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五节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实验必备·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会用公式Δx=
测量光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
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
_____。
米尺
【思考·讨论】
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毫米刻度尺、米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光波的波长该用什么来测量呢?
提示:不是用某一把尺子,而是用双缝干涉仪来测量,在这个仪器中有毫米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1.实验原理:由公式Δx=
可知,在双缝干涉实验中,d是双缝间
距,是已知的;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以测出,那么,只要测出相邻两条明
纹(或相邻两条暗纹)中心间距Δx,即可由公式λ=
计算出入射光
波长的大小。
2.相邻条纹的间距Δx的测量:应用测量头来测量,测量头由分划板、目
镜、手轮等构成,通过转动手轮,读出n条明条纹间的距离a,再求出Δx
=
,注意测量头的读数和螺旋测微器一样。
实验过程·探究学习
实验研析·创新学习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第五节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实验必备·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会用公式Δx=λ测量光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米尺。
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毫米刻度尺、米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光波的波长该用什么来测量呢?
提示:不是用某一把尺子,而是用双缝干涉仪来测量,在这个仪器中有毫米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1.实验原理:由公式Δx=可知,在双缝干涉实验中,d是双缝间距,是已知的;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以测出,那么,只要测出相邻两条明纹(或相邻两条暗纹)中心间距Δx,即可由公式λ=计算出入射光波长的大小。
2.相邻条纹的间距Δx的测量:应用测量头来测量,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通过转动手轮,读出n条明条纹间的距离a,再求出Δx=,注意测量头的读数和螺旋测微器一样。
实验过程·探究学习
实验步骤
1.按如图所示安装仪器。
2.将光源中心、单缝中心、双缝中心调节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
3.使光源发光,在光源和单缝之间加红(绿)色滤光片,让通过后的条形光斑恰好落在双缝上,通过遮光筒上的测量头,仔细调节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撤去滤光片,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彩色条纹)。
4.加装滤光片,通过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同时调节手轮,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的读数x1,然后继续转动使分划板移动,直到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纹中心,记下此时手轮读数x2和移过分划板中心刻度线的条纹数n。
5.将两次手轮的读数相减,求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a=x2-x1,利用公式Δx=,算出条纹间距。
6.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d是已知的)。
7.利用公式λ=Δx,求出此单色光的波长λ。
8.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9.换用另一滤光片,重复实验。
在实验中有时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
数据收集与分析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纹的中央,如图所示。记下手轮上的读数x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x2;并记下两次测量时移过的条纹数n,则相邻两亮条纹间距Δx=。
(2)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双缝间距d是已知的)。
(3)将测得的L、Δx代入Δx=λ求出光的波长λ。
(4)多次重复上述步骤,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为什么不直接测Δx,而要测n条条纹间距?
提示:由于光的波长很小,实验中条纹宽度很小,无法直接测出一条条纹的宽度,只能先测出n个条纹间距,再求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
误差分析
1.双缝到屏的距离L的测量误差:
因本实验中双缝到屏的距离非常长,L的测量误差不太大,但
也应选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相对误差。
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
(1)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
(2)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3)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时读数不准确。
(4)利用“累积法”测n条亮纹间距,再求Δx=,并且采用多次测量求Δx的平均值的方法进一步减小误差。
实验研析·创新学习
类型一 教材原型实验
角度1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典例1】(2021·儋州高二检测)(1)如图为双缝干涉的实验示意图,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单色光,然后通过单缝和双缝,在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__________。
A.将光屏移近双缝
B.更换滤光片,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
C.减小双缝的间距
D.将光源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
(2)某同学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测定某一光的波长,已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一条亮条纹的中心对齐,并将该条纹记为第一亮条纹,其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的示数x1=__________mm。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n条亮条纹的中心对齐,测出第n条亮条纹示数为x2。由以上数据可求得该光的波长表达式λ=__________(用给出的字母符号表示)。
【解析】(1)实验中用激光通过双缝,双缝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由条纹间距Δx=λ知,为了增大光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应使得双缝间距离d缩小,或者增大L与λ;将光屏移近双缝,不符合要求,故A错误;更换滤光片,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故B正确;减小双缝的间距,d减小,符合要求,故C正确;光源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不会影响条纹间距,故D错误。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则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1=0.5
mm+0.01×27.7
mm=0.777
mm。
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Δx=λ
解得该光的波长表达式:λ==
答案:(1)B、C
(2)0.777
角度2实验数据处理
【典例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确定为第一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再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6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丁所示,则图丁的示数x2=______mm。如果实验所用双缝之间的距离d=0.20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
cm。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光的波长λ=__________nm(保留1位小数)。
【解析】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以及干涉条纹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求解。x2=8
mm+19×0.05
mm=8.95
mm。由Δx=λ,Δx=,x1=2×0.05
mm=
0.10
mm,代入数据解得λ=590.0
nm。
答案:8.95 590.0
类型二 创新型实验
【典例3】小明在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时,尝试用单缝和平面镜做类似实验。单缝和平面镜的放置如图所示,白炽灯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小明测得单缝与镜面延长线的距离为h,与光屏的距离为D,则条纹间距Δx=__________,随后小明撤去平面镜,在单缝下方A处放置同样的另一单缝,形成双缝结构,则在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解析】如图,通过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可以看作在A点下方h处射出的光线,则干涉条纹可以看作由到A点距离均为h的双缝干涉形成的条纹,则条纹间距Δx=λ=λ。
撤去平面镜,在单缝下方A处放置同样的另一单缝,有双缝结构,但白炽灯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通过两缝的光不能发生干涉。
答案:λ 不能
【创新评价】
(1)单缝和平面镜巧妙结合测量光的波长,原理和装置都进行了创新。
(2)等效思想的利用,即“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可以看作在A点下方h处射出的光线”。
【创新探究】
撤去平面镜,在单缝下方A处放置同样的另一单缝,光屏上如何才能得到干涉条纹?
提示:滤光片右面附近再放置一个单缝。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调节测量头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的中心,如图所示,此时手轮的读数是__________mm。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中心位置,再次记下手轮上的读数。若实验测得的4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0.960
mm,且已知双缝间距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cm,则对应的光波的波长为λ=________cm。
【解析】根据手轮的读数规则,可得手轮读数为1.180
mm;根据公式Δx=λ,Δx==0.320
mm,解得λ==4.8×10-7
m=4.8×10-5
cm。
答案:1.180 4.8×10-5
2.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中,已知两缝间的距离为0.3
mm,以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在离双缝1.2
m远的光屏上,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O处亮条纹的中心对齐,并将其定义为第0条亮条纹,测得第1条亮纹到第10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为22.78
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为λ=________m,双缝到第10条亮纹中心的光程差为s=________m,若换用频率更大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则其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Δx=λ,可得λ=Δx,代入数据计算可得λ=6.3×10-7
m;双缝到第10条亮纹中心的光程差为s=10λ,即s=6.3×10-6
m;若换用频率更大的单色光照射时,其波长变短,则由Δx=λ可知,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小。
答案:6.3×10-7 6.3×10-6 变小
【加固训练】
(多选)图示为“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从左到右依次放置①光源、②红色滤光片、③__________、④__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分别是双缝、单缝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相邻暗条纹间的距离
C.先放上单缝和双缝,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
D.若双缝的间距为d,④与光屏的间距为L,用测微目镜测出6条红色条纹间的距离为a,则该红光的波长λ=
E.假若把此装置置于某液体中测量某单色光的波长,测得结果要比在真空中测得该光的波长短
【解析】选B、D、E。光源产生的光经滤光片变成单色光,通过单缝成为线光源,经过双缝获得相干波源,③、④分别是单缝、双缝,A错误;由Δx=λ知,要增大相邻暗条纹间的距离,可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d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B正确;先不放单缝和双缝,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然后再放单缝和双缝,调节其位置使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C错误;相邻两条红色条纹间的距离Δx==,又Δx=λ,得该红光的波长λ=,D正确;假若把此装置置于某种液体中,由于液体的折射率大于1,所以结果将比在真空中测得光的波长短,E正确。
3.(2021·潍坊高二检测)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光源正常发光,调整仪器,直到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1)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如图乙所示的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mm(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相邻亮纹的间距为Δx,单缝与屏的距离为L1,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2,单缝宽为d1,双缝间距为d2,则光的波长用上述部分物理量可表示为λ=____________。
(3)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写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手轮其实是螺旋测微器,其精确度为0.01
mm,由图乙可知:手轮上固定刻度读数为11.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15.2×0.01
mm=0.152
mm,两者相加为11.652
mm。
同理,图甲的读数:固定刻度读数为0
mm,可动刻度读数为26.0×0.01
mm=0.260
mm,两者相加的读数为:0.260
mm,所以:Δx=
mm≈2.28
mm;
(2)根据Δx=λ,且相邻亮纹的间距为Δx,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2,双缝间距为d2,则光的波长:λ=;
(3)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则条纹的宽度减小,根据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为:Δx=λ,因此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从而可以实现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
答案:(1)11.652 2.28
(2)
(3)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4.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于测量红光的波长。
(1)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调节单缝与双缝的间距为5~10
cm,并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取下遮光筒右侧的元件,打开光源,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④用米尺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用测量头(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⑤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求出红光的波长。
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只填步骤代号)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第5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__mm;图丙中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__mm。
(3)已知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500
m,使用的双缝间距为2.8×10-4
m,由此可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λ=__________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所以步骤合理的顺序应为③②①④⑤。
(2)题图乙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13.0
mm=0.130
mm,则最终读数为1.130
mm。题图丙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
5.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38.0
mm=0.380
mm,则最终读数为5.880
mm。
(3)相邻条纹的间距Δx=
mm=1.187
5
mm。根据Δx=λ得,λ==
m=6.65×10-7
m。
答案:(1)③②①④⑤ (2)1.130 5.880 (3)6.65×10-7
5.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__;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2)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
1.20
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选B。Δx=,因Δx越小,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数越多,将单缝向双缝靠近,对条纹个数无影响,A错误;如L减小,则条纹个数增多,B正确,C错误;若d减小,则条纹个数减少,D错误。
(2)相邻两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是Δx0=,由公式得Δx0=λ,所以λ=。
(3)把各数据代入波长公式,有:
λ=
m=6.30×10-7
m=630
nm。
答案:(1)B (2) (3)630
6.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
(1)若测量红色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____色滤光片,实验中已经知道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也测出了相邻亮(暗)条纹间距Δx,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2)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500
mm,双缝之间的距离d=0.50
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s=100
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转动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条亮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读数是4.077
mm,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条亮纹的中心,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__mm,则入射光的波长λ=________m。
(3)若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方法有__________。
A.改用波长较短的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增大双缝间距
【解析】(1)要产生红色光,需将白光通过红色滤光片,实验中已经知道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也测出了相邻亮(暗)条纹间距Δx,根据公式Δx=λ,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双缝到屏的距离L;
(2)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固定刻度为5.5
mm,可动刻度为16.5×
0.01
mm=0.16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5.5
mm+0.165
mm=5.665
mm。
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条亮纹的中心,螺旋测微器读数是4.077
mm,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条亮纹的中心,螺旋测微器读数是5.665
mm,A与B之间的间隔是3个暗条纹,所以干涉条纹的宽度:
Δx==×10-3
m=5.29×10-4
m
根据公式:Δx=λ,
代入数据得:λ==
m=5.29×10-7
m;
(3)根据公式:Δx=λ,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可以通过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或增大波长,或减小双缝间距来增大条纹间距,或减小双缝到单缝的距离,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1)红 双缝到屏的距离L (2)5.665 5.29×10-7 (3)B
PAGE
-
12
-