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6.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8 07: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目名称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整合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在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并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感受探究口算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体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积累联系已有认识学习新知识的初步经验。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交流等活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探索口算方法的成功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课前交流中,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教学正是在学生这样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措施:通过PPT演示和手写板书,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入手,过渡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新授环节,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比,探索并感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索的习惯;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不断积累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算法。新旧知识的有效勾连、算理算法的有机结合,让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
使用方式和意图
一、激活旧知 1.计算下面各题。
42+20=
35+30=
25+40=
42+2=
35+3=
25+4=
42+8=
35+6=
25+9=
谈话: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什么数?第二行呢?第三行呢?第一行和第二行口算时有什么不同呢?第二行和第三行口算时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指名口算,集体交流。
预设:口算的时候,几十加在十位上,几加在个位上;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引入新课。
谈话:刚刚口算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小朋友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几个十的“几”加在十位上;两位数加一位数,几个一的“几”加在个位上;个位相加不满10是不进位加;个位相加满10是进位加,这时十位上要加1个十。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作为复习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回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明确算理: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即两位数加整十数,几个十的“几”要加在十位上;两位数加一位数,几个一的“几”要加在个位上,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
在师生交流、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借助PPT演示,模拟“小火车开开开”场景,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比较算理的不同,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例1场景图)你知道了哪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理解图意,自主提问。
预设:①小红跳了多少下?
②小军跳了多少下?
2.探索算法,学会计算。
(1)谈话:先看问题①,求“小红跳了多少下”可以怎样列式?
谈话:45+23可以怎样算得数呢?
学生理解题意,自主列式。
预设:45+23=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①按照竖式过程算:5+3=8,40+20=60,60+8=68。
②先加几十再加几:45+20=65,65+3=68。
谈话:观察每种算法,看看都是把23里的20加在哪里、3加在哪里的呢?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谈话:几种算法都是把2个十加在十位上,3个一加在个位上。按照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把23分成20和3,先算45加20得65,再算65加3得68。
理解:几种算法都是把2个十加在十位上,3个一加在个位上。
(学生齐算:23分成20和3,先算45+20=65,再算65+3=68。)
谈话: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两位数拆成几十和几,先算两位数加几十,再算加几。这就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变成了我们学过的计算,算起来就很方便了。
(2)及时练习:填一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5+62=
学生指名口答,集体交流。
(3)谈话:先看问题②,求“小军跳了多少下”可以怎样列式?
谈话:45+28可以怎样算得数呢?
学生理解题意,自主列式。
预设:45+28=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先加几十再加几:45+20=65 65+8=73
(学生齐算:28分成20和8,先算45+20=65,再算65+8=73。)
(4)及时练习:填一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5+69=
学生指名口答,集体交流。
(5)谈话:小朋友回顾上面两题的计算过程,比一比,这两题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先加几十,再加几。
谈话:这两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是先加几十,再加几。不同的地方是第一题是不进位加,个位直接加上几算出得数;第二题是进位加,个位上相加时满10,得数十位上比第一题多1个十。所以,口算时还要注意不进位和进位的区别,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不同,联系的旧知也不一样,出现不同算法是正常的。但作为口算学习,一方面要在原来基础上教给学生既符合口算要求,又简捷、方便的算法,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通过算法的理解,掌握发展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优化、统一算法。在不同计算方法呈现以后,实现算法优化或统一的方法之一,就是沟通算法间的本质联系。沟通不同算法的联系,可以从不同算法的本质特点出发,找到共同点,从而统一、简化相关算法,并使学生理解、掌握。这里就是根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原理,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算法都是把2个十加在十位上,3个一加在个位上这样的共同点,引出简便的算法,把新知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在师生讨论、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借助PPT演示,比较不同算法的共同点,优化、统一,把几十几分成几十和几,利用“先加几十,再加几”的方法,将新知转化成旧知,探索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形成算法、建立表征的过程中,借助PPT演示,帮助学生清晰口算的过程:先加几十,再加几。
在比较异同、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借助手写板书,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注意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
三、练习巩固 1.及时练习:想想做做①
谈话:比一比每组三道题,最后一题是按哪两题的过程算的呢?
学生自主计算,交流过程。
预设:每组第三小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按上面两题的过程来算,也就是先算两位数加几十,再算加几。
(学生达不到预设的时候)引导:小朋友们看,每组的第三题都是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按照刚刚我们探索的算法,应该先加几十再加几。小朋友们找找,这里有先加几十吗?再加几呢?(演示:框出每组第一题“先加几十”,每组第二题“再加几”)原来,这里的三组题中还藏着这样的学问呢。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训练,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感悟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及时练习:想想做做②
谈话:每组两题口算时有什么相同?为什么每组第二小题得数十位上比第一小题多1呢?
学生自主计算,比较异同。
预设:两位数加两位数都是先算两位数加几十,再加几。不进位加得数十位上是两个加数十位上数相加的和;进位加个位满10,所以得数十位上比两个加数十位上相加的和多1。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训练,对比突出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不同,渗透估算意识。
3.及时练习:想想做做③(猜猜花朵后面藏着几)
谈话:你是怎样估计的呢?原来花朵后面藏的数和进不进位有关系呢!
学生自主估计,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改变教材的形式,以“猜”代“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4.及时练习:想想做做④
学生自主计算,集体交流。
5.及时练习:想想做做⑤
谈话:(出示场景图)哪个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呢?
谈话:每次求一共的人数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都是把哪两个数量相加的呢?
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预设:一年级:36+25=61(人)
二年级:38+32=70(人)
三年级:49+26=75(人)
61人<70人<75人
所以,三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
理解:数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年级总人数
6.及时练习:想想做做⑥
谈话:(出示场景图)你知道了哪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
学生自主提问,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提问、解答,让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机动延伸练习:动动脑筋
65+1□=七十多
65+1□=八十多
□里最大填( )
□里最小填( )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理解:“65+1□=七十多”,十位上6+1=7,表示是不进位加,最大就是65+14=79;“65+1□=八十多”,十位上6+1=7,表示是进位加,最小就是65+15=80。
【设计意图】加深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在学生口算的过程中,借助PPT演示,突出题组里算式间的联系,加快课堂节奏。
在学生比较的过程中,借助PPT演示,呈现口算方法上的相同,进位与不进位的不同。
在学生估算的过程中,借助动画小花增添答案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PPT演示,加快课堂节奏。
在学生自主提问的过程中,借助PPT的“触发器”功能实现呈现答案的随机性,更能顺应学生的回答,体现课堂的生成。
课的最后,安排如下灵活机动的练习,一方面体现的练习的层次,另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控预留些许弹性。
四、全课总结 谈话: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要怎样算呢?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学生自由畅谈,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PPT与传统黑板相结合,回顾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 ↘
先加 几十 再加 几
↓ ↓
十位 个位
小红跳了多少下?
(+)
45+23=68(下)
先算:45+20=65
再算:65+3=68
小军跳了多少下?
(+ +1)
45+28=73(下)
先算:45+20=65
再算:6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