南亚、东亚以及大洋洲人群的祖先在“走出非洲”后主要沿亚洲南部海岸线迁移扩散。当到达南亚后,一部分祖先人群未做长期停留就继续前往东亚以及大洋洲。也就是说,这次迁移扩散是一个极为快速的过程。据格拉斯哥大学的文森特·麦考利和其合作者估算,平均的迁移速率大约是4公里/年。这意味着,只需要1万年,我们的现代人祖先就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
存在多次迁移事件——先行者4万年前抵达北京周边
在东南亚与大洋洲土著祖先人群分道扬镳后,我们的祖先开始由南向北迁移进入东亚。目前已有的证据表明北向迁移的历史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前后持续的时间很长(约6万至2万年前),提示存在多次迁移事件。例如,一部分祖先行动迅速,在距今4万年前就抵达了北京周边地区,甚至一路向北穿过西伯利亚,在距今约2万年前跨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大陆。一部分祖先则在东南亚停留了很长时间,等到距今约2万年前,才开始向北迁移。
其次,迁移的路线不止一条。一部分祖先继续沿着海岸向北,其中的一些到达了今天的日本。一部分祖先则选择内陆腹地,其中的一些甚至深入到喜马拉雅山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源自中亚、西亚和南亚的祖先人群,大约在距今1.8万年后由北部进入东亚。
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地上由于战乱、贸易、婚嫁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人群迁移事件,古老的由南向北迁移留下的印记依然记录在今天中国各民族人群的DNA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