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2.2探索生命的方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所研究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B.?除所研究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C.?所有的条件都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不同
解析:在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出该变量外,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的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或者干扰。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月季漂亮?????????????????????????????????????????????????????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解析:A、大雁何时南飞,有科学研究价值,因为对于研究大雁的迁徙行为很有价值,A不符合题意。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鼠妇生活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哪种月季漂亮,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可见C符合题意。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菜青虫的食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某学习小组准备对蚂蚁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究,他们根据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步骤中的( )
A.?收集信息??????????????????????B.?提出问题????????????????????C.?作出假设???????????????????????????D.?得出结论
解析: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根据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这是作出假设。
故答案为:C
4.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张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作出假设??????B.?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C.?发现并提出问题??????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析:张同学观察到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是通过观察发现的一个现象,针对这个现象,他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
故答案为:C。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
A.?提出假设??????????????????????????B.?提出问题?????????????????C.?设计实验??????????????????????????D.?表达和交流
解析:科学探究的步骤一般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故答案为:B
6.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所做的探究实验活动,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光
B.?实验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C.?实验说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生长
D.?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A.本实验设计在植物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探究的是水对植物的影响,不能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光,A符合题意。
B.植物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是该实验中不同的变量,B不符合题意。
C.本实验设计在植物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探究的是水对植物的影响,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根具有向水性,该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
A.?②③①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③②①④??????????????????D.?④⑥③①⑤②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答案为:D。
8.某生物实验小组同学观察蚂蚁时,看到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往前爬,有同学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该同学的说法属于探究活动中的(??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得出结论???????????????D.?表达与交流
解析:A.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是指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问题,确定实验目的,根据题意,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蚂蚁为什么总是排成一队往前爬?",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同学的回答在探究活动中属于作出假设,B符合题意。
C.得出结论是指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C不符合题意。
D.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得出结论后,小组内成员之间或与其他组成员之间进行观点和看法的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下列有关三人真实体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人中至少有两人的体温是39.5℃
解析: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一位同学作出假设:与埋在土壤中相比,至于土表的种子,其发芽率降低。该同学将5粒蚕豆种子埋在一层土壤下面,另5粒种子置于土壤表面,所得结果见下表。为证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这位同学应( )
种子处理
萌发种子数
埋入土下
4
置于土表
3
A.?修改所做假设?????????????????????????????????????????????????????B.?将实验装置放在光下
C.?用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D.?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解析:A、本题是探究种子埋在土壤中的深度与发芽率的关系,所以应设计实验存在唯一变量--埋在土壤的深度。实验的假设无所谓对错之分,不需要修改,A不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不需要光照,不需要放在光下,B不符合题意。
C、为证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我们一般采用多人实验或一人多组实验求其平均值,只用5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另外,实验中要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只用5粒种子也不合适,所以需要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C符合题意。
D、种子埋在土壤中的深度会影响种子萌发需要的空气,与黑暗程度无关,因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所以得不出这个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三次测量某同学的胸围差得出的数据是:第一次10厘米,第二次9厘米,第三次11厘米,则该同学的胸围差值是(??
)
A.?10厘米????????????????????????????????B.?9厘米????????????????????????????C.?11厘米????????????????????????????????D.?30厘米
解析:胸围差指的是尽力吸气结束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结束时的胸围长度的差,胸围差我们一般取测得的三次胸围差的平均值。三次的平均值为:(10+9+11)/3=10(厘米)。
故答案为:A。
12.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故答案为:A。
13.下列关于实验法中“作出假设”这一步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性解释???????????????????????????B.?假设是一种无端性猜测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D.?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解析:科学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做出假设环节中,做假设要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另外假设要具有可检验性,在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假设和结论有时候一致,也有出现假设与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假设并不是一种无端性的猜测,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的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该(???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也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和假设相符,如果不相符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重新进行实验,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要求实事求是,当实验的结构与假设不符合的时候,可能是假设不正确,便需要重新作出假设;如果是探究过程出现了错误,那么应当进行完善,重新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C
二、判断题
16.当探究得出结论后,不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答案:
错误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发现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进行反思,不断地进行总结。故本题说法不正确。
17.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的假设可以任意猜想。
答案:
错误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8.在科学探究中,探究的结果经过一次实验论证,就可得出正确结果。
答案:
错误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科学探究中,探究的结果经过一次实验论证,不一定就可得出正确结果,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19.探究的过程首先要作出假设。
答案:
错误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本题说法错误。
20.进行测量时,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也能获得可靠的数据。
答案:
错误
解析:为了要得到可靠的定量的比较,所以要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秒表来测量时间等,为了减少误差,得到可靠的定量的比较,所以要进行测量,一般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不相同.
答案:
错误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的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均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故题干说法不正确.
22.科学探究中,水、温度、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变量.(判断对错)
答案:
正确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因此水、温度、时间可能是实验的变量,题干说法正确.
23.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能有多个变量.(判断对错)
答案:
错误
解析: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因此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对照实验最好设计一个变量.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小组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________。?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
实验A:让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实验B:让蚯蚓在薄木板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cm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蚯蚓在________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实验变量是什么?________。
解析:(1)提出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实验A:让蚯蚓在玻璃板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实验B:让蚯蚓在薄木板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5)实验A与对照实验B的实验变量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故答案为:(1)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3)玻璃板(4)粗糙物(5)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25.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乙品种花生袋中分别取3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然后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回答:
品种测量结果
甲品种花生
乙品种花生
长轴长度(毫米)
12
14
16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15毫米
24毫米
(1)该小组在实验样品的选择上采取的是________的科学方法。
(2)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3)如果将乙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
________(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4)比较大、小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说明长短性状受________控制。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6)若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为一对相对性状。长粒(R)为显性,用纯种长粒与短粒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再将子一代之间交配,子二代有___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为长轴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
%,表现型为短轴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可见题干中,是选取的样本进行测定的,所以该实验选择的是抽样检测。
(2)根据题干,本实验探究的是“花生果实的大小变异,”所以可以提出问题:花生的大小会发生变异吗?
(3)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根据题干所述,乙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是因为由于环境的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
(4)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所以大花生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长短受基因的控制。
(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的也有短的,种植在贫瘠土壤里的花生,长得长度比较短,这主要是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可见,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根据题干所述,用纯种长粒(RR)和纯种rr杂交时,长粒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短粒rr也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r,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为Rr,再将子代进行交配即亲本的基因型都是Rr,当Rr和Rr杂交时,后代有三种基因型:RR、Rr、rr,比例为1:2:1,可见表现型为长粒的概率为75%,表现为短粒的为25%。
故答案为:(1)抽样检测;(2)花生果实大小会发生变异吗?(3)不能;(4)基因;(5)遗传物质和环境;(6)Rr、三种、75%、2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2.2探索生命的方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15分)
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所研究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B.?除所研究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C.?所有的条件都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不同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月季漂亮?????????????????????????????????????????????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3.某学习小组准备对蚂蚁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究,他们根据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步骤中的( )
A.?收集信息??????????????????????B.?提出问题????????????????????C.?作出假设???????????????????????????D.?得出结论
4.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张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作出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
A.?提出假设??????????????????????????B.?提出问题?????????????????C.?设计实验??????????????????????????D.?表达和交流
6.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所做的探究实验活动,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光
B.?实验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C.?实验说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生长
D.?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
A.?②③①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③②①④??????????????????D.?④⑥③①⑤②
8.某生物实验小组同学观察蚂蚁时,看到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往前爬,有同学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该同学的说法属于探究活动中的(??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得出结论???????????????D.?表达与交流
9.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下列有关三人真实体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人中至少有两人的体温是39.5℃
10.一位同学作出假设:与埋在土壤中相比,至于土表的种子,其发芽率降低。该同学将5粒蚕豆种子埋在一层土壤下面,另5粒种子置于土壤表面,所得结果见下表。为证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这位同学应( )
种子处理
萌发种子数
埋入土下
4
置于土表
3
A.?修改所做假设????????????????????????????????????????B.?将实验装置放在光下
C.?用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D.?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11.三次测量某同学的胸围差得出的数据是:第一次10厘米,第二次9厘米,第三次11厘米,则该同学的胸围差值是(??
)
A.?10厘米????????????????????????????????B.?9厘米????????????????????????????C.?11厘米????????????????????????????????D.?30厘米
12.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13.下列关于实验法中“作出假设”这一步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性解释???????????????????????????B.?假设是一种无端性猜测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D.?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14.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的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该(???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5.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二、判断题(8分)
16.当探究得出结论后,不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7.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的假设可以任意猜想。
18.在科学探究中,探究的结果经过一次实验论证,就可得出正确结果。
19.探究的过程首先要作出假设。
20.进行测量时,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也能获得可靠的数据。
2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不相同.
22.科学探究中,水、温度、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变量.(判断对错)
23.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能有多个变量.(判断对错)
三、实验探究题(15分)
24.某小组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________。?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
实验A:让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实验B:让蚯蚓在薄木板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cm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蚯蚓在________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实验变量是什么?________。
25.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乙品种花生袋中分别取3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然后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回答:
品种测量结果
甲品种花生
乙品种花生
长轴长度(毫米)
12
14
16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15毫米
24毫米
(1)该小组在实验样品的选择上采取的是________的科学方法。
(2)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3)如果将乙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
________(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4)比较大、小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说明长短性状受________控制。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6)若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为一对相对性状。长粒(R)为显性,用纯种长粒与短粒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再将子一代之间交配,子二代有___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为长轴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
%,表现型为短轴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