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运用。
[重点难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了解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设计思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般情况下利用“全铺”到“半铺”到“不铺”,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来摆一摆,然后小组交流,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总结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几张照片,问:这么美丽的地方是那里啊?对,是我们的校园,你看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板块。从图上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
2、如果要知道操场的面积有多大?用面积单位去摆不太现实。那怎么办?我们今天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评析]: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从生活中引出的问题,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的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二)探究发现,合作学习。
以下活动仅提供8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的小正方形。
1、操作讨论:摆一摆。
出示
2cm
4cm
(1)边摆边完成下表
长方形
每排个数
排数
1平方厘米正方形个数
①号
长(厘米)
宽
(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2)讨论并回答。
①
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②摆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你们的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有与它的长、宽什么关系?
2、验证猜想:摆一摆
出示
3cm
5cm
师: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
生:我发现②号长方形比较大,小方格不能铺满它。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我先沿着长方形的长摆有几个,再沿着长方形的宽摆几个,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沿着长方形的长摆就知道每排摆了几个,沿着长方形的宽摆就知道能摆了几排,这样就可以算出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拿出几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验证一下学生的方法。
师:看来长方形的面积的确与它的长、宽有一定的关系。
3、讨论总结:摆一摆。
出示
12cm
9cm
师:用这种方法再试一试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我发现③号长方形太大了,用②号长方形的测量方法也不能解决问题。
师:谁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呢?
生1:我一个一个地交替摆小方格。
生2:这样不精确。
生3:这样不方便。
……
生:我可以用尺量,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就说明它每行能放几个小方格,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就说明有几行。
师:这个方法对不对呢?我们用它来验证一下两个长方形。
小组合作:量出右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算出①号、②号小正方形的个数验证这个图形的面积,
得出结论:
师: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是可行的,而且比起用方格测量又来得方便。因此,谁能总结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和动脑,对长方形面积的探索-发现-验证,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长×宽,把你们认为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写在作业纸上。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
[评析]: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舞台,逐个出示3个长方形,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验证过程中,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验证过程中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体验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迁移运用,内化方法。
1.口答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算后让学生找找哪两个特殊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它的面积公式是这样的呢?(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a或s=a?)
[评析]: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练习一:出示校园平面图:学校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板块(无数据)要计算这些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出示数据,学生计算。
练习二:量得小明同学的卧室长是5米,宽是4米。你能帮他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
练习三:(实践作业)找身边的一件物体的表面,先估计它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评析]:设计了一些分层次应用性练习,整个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知识化为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实践作业设计目的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五)及时小结,巩固提高。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
①号
②号
③号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