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7 16:35: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
制作人:胡少波
???
审核人:
课时:
3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朱自清、散文文体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及文章结构层次。
3、赏析第一第二两自然段。
【知识链接】
1、标题解读
  “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以《春》为题,不仅点明了写作对象,而且体现了行文线索,还突出了文章中心(表达了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3、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多变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形散神聚(即形散而神不散)。分为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4、背景材料
  本文大致写于1928至1937年期间。这段时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教书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此文。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⑴朗润(rùn)
酝酿(yùn
niàng)
抖擞(sǒu)
蓑(suō)衣
撑(chēng)伞
烘(hōng)托
 涨(zhǎng涨水
zhàng涨气)藏(cáng隐藏
zàng宝藏)散(sǎn散文
sàn散步)
 晕(yūn晕倒 
yùn黄晕)   薄(bó单薄
 bò薄荷 
bǎo薄被)
 和(hé和气 hè附和 hú和牌 huó和面 huò和稀泥)
⑵朗润:明亮滋润。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有意显示和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抖擞:振作。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①):盼望春天(盼春)
 第二部分(②~⑦):描绘春天(绘春)   
 第三部分(⑧~⑩):赞美春天(赞春)或者颂扬春天(颂春)
2、读①自然段,回答:作者以怎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哪些词语明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到来?
答:作者以充满喜悦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盼望”“近”两个词语明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
  到来。                                                        
3、读②自然段,回答:第一第二两句话是怎样的关系?
答:它们是总分关系。(第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总写;第二句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分写。)                                      
【达标检测】
第①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温馨提示: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谈本段的作用)
答:内容上,写出了人们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迫切心情;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积累了一些生字词,熟悉了文章结构及感悟了文章部分内容。
【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
制作人:胡少波
???
审核人:
课时:
3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赏析灵活多变的修辞运用。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回答。
1、第③自然段,春草有什么特征,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了什么修辞?
2、第④自然段,春花图,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描写顺序如何?写出一派怎样的景象?
3、第⑤自然段,春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受?作者是如何来描绘春风的?
4、第⑥自然段,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5、第⑦自然段,写出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6、第⑧⑨⑩自然段,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春天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熟读课文,作者在文中抓住了春天几幅图景来描写,每幅图景有何特征?又是如何描写的?
【达标检测】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请尝试找出来加以品析,说说它的好处。(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比喻——将“甲物”比作“乙物”,生动(形象或逼真)地写出了“甲物”“怎样”的特点;拟人——将“某物”赋予人的活动(情态或心理),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此物”“怎样”的特点;排比——不仅突出了“某物”“怎样”的特点,而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引用——引用了“内容”,不仅写出了“某物”“怎样”的特点,而且增强了说服力。)
比喻:“春天像小姑娘”,将“春天”比作“小姑娘”,形象地写出春“美”的特点。                                     
拟人:“桃树、杏树……”,将“花”赋予人的活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争
   奇斗艳的情态。                                     
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突出了春花颜色鲜艳,而且增强了语言气
   势,加强了表达效果。                                     
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仅突出了春天“温暖”的特点,而且增强了说服力。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我学会了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还学会了运用多种修辞手
       法生动刻画景物。
【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
制作人:胡少波
???
审核人:
课时:
3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能感悟文中优美而生动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精读课文,能把握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调动人
体感官来生动描绘景物的写法。
【自主学习】听写词语
                                        
【合作探究】
一、分析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写的?写出了……的情态?或表达……了的情感?)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连用两个“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脚步近”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1、小草偷偷地从图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偷偷地”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地描摹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样子;“钻”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赋予了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挤劲;“嫩嫩的,绿绿的”两个词突出强调了春草的质感与色泽。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像眼睛,像星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形态;“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赋予人的情状,表达了对花的喜爱之情。
二、作者为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人体感官(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入手,描绘的十分生动形象,请试着找出来。
嗅觉:“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写出春风的气息。
味觉:“
花里带着甜味儿”。写出花给人味觉上的美好感受。
视觉:“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极力渲染了春花色彩的鲜艳、美丽。
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写出春风带来清脆悦耳的声音。
触觉:“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春风的温暖、柔和。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提示:“刚落地的娃娃”有什么特征?“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有什么特征?“健壮的青年”有什么特征?)它们的顺序是否能调换?
答: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她的“新”;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突出了她的“美”;把春天比做“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她的“力”(活力、力感)。这是对五幅春景图的总概括,时间上由先到后,力量上由小到大,准确地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其顺序不能调换。
【达标检测】运用本课学习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或调动人体感官,写一段描绘秋天景色的片段作文。(字数:50--100字)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学会了优美句子的赏析,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调动人体感官对景物
       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
【课后反思】
迷人的春色
醉人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